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渔家傲

秋思(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四面边声连角起(3),千嶂里(4),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羌管悠悠霜满地(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降临到塞外的边疆,别是一番景象。长空中一道道雁行,毫不流连地飞往南方。号角声此起彼应,带出了四面军声的扰攘。数不清的群峰峭立,列若屏障,簇拥紧闭的孤城,对着狼烟高矗,落日昏黄。  斟一杯混浊的酒浆,再莫把万里外的家山怀想。既然边患未靖,归计又何从商量。随着羌笛呜呜吹响,明月又铺凝下一地白霜。将军鬓发变苍,士兵泪水飞扬:没有人能安然进入睡乡。

【注释】

(1)秋思:秋意。

(2)衡阳句:相传大雁飞到衡阳即不再向南。

(3)边声:边塞的军声。连角起:随角声一同响起。角,指军中的号角。

(4)嶂:似屏障的山。

(5)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境内。勒:勒石,在石上铭刻文字。东汉窦宪曾北伐匈奴,在燕然山勒石纪功。

(6)羌管:即羌笛,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

【品赏】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这首词即是他在军中的即景之作。上片纯为写景。起句擒题,突出塞下秋景的一个“异”字。这里南飞的大雁不愿停留,号角声同车辚辚马萧萧的边声交织在一起,崇山峻岭簇拥着紧闭的孤城,一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黄昏景象。不难看出,风景之“异”,就异在边塞格外悲凉,令人惊心动魄。大段的白描,为下文的人物活动拓出了地步。下片转入边关军中的生活。端着一杯浊酒,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回乡的愿望何从谈起。举目唯见月光铺下一地白霜,入耳但闻羌笛声声如泣如诉,叫人如何能够入睡?上自将领,下至士兵,都摆脱不了一个愁字。在这里,作者特意标举出“燕然未勒”四字,将边关将士枕戈待旦的使命感与有家难归的无奈情合为一体表现,以壮语写愁,使人倍觉震动。

全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写景寄托心情,借叙述直抒胸臆。作者继承边塞诗的诗歌传统,首开边塞词的先声,为宋词词境的拓展作出了贡献。

(穆俦)

【作者素描】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徙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进士。曾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守边数年,西夏不敢来犯,称他“胸中自有数万兵甲”。庆历三年(1043)出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但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卒,谥文公。有《范文正公集》。其词多写边塞风光,气概阔大,一扫柔婉缠绵气息,开苏、辛词派先声。今存词6首。

(查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