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士1

※原文

入国2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释

1 亲士:亲近贤能之人。2 入国:“入”疑“乂”之形误,乂国即治国。


※译文

治理一个国家而不关心贤士,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德的人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不会尽心尽力辅佐君主。没有比任用贤能的人更急迫的事情了,没有贤德的人才,就没有人与国君一起谋划天下大事。怠慢贤才,轻视贤士,而又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事,那是从未有过的。

从前,晋文公曾经长期流亡国外,而后来成为天下盟主;齐桓公也曾出走国外,最后称霸诸侯;越王勾践受过吴王战败的受辱,最终成为威慑中原诸国的贤君。这三个国君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扬名于天下,都是由于他们的国家曾遭受困境、个人曾蒙受奇耻大辱的缘故。最高明的当然是不失败,其次是失败了但能反败为胜,有所成就,这才叫善于用人。


※原文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1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是故偪臣2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3之臣,上必有詻詻4之下,分议者延延5,而支苟6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暗,远臣则唫,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注释

1 内:依俞樾校,读“纳”(即“退”的意思)。2 偪臣:权臣。3 弗:通“拂”。违背。4 詻(è)詻:同“谔谔”,直言争辩。5 延延:通“炎炎”。各执一词不退让的样子。6 支苟:互相谴责。


※译文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没有安定的居处,而是自己没有一颗安定的心;也不是我个人没有足够的财产,而是自己没有一颗满足的心。”所以君子要自己勤于操劳,做那些难办的事,而让别人承担容易的事;一般人则恰恰相反,常常自己办理容易的事情,而把困难推给别人。君子得志时不改变他们的志向,失意时能深刻反省,即使处于逆境或于平庸的百姓中间,也始终没有怨恨之心,这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的缘故。所以愿意去办那些难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没有听说过拈轻怕重的人,可以避免他所厌恶的结果。因此,权臣会危及国君,谄媚的臣下会伤害君长。国君一定要有敢于进谏的臣下,上级一定要有直言进谏的下属,分辩议事,可以激烈争辩,直言无忌,只有如此,才能够保国长存。

大臣如果只看重自己的禄位,而不进谏,国君左右的人都默不作声,地方官员也闭口暗叹,那么百姓的怨恨就会郁结于心。国君身边的那些谄谀奉承之人,好的建议、主张都被他们拦截了,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夏桀、商纣不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贤士吗?结果呢?自己被杀而且丧失了天下。因此说:送给他国家重宝,还不如推举贤德的人。


※原文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1,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2,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其直如矢3,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墝埆4者其地不育。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注释

1 错:同“厝”,磨刀石。2 令:驾御,役使。3 矢:弓箭。4 墝埆(qiāo què):土地坚硬而瘠薄。


※译文

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最锋利,而这一把必定最先用坏。有五把刀,其中一把磨得最快,那么这一把必先损坏。所以水最甜的井将最先被吸干,高大结实的树木最容易被砍伐,神灵的宝龟最先被火灼占卦,神异的蛇最先被曝晒求雨。同样,比干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刚正不屈;孟贲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的勇力过人;西施之所以被沉江中,是因为她长得太美丽;吴起之所以被车裂,是因为他的才能太过杰出。可见,这些人罕有不死于他们的过人之处的。所以说:太盛了就难以为继。

所以说,即使是最贤明的君主,也不会爱那些没有功劳的臣子;即使是最慈爱的父亲,也不会喜欢没有能力的儿子。因此,才能不足以胜任其职位的,即使占据了职位也不算这个职位上的人;贤德不足以拥有其爵位的,即使领取那个爵位的俸禄也称不上是这些俸禄的主人。良弓不容易张开,但可以射得很高很远;千里马不容易驾驭,但可以负重致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因此,长江黄河不抛弃小溪的水来充实自己,因而能够成为大江大河。圣人遇到事情不推辞,办事合乎规律,所以能够成为治理天下的英才。因此,江河里的水,绝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有不选择同道的人,而只选择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那不是兼爱天下的君王的原则呀。所以,天地之昭昭,大水之潦潦,大火之燎燎,王德之尧尧,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这样的人才能做千万人的首领。

像箭一样直,像磨刀石一样平,那就不足以覆载万物了。所以狭隘的小溪干得快,水浅的川泽枯竭得快,贫瘠的土地不会有好的收成。做君王的,如果他的深恩厚泽被局限在宫墙之内,那么他一定不会造福全国。


※解读

墨子是以兼爱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此篇重在尚贤,尚贤是为政之本,所谓尚贤者,也是以兼爱作为其根本的。

此篇名为《亲士》,是《墨子》一书的首篇作品,这正表达了墨家思想的兼爱与尚贤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杨碧川在读《亲士》这篇文章时,曾评论说:“通篇议论国之所以存在于亲士,国之所以亡在于不亲士,此等议论,既吾儒不能易也。”对墨子学说的赞誉溢于言表。

本篇主要通过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贤君与夏桀、商纣等昏君在对待贤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做比,说明一个国家是否能繁荣昌盛,首要的就是国君是否能任人唯贤,是否善于选拔利用人才,另外,国君要做到亲士用贤,除了那些自任其难的爱士以外,还必须具备宽容、体谅的态度。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这句话正好反映了这样一个心理,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墨子是通过这句话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切忌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去更多的机会。

一个国君应当做到“亲士”,广泛地吸收各种人才,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国家所用。这样他的国家才能昌盛。这是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


※事例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昌盛,国君就必须做到“亲士”。从“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我们知道要想得到真正的贤才,首要的就是国君要尊重其贤才。现在我们来看看刘备是怎样对待贤才的。

刘备三顾茅庐

琅琊诸葛亮居襄阳的隆中,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但当时人们并不认可,只有颍川人徐庶认为确是如此。

刘备在荆州向襄阳人司马徽询访人才。司马徽说:“一般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时务?能认清时务的只有俊杰之士,在襄阳这地方,自有伏龙与凤雏。”刘备问他们是谁,司马徽说:“就是诸葛亮与庞统。”徐庶在新野县见到刘备,刘备对徐庶很是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亮乃是卧龙,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请你与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您可以去见他,但不可以召唤他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

刘备于是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对诸葛亮说道:“汉朝王室已经衰败,奸臣窃据朝政大权,我不度德量力,打算伸张正义于天下,但智谋短浅,以致遭受挫折,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但我的雄心壮志仍然还在,您认为应当如何去做?”诸葛亮说:“如今,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号令天下,确实不可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营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能人才都为他尽力,此人可以与他联盟,却不可算计他。荆州地区,北方以汉水、沔水为屏障,南方直通南海,东边连接吴郡、会稽,西边可通巴郡、蜀郡,正是用武之地,但主人刘表却不能守卫。这恐怕是上天赐给将军的资本。益州四边地势险阻,中有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地,而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平庸无能。北边还有张鲁相邻,虽然百姓富庶,官府财力充足,却不知道珍惜,智士贤才都希望能有一个圣明的君主。将军是汉朝王族,如果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这样,就能建成霸业,复兴汉朝王室了。”刘备说:“很好!”从此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亲密。

关羽、张飞对此感到不满,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到了水,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