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国际法(第七版)
- 教学辅导中心组编
- 11302字
- 2020-08-27 17:19:50
第四章 国家领土
基础知识图解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领土主权( )。
A.不受任何限制
B.仅受国际习惯限制
C.不受国际条约限制
D.受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限制
2.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 )。
A.陆地领土
B.拟制领土(如使领馆)
C.浮动领土(如军舰)
D.陆地领土的无限高的上空
3.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有( )。
A.大陆架 B.专属经济区
C.群岛水域 D.毗连区
4.先占是国家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而取得主权的一种方式,按照现代国际法,“无主地”应指( )。
A.无人居住的荒岛、荒原
B.土著人居住的土地
C.原始部落居住的土地
D.未形成“文明国家”的民族的土地
5.《南极条约》对缔约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规定是( )。
A.冻结现状
B.维持现状
C.缔约国放弃
D.缔约国相互承认和支持
6.历史上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我国领土九龙,就其性质而言是( )。
A.我国对领土主权的出让
B.我国领土“变相的割让”
C.我国主权的丧失
D.对我国领土主权所加的非法限制
7.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这是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即( )。
A.收复失地 B.全民投票
C.割让 D.殖民地独立
8.划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文件的内容不一致的,例如,界桩位置与附图不符,附图又与议定书不符,最后应( )。
A.以界桩为准 B.以议定书为准
C.以附图为准 D.以边界条约为准
9.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是( )。
A.割让 B.征服
C.先占 D.添附
10.甲、乙、丙、丁四国是海上邻国,2000年四国因位于其海域交界处的布鲁兰海域的划分产生了纠纷。同年,甲国进入该区域构建了石油平台,并提出了划界方案;2001年乙国立法机关通过法案,对该区域作出了划定;2002年丙、丁两国缔结划界协定,也对该区域进行划定。2004年某个在联合国拥有“普遍咨商地位”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通过决议,提出了一个该区域的划定方案。上述各划定方案差异较大。根据国际法的相关原则和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8四川.1.31)
A.甲国的行为不构成国际法中的先占,甲国的划界方案对其他国家没有拘束力
B.乙国立法机构的法案具有涉外性,构成国际法的一部分,各方都应受其拘束
C.丙丁两国缔结的协定是国际条约,构成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各方均有拘束力
D.上述非政府组织的决议,作为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对各方均有拘束力
11.亚金索地区是位于甲乙两国之间的一条山谷。18世纪甲国公主出嫁乙国王子时,该山谷由甲国通过条约自愿割让给乙国。乙国将其纳入本国版图一直统治至今。2001年,乙国发生内乱,反政府武装控制该山谷并宣布脱离乙国建立“亚金索国”。该主张遭到乙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但得到甲国政府的支持和承认。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7.1.30)
A.国际法中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要求乙国政府在解决“亚金索国”问题时必须采取非武力的方式
B.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为“亚金索国”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法律根据
C.上述18世纪对该地区的割让行为在国际法上是有效的,该地区的领土主权目前应属于乙国
D.甲国的承认,使得“亚金索国”满足了国际法上构成国家的各项要件
12.国家对其领土拥有排他的主权,从国际法看,这表明国家在行使领土主权时,( )。
A.将不受任何限制
B.仅受其所承担的条约义务的限制
C.仅受有关国际习惯法规则的限制
D.同时受到有关条约义务及国际习惯规则的限制
13.甲、乙两国是邻国,关系一直紧张。甲国曾多次出动空军,非法轰炸乙国境内的军事目标。“翔飞号”是承担甲、丙两国间航班飞行的民航机,在甲国注册。一日,因天气原因,“翔飞号”在飞往丙国途中偏离航线,误入乙国境内。甲、乙、丙三国都是国际民航组织的成员国,甲、乙之间尚没有双边的航空或航线协定。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8四川.1.34)
A.“翔飞号”是民航机,在顾及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飞入乙国领空
B.乙国有权要求“翔飞号”立即离开乙国领空
C.乙国无权要求位于其境内的“翔飞号”在其指定安全地点降落
D.在“翔飞号”载客不明的情况下,乙国有权对其使用武器,将其击落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领土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
A.领陆 B.岛屿 C.领水 D.空间
2.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有( )。
A.先占 B.时效 C.割让 D.征服
3.先占是国际法中国家获得领土主权的一种方式。根据现代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已经不能被作为先占的对象?( )(司考.2006.1.79)
A.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
C.国际海底区域 D.月球
4.下列领土变化的情形中,属于添附的是( )。
A.领土的买卖 B.建造人工岛屿
C.涨滩 D.新生岛的出现
5.现代国际法所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有( )。
A.交换领土 B.添附
C.公民投票 D.收复失地
6.按照不同的标准,边界线可以分为( )。
A.传统边界线与确定边界线
B.有形边界线和无形边界线
C.自然边界线和人为边界线
D.天文学边界线和几何学边界线
7.现代国际法上新增领土取得的方式有( )。
A.征服 B.全民公决
C.领土交换 D.添附
8.以下关于国际法上领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及其底土组成
B.领水即国家领陆以内的水域和与领陆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C.领空指领陆、领水之上受国家主权管辖的无限高度的空间
D.领土还包括驻外使领馆、位于国外的船舶、航空器等拟制领土
9.国家对领土拥有主权,意味着( )。
A.领土同时是国家行使排他管辖的空间
B.一国不得对他国领土进行侵犯
C.包括其中的资源完全属于国家拥有
D.领土使用不受任何限制
10.添附是国际法中获得领土的一种方式,下列哪种情况构成国际法中合法的领土添附?( )
A.河口形成的三角洲
B.在界河中进行人工填河使领土扩展
C.自然出现的新生岛屿
D.在公海中通过人工建设而成的岛屿
11.甲乙丙三国均为南极地区相关条约缔约国。甲国在加入条约前,曾对南极地区的某区域提出过领土要求。乙国在成为条约缔约国后,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丙国利用自己靠近南极的地理优势,准备在南极大规模开发旅游。根据《南极条约》和相关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司考.2010.1.78)
A.甲国加入条约意味着其放弃或否定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B.甲国成为条约缔约国,表明其他缔约国对甲国主张南极领土权利的确认
C.乙国上述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并不构成对南极地区提出领土主张的支持和证据
D.丙国旅游开发不得对南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12.甲河是多国河流,乙河是国际河流。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11.1.74)
A.甲河沿岸国对甲河流经本国的河段拥有主权
B.甲河上游国家可对自己享有主权的河段进行改道工程,以解决自身缺水问题
C.乙河对非沿岸国商船也开放
D.乙河的国际河流性质决定了其属于人类共同的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
甲、乙两国是陆地邻国。甲国边防人员在例行巡逻时,发现本国一些牧民将一座界碑擅自移动,将另一座界碑毁坏。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甲国巡逻人员应将被移动的界碑移回到甲国认定的界碑原处
B.如本国的肇事者逃过边界,甲国巡逻人员可以进入乙国追拿这些肇事者
C.甲国有义务惩办这些擅移界碑的本国牧民
D.甲国应迅速通知乙国,并在甲、乙两国代表都在场的情况下追拿这些肇事者
四、名词解释
1.领土主权
2.国际地役
3.国际河流
4.先占(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2005年考研真题)
5.边境制度
6.国际法上的添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
7.terra nullius(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五、简答题
1.请简述时效和先占制度的不同点。
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考研真题)
3.简述国际法上有效占领。(清华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六、论述题
1.论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2.请举例说明先占与时效的区别。(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考研真题)
七、案例分析题
巴尔马斯岛仲裁案
巴尔马斯岛位于棉兰老、圣阿古斯丁岬东南约50海里之外,可以居住。根据结束美国战争的1898 年12月10日的巴黎和约之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和巴尔马斯岛割让给美国,1906年美国驻棉兰老岛司令在视察巴尔马斯岛时发现岛上飘着荷兰国旗,于是在美国与荷兰之间形成领土争端。经过外交接触之后,两国于1925年缔结仲裁协议,将争端提交国际常设仲裁法院仲裁,由国际常设法院院长麦克斯·胡伯提任独任仲裁员,通过审理发现,西班牙开拓者最早于16世纪发现并登上该岛,并在岛上插上了西班牙国旗,宣布该岛为西班牙领土,由于西班牙没有对该岛实行移民管辖,荷兰开拓者后于西班牙开拓者登上该岛,但荷兰政府对该岛实行了移民管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
问题:
(1)何谓“先占”?
(2)“先占”有哪两个前提条件?
(3)从“先占”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荷兰和西班牙谁拥有巴尔马斯岛的主权?理由为何?
(4)巴尔马斯岛的主权最终属于美国还是荷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国家的最主要的主权,但并不是说其行使就完全不受任何限制。在一定情况下,要受国际习惯和国际条约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共管、租借、国际地役等。
2.答案:A。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领陆、领水和领水的底土、领空。使馆是拟制领土的说法和军舰是浮动领土的说法只是为了理解某种制度而作的理论解释。实际上,在国际法中,并不将使馆看作派遣国的领土,它还是驻在国的领土,而军舰也不是一国的领土。领空并不是无限高的上空,而是陆地上空的一部分空气空间。领空之上还有外层空间。
3.答案:C。一国的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之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的上空。群岛国是指包括全部由一个或多个群岛构成的国家,并可包括其他岛屿。群岛国的主权及于群岛基线所包围的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因此,只有C项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4.答案:A。先占是一个国家的占有行为,通过这种行为,该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领土主权。先占的客体只限于无主土地,也就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这种土地或是无人居住地和荒岛,或是虽有土著居民居住,但未形成国家的土地。根据现代国际法,有土著人居住,但未形成国家的土地也不能先占,因此现代国际法所允许的先占的客体只能是无人居住地和荒岛。
5.答案:A。《南极条约》是1959年经十二国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有关南极地位的条约。它规定,条约的任何规定都不能解释未缔约任何一方放弃在南极原来所主张的领土主权权利或领土要求;在条约有效期内发生的一切行为或活动,都不得构成各国主张、支持或否定对南极领土主权要求的基础,也不得创设在南极的任何主权权利;在条约有效期内,缔约国不得对南极提出新的领土主权要求或者扩大现有的要求。因此是冻结各国的主权要求,而不是放弃。
6.答案:C。香港是依据1842年结束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给英国,九龙半岛是依据1898年《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约》以99年期限租借给英国的。这是中国主权的丧失,而不是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租借。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把部分领土租给他国使用。
7.答案:A。收复失地又叫恢复领土主权,是指国家收回以前被别国非法占有的领土,恢复本国对有关领土的历史性权利。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经长期谈判后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8.答案:B。划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文件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地理状况复杂,有时也会产生不一致的地方,按惯例,如出现这样的情况,则应遵循以下惯例:界桩位置与议定书和附图不一致时,以议定书和附图为准;附图与议定书的规定不一致时,以议定书为准,议定书与条约不一致时,以条约为准。
9.答案:C。中国南海诸岛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为中国人所发现,并一直在其上居住。因此,此应属于先占取得方式。
10.答案:A。国际法上的先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先占的对象必须为无主地;二是先占应为“有效占领”,须对该地采取实际的控制。本题中,布鲁兰海域并非无主地,而是存在争议的土地,甲国建立石油平台,提出划界方案,并不构成先占。所以A正确。布鲁兰海域的主权归属,甲乙丙丁四国存在争议,他们之中任何一国或两国单独制定的划界方案在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同意之前,对其他国家都不具有约束力。BC错误。在联合国拥有“普遍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不是布鲁兰海域的主权享有者,因此,它提出的划界方案对当事国没有约束力,因此D错误。
11.答案:C。关于A,国际法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是指国家间发生争端时,各国都必须采取和平方式予以解决,禁止将武力或武力威胁的方式诉诸任何争端的解决过程。该原则是适用于国家之间的,乙国政府在解决“亚金索国”问题时,由于是本国的内政问题,并非国际争端,不适用国际法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关于B,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奴役下的被压迫民族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由于乙国统治亚金索地区并不是帝国主义的统治,该地区的人民本身就是乙国的人民,不存在民族自决问题。因此B错误。关于C,在国际法中,领土可以通过割让的方式取得。割让是一国根据条约将部分领土转移给另一国。割让分为强制割让和非强制割让。非强制割让在现代仍然是合法的。因此C项正确。关于D,国际法中,对新国家的承认是既存国家对新国家出现这一事实的单方面宣告和认定。这种承认本身并不是新国家成为国际法主体的条件。因此D项错误。
12.答案:D。国家对领土拥有排他的主权,这是国家主权最主要的内容。但并不是说国家的领土主权就完全不受限制。国家领土主权会因国际地役、租借、共管等原因而受限制。此种限制可能是依据国际条约,也可能是依据国际习惯。
13.答案:B。国家对其领空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外国航空器进入国家领空须经该国许可并遵守领空的有关法律。对于非法入境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国家可以行使主权,采取符合国际法有关规则的任何适当手段,包括要求其终止此类侵犯立即离境或要求其在指定地点降落等,但不得危及航空器内人员的生命和航空器的安全,避免使用武器。因此B当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国家的领土是处于国家管辖和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领陆、领水(内水和领海)和领水的底土、领空四部分。
2.答案:A、B、C、D。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有先占、时效、割让、征服、添附等,现代国际法上领土的取得方式有全民公决,原殖民地、委任统治地、托管领土实现民族自决而成为新独立国家等形式。
3.答案:A、B、C、D。国际法上的先占是国家原始取得无人占有的领土的一种方式。但实践中对该种领土取得方式有所限制。《南极条约》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对南极领土任何国家不得提出新的或扩大现有要求,南极领土仅用于和平目的和科学研究。故A错误;大多数国家反对某些北极海沿岸国家依据扇形理论对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北极海沿岸的一些国家签订的关于北极环境保护的条约也不改变北极地区本身的法律地位。故B错误;《联合国海洋法约》规定,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任何国家不得对该区域主张主权或行使主权权利,不得将该区域据为己有。故C错误;《外层空间条约》规定任何国家利用、开发月球都必须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任何国家不得为了自己的片面利益利用月球,不得对月球行使主权。故D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BCD。
4.答案:C、D。添附是指由于新土地的形成而使国家领土增加。添附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自然力作用造成的领土扩大,如涨滩和新岛屿的形成;另一种是人为作用所致,如围湖造田等。
5.答案:A、B、C、D。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有:交换领土、添附、全民公决、收复失地。
6.答案:A、B、C、D。国家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确定和标明边界的线称为边界线。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传统边界线和确定边界线;自然边界线和人为边界线(又分为几何边界线和天文边界线等);有形边界线和无形边界线。
7.答案:B、C。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方式有:先占、添附、时效、割让、征服;现代国际法上增添了全民公决、领土交换、恢复主权等几种领土取得方式。
8.答案:A、B。领土由领陆、领水、领空及其底土四个部分组成,并不包括驻外使领馆等所谓的拟制领土。故A正确,D错误。领空指领陆、领水之上受国家主权管辖一定高度的空间。所以C项错误。B项关于领水的定义是正确的。
9.答案:A、B、C。国家对本国领土拥有主权的含义是:①对领土的所有权或领有权。国家对其领土享有拥有、使用和处分的最高权。②国家享有排他的领土管辖权,即国家对在领土范围内的人、物及事件行使属地管辖权。也就是说,领土同时是国家行使排他管辖的空间;一国不得对他国领土进行侵犯;领土包括其中的资源完全属于国家拥有等。D错,国家在行使领土主权时,同时受到有关条约义务及国际习惯规则的限制,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
10.答案:A、C。添附,是指国家领土由于新的土地形成而增加。有自然添附和人工添附两种情形。自然添附,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产生新的土地,例如:涨滩、三角洲、新生岛屿、废河床等。人工添附,是指由于人工造成的围海造田、筑堤等。自然添附是合法的领土添附。对于人工添附,如这种添附涉及他国利益时,在未与利害各国达成协议前,不能进行这种添附,否则即为非法。
11.答案:C、D。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包括对南极领土不得提出新的要求或扩大现有要求;《南极条约》不构成对任何现有的对南极领土主张的支持或否定;条约有效期间进行的任何活动也不构成主张支持或否定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基础。选项D正确。在南极进行的任何活动不得破坏南极的环境或生态。
12.答案:A、C。多国河流是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领土的河流。多国河流流经各国的河段分别属于各国领土,各国分别对流经本国的河段拥有主权。所以A选项正确。但多国河流的使用一般涉及流经各国的利益,因此,对多国河流的航行、使用、清理等事项,一般都应由有关国家协议解决。每一沿岸国在对该河流行使权利时,都应顾及其他沿岸国的利益。各国不得有害地利用该河流,不得使河流改道或堵塞河流。所以B选项错误。国际实践中,多国河流一般地对所有沿岸国开放,而非沿岸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航行。通过条约规定对所有国家开放航行的多国河流被称为国际河流。通常,国际河流的法律地位和制度是由国际条约规定的,不同的国际河流可能有所不同。国际河流流经各国领土的河段仍然是该国主权下的领土。国际河流一般允许所有国家的船舶特别是商船无害航行。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三、不定项选择题
答案:C、D。本题考查的是处理被毁界碑的规则。依据国家对边界线上的界碑负有保护的义务,如遇界碑被移动、损坏或毁灭,一方应迅速通知另一方,并在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恢复其原状。同时在处理被毁界碑时,禁止单方面采取行动。
四、名词解释
1.答案: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和事物的最高权力称为领土主权。从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到《联合国宪章》无不承认国家的领土主权原则。
2.答案:国际地役是指依据国际条约,一国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他国需要或为他国利益服务。这是对该国有关领土的属地管辖权的一种限制。
3.答案:国际河流是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通海洋,依据国际条约在平时允许各国商船自由航行的河流。国际河流流经各沿岸国的河段属于各沿岸国领土,各沿岸国对其拥有主权。但国际河流通过国际条约实行航行自由原则,即沿岸国或非沿岸国的商船平时在国际河流上可自由航行。
4.答案:先占是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先占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无主地,还要有明确占领的意思表示,客观要件上,先占国必须对无主地实施有效占有。
5.答案:边境制度是有关相邻国家考虑到边境地区的现实,为谋求该地区居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便利和利益,维护边境地区的秩序和环境,通过国内立法和双边条约进行合作而确立的法律制度。
6.答案:指因自然或人为作用而使国家领土得到扩大。
7.答案:terra nullius即无主地。无主地是指未被有效占有、也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的土地。世界的各个大陆及其沿海地区,早在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就陆续被瓜分完毕。现代社会,除了南极大陆,已不存在无主地,故而“无主地先占”等传统国际法原则也不再适用。
五、简答题
1.答案:国际法上时效的概念是指一国对他国领土进行长期占有之后,在很长时间他国并不对此提出抗议和反对,或曾有过抗议和反对,但已经停止这种抗议和反对,从而使该国对他国的领土的占有不再受到干扰,占有现状逐渐符合国际秩序的一种领土取得的行为,而不论最初的占有是否合法或善意。先占①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的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时效和先占制度的客体不同。依时效取得的是别国的领土。先占的对象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即无主土地。传统国际法认为无主土地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荒芜土地,或虽有土著人居住,但尚未形成国家的土地。但现代国际法不认可这种主张,国际法院1975年在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咨询意见中指出,根据国际实践,凡有部落或人民居住并有一定的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地方,就不能认为是无主地。
(2)构成条件不同。依时效取得领土必须是一国占有别国领土在很长时期内不受干扰,而且原属国已停止抗议并且放弃其权利主张。是否构成先占取决于国家的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占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占领和行政管理,如设立居民点、悬挂国旗、建立行政机构等。
2.答案:法律上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海域。南极洲在18世纪被发现后,一些国家先后对其某些部分提出领土主张。这些领土主张彼此存在相互重叠,引起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并且遭到其他一些国家的反对。为协调各国利益,1959年,当时进行南极活动的12个主要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61年生效。此后,各国就保护南极动植物、保护海豹、保护生物资源及保护环境等问题相继缔结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南极条约体系,规范各国在南极的活动。根据这些条约,目前南极的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在南极地区,禁止建立军事设施、进行军事演习和武器试验,禁止核爆炸和放置核废料。但是为科学研究或其他和平目的使用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不被禁止。
(2)科学考察自由和科学合作。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同时各国应促进考察计划、人员和成果的交换和交流。
(3)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包括对南极领土不得提出新的或扩大现有要求;《南极条约》不构成对任何现有的对南极领土主张的支持或否定;条约有效期间进行的任何活动也不构成主张支持或否定南极领土要求的基础。
(4)维持南极地区水域的公海制度。任何国家在南极地区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对公海的权利不受损害或影响。
(5)保护南极环境与资源。在南极进行的任何活动不得破坏南极的生态或环境。
(6)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南极协商会议由《南极条约》原始缔约国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加入国组成,一般要求该国在南极建立了常年考察站。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交换有关情报,专门讨论有关南极的共同利益问题,以及向各国政府提出促进南极条约原则和宗旨的相关措施。
3.答案:先占(亦称占领)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15、16世纪,国际法确认单纯的发现可以获得被发现土地的完整主权。但是,到了18、19世纪,发现所具有的法律效果产生变化,单纯的发现仅赋予当事国以初步的权利,即在对被发现的土地加以有效占领所需要的合理期间内,这种权利“有暂时阻止另一国加以占领的作用”。发现的国家如果未在合理期间内对被发现土地加以有效占有则仍不能取得领土主权。因此,国际法要求先占的完成必须是实现有效占领。
所谓有效占领是指,国家应对无主地适当地行使或表现其主权,通过立法、司法或行政管理行为对无主地实行有效的占领或控制。有效占领的两个基本事实是:(1)占有,即以国家名义宣
①编者注:先占是国际法考查中常见的考点,读者应当注意准确掌握。布占有该土地,把它置于自己主权之下;(2)行政管理,即设立行政组织,维持先占土地的公共秩序。但这种占有达到何种程度才为有效则是相对的,特别是对无人居住的土地,并不一定要求实际适用土地或移民,只要先占国通过宣告确立统治权即可。
六、论述题
1.答案:民族自决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主权的定义性质和内容。国家主权原则和民族自决原则都是《联合国宪章》和其他有关国际法原则的文件认可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但从二者地位来看,国家主权原则是各项原则之首,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核心,其他基本原则的解释运用均不得与国家主权原则相冲突,尤其是民族自决原则。对于一个由多民族自愿组成的国家而言,如果它已建立了合法政府并实行有效的统治,任何国家就不得以民族自决为借口,制造、煽动、或支持民族分裂,破坏该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否则,就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违反了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民族自决原则的真实意义。
2.答案:Occupation先占,指国家对无主地实行有效占领并取得领土主权。时效,指一国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进而取得该地的主权。两者的主要不同在于:
(1)对象不同。先占的对象是无主地,从概念来看,即从未被占有或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的土地;或虽曾一度属于一国所有,但后来又被抛弃的土地,或虽有土著部落居住,但未形成文明国家的土地。而时效的对象是别国的领土。
(2)有效的方式。先占国必须对无主地实施有效占有,才能够取得主权。所谓有效占有,是指国家应对无主地适当地行使或表现其主权,通过立法、司法或行政管理行为对无主地实施有效的占领或控制。对于无人居住的土地,并不一定要求实际使用土地或移民,只要先占国通过宣告确立统治权即可。而时效占领必须要求侵占国能够长时期不受干扰地对占有地行使主权,另外,这种状况得到被占国和其他国家的默认,以至于造成一种一般信念,认为事物现状是符合国际秩序的。
七、案例分析题
答案:(1)先占亦称占领,是一国的占有行为,通过这一行为该国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他国主权之下的土地,即所谓“无主土地”,使之成为本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对其行使主权。先占只能由国家并且以国家的名义实行,同时被占领的客体必须是不属于任何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无主土地。所谓无主土地,传统国际法认为,是原先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的土地,或者是完全无人居住的荒岛和地区,或虽有土著人居住但尚未形成所谓“文明”国家的土地。现代国际法认为,具有社会政治组织的土著部落居住的土地不能被视为无主土地。
(2)依据国际法,一个国家通过先占取得领土主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占领的客体是无主土地,即只限于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土地,或曾经一度属于一个国家所有后来被抛弃掉的土地。②占领必须是真正的占领,即有效的占领。
先占作为国家取得领土的方式已成历史的陈迹。殖民国家曾经在先占的名义下,把殖民地的土地当成无主土地占领,使之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从15世纪到19世纪,一些殖民国家从非洲、亚洲、美洲和澳洲占有大片的殖民地,肆意掠夺和奴役当地居民,建立起残酷的殖民统治。但先占这一方式,也有助于用来解决某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争端。如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等,这些地方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实行有效占领的,一直构成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有历史证据的。因此,其他国家对这些地方采取任何侵占行动都是侵犯我国的领土完整,是要承担国际责任的。
(3)西班牙拥有巴尔马斯岛的主权。因为先占原则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在18世纪以前,国家“发现”无主地即可取得其主权,单纯“发现”即可占有。18世纪中期以后,国际法上要求“无主地先占”必须是实际占有,应具备以下要件:①占领国有占领的意思表示,具体表现为正式宣告并通知他国;②占领国适当地行使了其主权,客观表现为国家对该土地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其他表示主权的行动或措施。
本案中,西班牙开拓者最早于16世纪发现了巴尔马斯岛,并宣布主权,在当时的国际法实践上是有效的。
(4)属于美国。割让是国际法上领土取得的五种传统方式之一,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转移给另一国。割让一般分为强制性割让和自愿割让,前者以武力胁迫为手段,是非法的,后者是自愿行为,是有效的。依照国际法的规定,被割让的领土必须在和平条约签署完成且生效后,才算合法而且有效。割让已随着战争在现代国际法中被废止而失去其合法性。本案中,根据1898年的巴黎和约,西班牙已经将巴尔马斯岛割让给了美国,这是产生国际法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