§1 平面的仿射坐标变换

1.1 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

平面上给了两个仿射坐标系:[O;d1,d2]和[O′;d′1,d′2].为方便起见,前一个称为旧坐标系,简记作Ⅰ;后一个称为新坐标系,简记作 Ⅱ.点M(或向量a)在Ⅰ中的坐标称为它的Ⅰ坐标(或旧坐标),在 Ⅱ中的坐标称为它的 Ⅱ坐标(或新坐标).为了研究同一个点M的Ⅰ坐标与 Ⅱ坐标的关系,首先要明确Ⅰ与 Ⅱ的相对位置.

图4.1

设 Ⅱ的原点O′的Ⅰ坐标是(x0,y0T,Ⅱ的基向量d′1,d′2的Ⅰ坐标分别是(a11,a21T,(a12,a22T.现在我们来求点M的Ⅰ坐标(x,y)T与它的 Ⅱ坐标(x′,y′)T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因为

所以

公式(1.1)称为平面上坐标系Ⅰ到 Ⅱ的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它把任意一点M的Ⅰ坐标x,y表示成它的 Ⅱ坐标x′,y′的一次多项式.

定理1.1 平面上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1.1)中的系数行列式不等于零,即

证明 假如(1.1)中系数行列式等于零,则由第一章的命题2.1知,d′1与d′2共线,矛盾.所以结论成立.

由于公式(1.1)中系数行列式(记作D)不等于零,因此公式(1.1)看成x′,y′的方程组可以求得唯一解:

公式(1.2)是把平面上任意一点M的 Ⅱ坐标x′,y′表示成它的Ⅰ坐标x,y的一次多项式,称它是平面上坐标系 Ⅱ到Ⅰ的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

1.2 向量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

现在我们来看平面上的向量m的Ⅰ坐标(u,v)T与它的 Ⅱ坐标

(u′,v′)T之间的关系.设,其中Mi的Ⅰ坐标为(xi,yiT,Ⅱ坐标为(x′i,y′iT(i=1,2),则有

公式(1.3)称为平面上坐标系Ⅰ到 Ⅱ的向量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它把任意一向量m的Ⅰ坐标u,v表示成它的 Ⅱ坐标u′,v′的一次齐次多项式(即没有常数项),这是与点的坐标变换公式不同的地方.平面上的点和向量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对象,如果只从一个坐标系来看,则点和向量的坐标都是有序实数对,看不出点和向量的区别.但是,如果取两个仿射坐标系(它们的原点不重合),通过坐标变换,则点和向量的区别就明显了:点的坐标变换公式(1.1)中有常数项,而向量的坐标变换公式(1.3)中没有常数项.

由于公式(1.3)中的系数行列式不为零,因此可反解出

这是平面上坐标系 Ⅱ到Ⅰ的向量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由公式(1.4)看出,Ⅰ的基向量d1,d2的 Ⅱ坐标分别是

习题 4.1

1.对平行四边形ABCD取仿射坐标系Ⅰ为,Ⅱ为求坐标系Ⅰ到 Ⅱ的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和向量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并且的Ⅰ坐标和 Ⅱ坐标.

2.设ABCDEF为正六边形,取仿射坐标系Ⅰ,Ⅱ

求:坐标系Ⅰ到 Ⅱ的点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和向量的仿射坐标变换公式;各顶点的Ⅰ坐标和 Ⅱ坐标;→—CF,→—BE的Ⅰ坐标和 Ⅱ坐标.

3.设仿射坐标系Ⅰ到 Ⅱ的点的坐标变换公式为

(1)求:Ⅱ的原点O′的Ⅰ坐标,Ⅱ的基向量d′1,d′2的Ⅰ坐标;Ⅰ的原点O的 Ⅱ坐标,基向量d1,d2的 Ⅱ坐标.

(2)求直线l1:2x-y+1=0在坐标系 Ⅱ中的方程.

(3)求直线l2:3x′+2y′-5=0在坐标系Ⅰ中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