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品中国历史人物
- 王充闾
- 1230字
- 2020-07-09 19:55:03
一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这场惊天浩劫所带来的深悲剧痛,令我几天时间里惶悚不安。从文友的一次谈话中,偶然听说大禹的故里在现今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于是,在伤恸之余又增添了一层牵挂——北川属于灾区的重中之重,“禹王故里”肯定也深埋于废墟之下了。
大禹,在后世人民的心目中,其崇高地位可以媲美于他的高祖父、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那首《生查子》,道出了人们的共同心声:
“我自思量禹”,旨哉斯言!我觉得,在这位民族英雄身上,足资后世缅怀、景仰的献身精神、人格魅力与事业修为,实难一一缕述;不无遗憾的是,作为历史话题,当代学人关于大禹的言说,较之古代却相对很少。也许是认为,茫茫禹迹在当时就已如轻烟淡霭,玄渺无凭;而随着世代暌隔,更是前尘淹忽,难寻鳞爪。可是,作为全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精神财富,其典范性和普世意义重在人文价值。即禹王以视解倒悬、抒民困为己任,身先士卒,栉风沐雨,十三年如一日,奔波于山川、田野之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足资彪炳千秋,垂范万世,在当今尤其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大禹的身世与功业,距今已四千余年,可谓优哉藐矣。但他自始就不是以神话传说中的虚幻形象现身,更不像后来某些疑古学家所说的只是一条虫,而是作为一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生活在现实之中。经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禹在位十年,葬于会稽时,为公元前2062年。先秦文献中,最早记叙大禹行迹的是《尚书》;继而有《诗经》、《左传》、《国语》、《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不仅述其言行,而且于其盖世勋劳尽皆交口称赞。许多文献中在“禹”字前冠以“大”字,译成现代文字,便是“伟大的禹”。
古代有“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之说。儒家向来以出言有据、执事严谨自持,孔夫子是“不语怪力乱神”的;可是,关于大禹的德业,却是反复多次地引述,并且予以高度赞扬:“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长年累月地为百姓勤劳,一点也不为自己。这真是崇高得很啊!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轲有言:
在《孟子》一书中,像这样谈论大禹的,多达三十处。
《庄子·天下》篇引述墨子的话:从前,禹堵塞洪水、疏导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山三百,支流三千,小溪无数。禹亲自拿着盛土器和锄头,骤雨淋身,强风梳发。禹是大圣人,而为了天下,竟这般的劳苦。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前一句歌颂大禹劈山浚河,治平水土,教民稼穑,划分九州,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绩;后一句状写他的奉献精神。二者合在一起,完整地概括了大禹一生的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