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1840-1896),初名润,字次远,号晓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山阴道人、寿道士等,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浙江萧山。任伯年从小天赋异禀、勤敏好学,其父任声鹤虽是米商,但也是一位民间画师,因此任伯年从小耳濡目染,为其日后在绘画上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任伯年绘事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皆备。他的绘画既能继承传统绘画之优势又能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在“四任”(其他三任为任薰、任熊、任预)中成就最为突出,亦是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任伯年一生因缘际会,遇到了不少贵人,为其在艺术的道路上指点迷津。任伯年早期艺术风格受民间画师及其他“三任”的影响,对陈老莲的画风十分推崇。潘天寿评论其画:“造型古拙夸张,用笔、用线高古韧练,勾勒精细,色彩清丽,有装饰味。”之后,任伯年通过向师友和前人学习,艺术上的技法与表现力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正如潘天寿所说“任伯年虽远取老莲,近师任薰,却独出手眼,另辟蹊径,有自己的画风和面目。”

1868年冬,任伯年迁居沪上,其间与天主教会徐家汇土山湾图画馆主任刘德斋相交甚密。刘德斋擅长画西画,任伯年在刘德斋的影响下画过素描写生,并在平时养成了外出画速写的习惯,其造形能力因此得以迅速提升。他将中西绘画的表现技法融会贯通,在人物造型上追求形态的准确、生动,同时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块面感用于中国人物画中五官的刻画,以达到“肖似”的目的,而人物衣着则采用传统大写意笔法,潇洒随意,笔法遒劲。中国传统的“写意”与西方绘画的“写真”在任伯年的作品中自然结合,有紧有松,有张有弛,别是一番韵味。不仅如此,任伯年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炉火纯青,其人物画的设色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水墨之气,又将西方绘画中的赋色技法运用其中,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任伯年的花鸟画,上承两宋院体画、明清文人画的精华,又深得大自然造化之趣。其花鸟画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热爱,点滴的情感在描摹花鸟鱼虫中得以复现,生趣盎然,天真烂漫。其晚年的花鸟作品以写意见长,艺术手法更加成熟大胆,技巧丰富,极富创造性。在他笔下,无论是水仙、百合还是鸳鸯、螳螂等,形象都活灵活现,且色彩清新脱俗,构图疏密结合、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任伯年继承了中国画传统“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布局章法,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自然有度,并能传递出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与人生哲理。

纵观其一生,任伯年画作颇丰,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迫于生计,他常常为那些市井客商涂抹一些应酬之作,但总的来说,任伯年很多作品的格调依旧是很高的。其绘画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交接之时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海派艺术,甚至是20世纪的中国艺术,任伯年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