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制作有方:思维导图的画图实例

正确的方法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绘图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画图方法。以艺术流思维导图的绘制为例,其画图方法主要有8个,具体如图3-2所示。这一节笔者将对这8个方法进行具体讲解。

图3-2 艺术流思维导图的画图方法

3.2.1 实例——一个萝卜一个坑

绘制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应注意每个节点上关键词的唯一性,即每个节点上只允许出现一个关 键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绘图者为了快速绘制,将多个关键词写在同一节点上。图3-3所示为一幅关于水果的思维导图。

图3-3 水果(1)

在图3-3中,二级分支所在的节点普遍存在同一位置出现多个关键词的现象。如“苹果”的子节点处,就包括了“牛顿”“医生”和“夏娃”这3个关键词。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三级分支“万有引力”所属不明的问题。

只要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因此“万有引力”应为二级分支中“牛顿”的子节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是大众熟知的内容,而且当同一节点关键词过多时,也会让阅读者觉得绘图者的条理不清晰。

图3-4所示为笔者根据图3-3中的内容对其稍加整理之后,得出的一幅思维导图。虽然图3-4谈不上美观,但是它呈现的内容却一目了然。

图3-4 水果(2)

专家提醒

一个节点就好比是一个座位,它是以一人坐为标准制作的,一个成年人坐在上面很舒适。但是,当两个成年人同时坐在上面时,即便这两个成年人都比较瘦,也会感觉很挤,而原本的舒适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在同一个节点放置多个关键词除了会让阅读者感觉“拥挤”之外,还不利于思维导图的进一步发散。当一个关键词发散的内容较多或思考的时间较长时,绘制者可能会不自觉地跳过其他关键词。这样一来,思维导图的思维发散效果也就被削弱了。

3.2.2 实例——用丰富色彩粉刷

当部分读图者看到标题时,可能会觉得色彩都是艺术流思维导图的事,如果自己要绘制的是实用型思维导图,则可以直接选 择跳过这个内容。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但也有例外。实用型思维导图讲究的是实用性,但并非所有的颜色都是多余的。图3-5所示为某位高中生根据自己的课表制作的一幅思维导图。

其实,这张思维导图仅仅是将课程一一列出,如果要知道某一堂课的具体内容,还得仔细看上面写的是什么。而且该思维导图对各课程毫无区分,也不利于阅读者对课表进行整体把握。此时,如果绘图者在该思维导图中加上一些颜色,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课程,那么,该课表呈现的效果将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当用红色族群表示主科(语文、数学和英语)、用蓝色族群表示文科课程(政治、地理和历史)、用绿色族群表示理科课程(物理、生物和化学)、用黑色族群表示其他课程(自习、体育和班会)时,课表将变为图3-6所示的模样。

相比于原课表图3-5,新课表图3-6无疑更加实用,通过颜色区分,阅读者不仅能更迅速地判断出某堂课的具体课程,还能对课表进行整体的把握,并快速获知某一课程在课表中的具体分布情况。

图3-5 课表(1)

图3-6 课表(2)

专家提醒

用丰富的色彩粉刷思维导图,并不是不加选择地将思维导图的各项内容赋予不同的颜色,而是以颜色呈现出各项内容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因此,使用多种颜色绘制思维导图,必须建立在内容之间存在联系的基础之上,否则,色彩缤纷不仅不能增加思维导图的实用性,相反,还会因为给阅读者带来更大的认知负担而削弱其实用性。

3.2.3 实例——以大小表明层次

思维导图的层次是绘图者条理性的体现,一幅成功的思维导图一定有清晰的层次。但是,受到模板的限制,绘图者制作的思维导图有时会变得层次模糊。图3-7所示为根据鱼骨 图模板制作的一幅关于水果的思维导图。

在图3-7中,一级分支(如“苹果”)与二级分支(如“医生”)不但字体大小相同,而且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延伸。许多阅读者乍看这幅思维导图时,还以为“苹果”和“医生”是并列关系。

图3-7 水果(1)

此时,思维导图的层次就变得不清晰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除了更换模板之外,还可以通过字号的调整,呈现层级关系。将3-7中一级分支与二级分支的字号差距增大之后,其效果如图3-8所示。

图3-8 水果(2)

3.2.4 实例——安排合适的间隔

合适的间隔是思维导图审美性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当模板不能根据内容自动选取合适的距离,而绘图者又忘记对思维导图的间隔进行调整时,整个思维导图往往会缺乏美感。图3-9所示为一幅间隔安排不当的思维导图。

在图3-9中,“苹果”和“西瓜”两个主分支之间的间隔明显偏窄。这不仅使两者之间显得拥挤,更使整个思维导图看起来左右明显不对称。此时,绘图者如果将思维导图各分支的间隔进行合适的调整,给人的感受将大大改善。具体效果如图3-10所示。

图3-9 水果(1)

图3-10 水果(2)

3.2.5 实例——中心主题使用图像

中心主题既是一幅思维导图的内核,也是阅读者读图时最先接触的部分。因此,绘图者制作思维导图,应尽可能突出中心主题的内 容。而在众多突出中心 主题的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图像表达中心主题。

相比于文字,图像通常更容易吸引人的视线。图3-11、图3-12所示皆为关于“水果”的思维导图。两图文字和模板均相同,但是图3-12却能让阅读者更快地获知中心主题,而这仅仅是因为图3-12在中心主题位置插入了一张图。

图3-11 水果(1)

图3-12 水果(2)

除了凸显中心主题之外,在中心主题位置插入图像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合理的图像可以增加想象空间。如果将图3-12中的图像换为一个空果篮,阅读者在读图时也会将主节点中的水果放进去,并将之想象为一个盛满水果的果篮。

专家提醒

绘图者对中心主题使用图像应抱宁缺毋滥的态度。为了更快速地绘制思维导图,绘图者可以不在中心主题位置插入图像,但是一旦插入图像,就必须保证它能代表中心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在这个关于水果的思维导图中,绘图者如果不插入图像,最多不过是中心主题不突出。但是,如果绘图者在中心主题处插入一台电脑,那就很可能会让阅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3.2.6 实例——让思维导图更具动感

图3-13所示为一幅关于运动的思维导图。该图用色较为单调(蓝、黑两色)、组成要素相对简单(文字、连线和少量蓝色背景填充)、所用的模板方方正正,整体给人一种中规中矩的感觉。

图3-13 运动(1)

单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幅思维导图无疑是成功的。阅读者能够快速获知它要表达的内容是走路、跑步、俯卧撑和打篮球这4种运动方式的优点。但是我们在阅读时总觉得作为一幅关于运动的思维导图,它欠缺了一些要素。

细想之后不难发现,这幅思维导图实际上仅仅是通过模板对4种运动方式的优点进行死板的呈现。而运 动原本应该有的“动”也因此变成“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死”了。

对此,笔者认为绘图者可以从3个方面努力,让思维导图变得更具动感。首先,可以更换一个变化较多、以曲线为主的模板。其次,可以通过颜色的渐变增强视觉效果。最后,可以通过背景与思维导图颜色的对比,突出思维导图的整个框架。综合以上3点,笔者对图3-13进行了一些调整,具体效果如图3-14所示。

图3-14 运动(2)

专家提醒

老话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思维导图的绘制本不应强求完全一致,其具体形式最终还是取决于绘图者个人。因此,是否要让思维导图以更具动感的方式呈现,绘图者只需根据制作目的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即可。

3.2.7 实例——用颜色装扮各分支

一幅思维导图中的节点主要存在两种关系,其中相连的两个节点多为包含关系( 即父、子节点),而相连且发源 于同一父节点的两个节点则很可能是并列关系。为了让节点间的关系更加清楚,绘图者可以运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

比如,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绘图者可以采用给每个主分支赋予一种颜色的方式,增强各主分支的区别和同一主分支内各节点紧密度在视觉上的感受。如图3-15和图3-16所示分别为“乐嘉颜色性格”在连线未填充颜色和给每个主分支的连线填充不同的颜色呈现的效果。

图3-15 乐嘉颜色性格

图3-16 乐嘉颜色性格(2)

从上面两个图的比较中不难看出,各主分支连线填充不同的颜色,能让阅读者更清晰地获知不同颜色性格的具体内容。而且中心主题为“乐嘉颜色性格”,当各颜色性格的连线填充对应颜色时,也能更好地切题。

专家提醒

部分绘图者在用颜色装扮各分支时,容易走进两个误区。其一是根据层次填充颜色,每个层次用一种颜色表示。这种以层级填充颜色的做法看似合理,实则是在视觉上将同一主分支各节点的联系,进行强制割裂,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其二是不顾内容滥用颜色,造成混乱。比如当绘图者将例子中“红色性格”的连线填充为蓝色时,就很有可能会对阅读者理解和记忆该部分的内容造成干扰。

3.2.8 实例——遵循内部固有顺序

逻辑性是思维导图的重要特性之一,绘图者 安排思维导图各分支的内容应按照一定的顺序。特别是当各分支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时,应该遵循其固有的顺序,而不应人为地强行打乱。

图3-17所示为某大学生的时间规划思维导图。星期一后面是星期二,星期三后面是星期四,但是顺时针阅读这幅思维导图时,其排序变为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一——星期四,而且星期一晚上备考,接着排序的后一天(即星期四)没有考试就直接离校了,逻辑上明显是混乱的。

图3-17 时间规划(1)

这种混乱,对于带有强迫症的笔者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三下五除二,一分钟不到的时间,笔者就将各分支手动调整至其应该处在的位置,具体如图3-18所示。看到这幅思维导图之后,笔者总算是从抓狂状态中慢慢走了出来。

图3-18 时间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