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修复技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教材)
- 童芷珍
- 3226字
- 2020-08-29 20:33:39
第二节 修复所需材料
古籍修复对所用的修复材料要求非常高,修复时必须按照修复对象的材质特性来选配相应的材料,并选用能体现艺术美感的材料进行修复装饰,方能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因此,各类修复材料的性能、如何正确地选配材料并进行恰当的加工运用,都是古籍修复工作的基础知识,是古籍修复工作者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下面介绍的是古籍修复常用的一些材料。
一、纸
现今的纸可分为机制纸和手工制纸,机制纸有胶版纸、新闻纸、铜版纸等。而古籍用纸为手工制纸,即土纸,它的主要原料为大麻、麻布、树皮、嫩竹、稻草等,经手工制成。从西汉发明造纸,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手工制纸的品种越来越多,各种纸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尽量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性能,以使古籍修复做到“整旧如旧”,恢复它原来的时代面貌。下面介绍几种古籍修复常用纸。
1. 旧纸:修补古籍一般应使用与原件纸张的颜色、质地、厚薄相接近的旧纸,这样修补的效果最佳。修复人员平时应注意收集、保存各种旧纸,如揭下的旧书页托纸、破损的护叶、原书页里的衬纸,乃至旧画揭裱时揭下的古旧复背纸等,这样一旦需要,便可随手拈来,配补而用。旧纸主要可收集以下几种:
(1)硬黄纸:属于桑皮纸,一面浅黄,一面深黄,蜡质涂色,厚实质密,保存时间长。唐人写经多用这种纸,后用作画轴引首。宋代写经所用硬黄纸,深黄,薄软,纤维细,帘纹明显。
(2)麻纸:原料主要为大麻、麻布。其质地细薄,纤维较长,受墨较好。麻纸分黄、白两种。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比正面粗糙,且有草茎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宋代古籍刻本多用白麻纸,元代后期多用黄麻纸,明初仍沿用之。
(3)棉纸:分黄、白两种。白棉纸色白,质地细柔,纤维较多,韧性较强、受墨较好。黄棉纸色黄黑,韧性稍差,明前期古籍多用之。书写、印书、拓片用棉纸较多。
(4)旧竹纸:竹料纸是以刚生长三个月左右的嫩竹为原料用手工制成的纸。其纤维短,拉力小,因而质地稍脆,旧时多用来印书。
(5)旧宣纸:宣纸是用树皮、稻草等为原料制成的手工制纸,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至今仍流行(详情见下新纸部分介绍)。旧宣纸品种较多,印书及金石、书画册页,摹拓铜器、碑刻等方面都有广泛使用。历代古籍装修中多用一种纸质细薄柔软,纹路较深的罗纹纸来做册页框料、金镶玉衬纸等。
此外,旧纸中的笺纸,也就是信纸,尤其是古人专门设计定做的个人专用信纸,上面印有花纹、图谱等,也值得注意收集。
2. 新纸:旧纸由于存放时间较长,自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用老化的旧纸去修补书页,虽然修补后外观上比较好看,但不结实。所以,如果无适当的旧纸,也可用新纸或经染色后的新纸代替使用。新纸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宣纸:宣纸质感绵韧、洁白细腻、吸水性好,是古文献修裱不可缺少的主要材料。宣纸的品种名目繁多,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按尺寸有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规格;按厚薄有棉连、单宣、重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等;按纸纹有罗纹、龟纹、单丝缕、双丝缕等;生宣经过上胶矾、染色、洒金、涂云母、涂蜡等加工再制后,又有熟宣(上面涂过胶矾的宣纸,不能作装裱用纸)、色宣、虎皮宣、金银笺、云母笺、蜡笺等;另外还有按生产地命名的如高丽纸、山西棉纸、夹江宣纸、富阳宣纸等。修复古文献要做到使用与原件完全相同的修补纸很难,因此如果作古文献修复用纸,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使用:第一,质地薄且柔软、纤维细密的宣纸。如棉连、扎花宣等,主要用作补书页、做护页、镶书页、衬纸、托裱手卷等。第二、质地稍厚且柔软,拉力大、吸水好的宣纸。如各种单宣、罗纹纸等,主要用作托裱、托料、做册页框料等。第三,加厚宣。如夹宣,主要用作大幅裱件及册页、镜片的复背。
(2)竹料纸:竹料纸的品种主要有连四纸、毛边纸、毛太纸、元书纸等。竹料纸可用来补书页和作装裱沿边纸、衬纸、护页等。
(3)皮纸(也称棉纸):纤维较长、较松软,有的质地极薄、无帘纹,如温州棉纸、浙江皮纸等,主要用作修书页溜口、托裱书页及做纸捻钉。目前很少厂家生产。
此外,还有一种古籍专用的封皮纸,是用各类宣纸经托裱后使用,使用最多的为古铜色或瓷青色,也有虎皮宣、金银笺、云母笺、蜡笺、发笺等宣纸封皮。
二、绫、绢、锦、锦绫
1. 绫(也称花绫):由蚕丝织成,上有花纹图案。质地细薄,料体轻柔。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一带。花绫花纹图案众多(有梅、兰、竹、菊、云凤、云雀、云鹤、双凤、鸾雀、团花、磐花等),颜色丰富(市场上所售的花绫,大都已染好颜色,有深浅米黄色、金黄色、深浅蓝色、湖色、深浅绿色、茶色、咖啡色、绛紫色、枣红色、深浅青灰色、灰色、银灰色等),门幅有67厘米、82厘米、97厘米等几种规格。经用宣纸托裱后,可作书籍封皮、书籍包角、裱件镶料等用。
2. 绢:由丝织成的平纹织物,没有花纹图案。主要产地在浙江和苏州一带。品种很多,有(1)单丝绢,单丝单纬;(2)双丝绢,双丝双纬;(3)网绢,质地稀疏;(4)熟绢,又称矾绢,绢经过加工,涂上胶矾水,即成矾绢,利于书画之用,但容易脆断;(5)耿绢,质地透明的生丝绢,面平密实性硬,故称耿绢,是古籍修复中使用较多的。一般绢单幅门幅约85厘米,双幅门幅约135厘米。经用宣纸托裱染色后,可作书籍封面、书籍包角、裱件镶料等用。
3. 锦:由多种纯丝织成,色彩华丽,古朴典雅,质地厚实。锦的产地很多,有四川的蜀锦、广西的壮锦、苏杭的仿古锦等。现在我们用的大多是苏州生产的宋锦。锦可作书法墨迹装裱的锦眉、手卷包首、轴杆封头、册页封面、函套包面等用。锦作镶料时,不用宣纸托裱,而是在背面刷上一层厚浆,四边拉直,贴壁晾干后使用。
4. 锦绫(也称薄形锦):其质地、厚薄和价格都介于绫和锦之间,是一般书法装裱的理想材料。作用同绫与锦。
三、书法墨迹装裱主要材料
1. 蜡:用黄蜡、白蜡各一半,加热后倒在容器里,冷却后的蜡块最为适用。用作裱件擦蜡砑光。
2. 铜丝:铜丝直径约0.1厘米,用来制作穿挂画绳用的铜鼻(也称“鸡脚圈”、“绦圈”)。
3. 挂画绳:也称“绦”、“穿绳”,穿在铜鼻上的深棕色圆蜡绳。
4. 扎带:也称“结带”,挂画绳中间系的一条丝带,作捆扎卷起后的裱件用。
5. 上下杆:上杆也称“天杆”、“眉帖(米贴)”。天杆为直径1.2-1.5厘米的木条,一边为半圆形,装在立轴上端或横批两头,横批也有一种月牙杆,即用圆杆一剖为二制成的两根半圆的对杆。米贴为宽约0.5厘米的半圆形木条,装在手卷包首的一端。天杆要求平整挺直、粗细一致、不腐无蛀。
下杆也称“轴杆、地杆”,一般为直径3-4厘米左右的圆木棍,装在立轴下端。地杆要求杆圆、平整挺直、粗细一致、不腐无蛀。
6. 轴头、轴片:安装在下杆两头的两个把柄,称为“轴头”。现在一般装裱使用的轴头用杂木等制成,外面漆成黑色、原木色或仿红木色,形状有“圆柱形”、“竹节形”、“蘑菇形”等。装裱珍贵的书法墨迹时,也有用紫檀、红木、花梨木、黄杨木、象牙、牛角、玉石、瓷等轴头。
轴片也称“手卷轴头”,粘贴在手卷轴杆的两端,作装饰用。以玉制的为多,也有象牙、牛角等。其形状为圆柱形,轴片厚度约0.5厘米。
四、其他材料
1. 砂纸:打磨书籍修剪后的痕迹用。可备粗细两种。
2. 染料:主要用于染纸、绫绢及丝线等。必须是天然的植物染料或矿物染料,如赭石、藤黄、红茶、国画颜料等,切忌用一般染布匹的化学染料。
3. 丝线:穿订书籍用。根据书籍的厚薄,采用粗、中、细三种丝线。白色的丝线需经仿旧染色后使用。
4. 胶:染纸、托裱手卷等用。能使染色水色度均匀,染成的纸张颜色一致,不致发花。
5. 矾:即明矾,形态为结晶体,用矾矿矿石烧制而成。纸、绢上刷胶矾水,可以使其增加抗水能力,墨色上去不会向四周晕开。古文献修复中染纸、全色、托裱手卷等,胶、矾是不可缺少的。
6. 骨扦:也称“别子”,带的末尾所系长尖形的横物。多用兽骨制成,也有用玉石、竹、塑料等材料制作。用于手卷、函套等处,起紧捆作用。
7. 去污药水:高锰酸钾(KMnO4)、草酸(H2C2O4)、双氧水(H2O2)、漂白粉等。
8. 浆糊:可用精白面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