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赵匡义马上安排手下在汴梁城查找售卖南唐、南平、武平、蜀国、北汉、辽国特产的店铺,甚至河西特产的店铺都去打探,尝试找到这些国家的商人,寻求一下连通这些国家的渠道,即使不动手,摸清楚、找找朋友也是好的,又派人回扬州告诉赵普,自己的想法,听听赵普的意见,如果赵普觉得对的话,请转告应该怎样做,或者在扬州直接做也可以,不需要告诉兄长,顺便让那个人把家信转交兄长,告诉他汴梁城家里的情况,自己再过一阵才能回去,想多陪陪母亲。
现在留守汴梁城的都不是赵匡胤的嫡系,义社十兄弟都不在汴梁城,给分散到不同的地方,聚不到一起,赵匡义在汴梁城没有了支撑点,除了各人的家属,剩下就是殿前司了,自己又不方便去殿前司,所以就请王显约几个同僚出来喝酒,赵匡义做东,趁机结交一番,顺便套点消息,依仗着殿前都点检的名号把那些人忽悠一下,也结识了好几个中级官员。这下,赵匡义觉得有力量了,只是现在短时间内要确认哪些是敌国的渠道很困难,如果直接捅爆南征这个信息是否可以呢?反正乱报,管他呢,肯定有人传回去啊,嗯,这个方法挺好的,反正我不坐庄,就要捣乱。看看你怎样接招再说。谁知道是我干的呢?
既然捣乱,那就是你干什么我就反着做,你们要宣传‘战高平’,我就要联系读书人,煽动他们串联起来,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越想越美,赵匡义一拍手,“好,就这么干。”马上派人通知王显去酒楼喝酒。
席间,赵匡义故作神秘地跟王显说:“兄长非常敬佩王兄忧国忧民的仁德之心,他希望你可以约你们的好友、读书人一起,多向宰相大人、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上书,说出你们的看法,但是你们不能说这是兄长的建议,因为他在外地,不能参与这样的活动,等你们的建议引起重视了,朝廷自然会询问他的意见,那时候他说活就有份量了。你们要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宣扬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的思想。越多人传播这个思想,就越容易产生影响。你们回去再斟酌一下,把这个传播出去。”
王显非常兴奋,想不到殿前都点检大人会委派自己来办这个事,“好,我一定办到。”
这天早上,柴宗训正在看奏折,陈诚来到办公室,“皇上,有新的消息,汴梁城有人开始串联起来,打算给朝廷上书,反对穷兵黩武的做法,要求休养生息,要以仁德治天下,宣扬天下安宁在德不在兵的思想。带头的是殿前司小吏王显,还有又不少人在放消息,说朝廷大军南征,要讨伐南平,说这是师出无名,不义之战,这两处都是赵匡义煽动的,自从他回来汴梁城,奴婢就盯着他,知道他做过什么,不过之前没有行动,所以没有想皇上汇报。”
“哦,终于憋不住啦,他的人有多少?还干了什么?”
“赵匡义这次回来带了二十三人,前一阵到处去打探消息,了解汴梁城的情况,前几天,就有十五个武夫、五个士子去打探售卖南唐、南平、武平、蜀国、北汉、辽国特产的店铺,甚至河西特产的店铺都去打探,尝试找到这些国家的商人,三天前赵匡义与王显到酒楼喝酒,之后王显就去约他的朋友,搞这个上书的事。”
“韩微,怎么看。”
韩微想了好一阵,“皇上,他似乎是想阻止‘战高平’的演出,跟范宰相之前的想法是一致的,至于讨伐南平也是同一个思路。但是范宰相已经重新写过那篇《仁义治天下》啦,观点已经不一样,应该不是范宰相的想法。”
“那为什么大张旗鼓地宣传讨伐南平呢?就怕没有人知道我们要讨伐南平?”
“哦,这是要广而告之,告诉所有人。我们出征南平了,在南边打仗。”
“对,这样看就是跟我们的做法对着干,就是来掀桌子的。”
“赵匡胤以为我们怕他?不敢动他?”韩微很生气。
“陈诚,去,把范宰相、王枢密使请来。”柴宗训笑了笑。
范质和王朴一同来到柴宗训的办公室,等两人坐下,陈诚重新把汴梁城的新情况又说了一遍,范质听完,就说:“怪不得,今天臣收到一些士子的这类上书、昨天还有几个官员来说起同样的观点,颇有忧国忧民的感觉。”
“是的,窦仪也来跟我说过,不过我跟他详谈之后,他就明白朝廷的想法,不过也是很在乎那个平衡点的把控。”
“皇上,为何如此精准掌握赵匡义的动向,他这样办事也未免太粗糙了吧。”范质有点疑惑。
柴宗训看着王朴,王朴笑了笑,“文素(范质,字文素),这个事本来两看,有么有人指使、有么有人自作主张。既然你都说粗糙,就只能说有人自作主张了,毕竟年轻,没有经验,想做就做了,故此马上就暴露了。”
范质看着王朴,又看看柴宗训,“有人指使是指赵匡胤?”
王朴干脆地说:“这是最直接的推断,赵匡义,年方二十一,未出仕,身边聚拢了一大帮武士、还有士子,这些人从何而来?他就有这样大的魅力?士子还好说,你派人去打听一下,那些武士绝非等先之辈。赵匡义从扬州回来有一段时间了,这些事情报司一早获知,一开始还风平浪静,咱们推出‘战高平’之后,没多久,这些事接踵而至,不会是巧合吧。”
“就因为太粗糙,所以就判断是他自作主张,而不是赵匡胤的指使,况且如果是赵匡胤做的,肯定不是这样做了。”
“他这样做对自己没有好处啊?最多就是获取一些读书人的认同,对于赵匡义而言,这个不重要啊,第一点可以说的理念的问题,不要穷兵黩武,我也会认同,不过那是不了解大势,但是第二点完全没有理由啊?把朝廷征战的秘密到处说,这是想告诉敌人啊。”
“他想给赵匡胤创造一个机会!”
“什么?”
“如果禁军南征失败,会怎么样?”
“如果南征失败,或者处于战况胶着状态,朝廷就很被动,很可能引来四面围攻的局面。哦,到时候最主动的就是赵匡胤,如果朝廷慌乱,肯定要请赵匡胤回来扳回危局,那到时候赵匡胤就有提高要价的可能。哦,原来如此。但是现在是不可能啊。”
“对,所以咱们要封锁消息。现在就是出现时间差,咱们已经拿下南平、武平,市面还不知道。在南平、武平已经调防好了,夔州已经拿下,讨伐蜀国也进展顺利。赵匡胤是知道拿下南平、武平的,当时赵匡义已经回到汴梁城,因此他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不可能是赵匡胤安排他做这个事。”
“据我们了解,赵匡义在赵家上下特别受宠,也许是因为他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是赵家最有学识的人,赵匡胤非常信赖这个弟弟,不过如果任由赵匡义一直折腾下去,总有一天会逼着赵匡胤顺从他的想法,到时候就疯狂了,赵匡胤可不是一般人,有勇有谋,况且他的兄弟、朋友遍天下,都手握兵权。”
“嘶,这样?”
“您不知道?”
“我只知道他是先帝的托孤重臣、有勇有谋、战功卓著、非常友善、殿前都点检。。。。。。”
“这样够厉害了吧。”王朴微笑道。
“哦,确实朝廷之隐患也。怪不得之前皇上这样安排。”
柴宗训说:“兼而有之吧。朕一直记得他是托孤重臣,有勇有谋,您看,派他一个人带着几个下属到扬州练兵,南唐马上就来上贡了,现在兵也练得不错,说明先帝还是看得很准的。”
“那现在怎么办?”
“赵匡胤没有过错,赵匡义第一个目的对于一般读书人来说,可以辩论,没有问题,第二个目的其实已经破产,没有用,只是他的企图比较坏,但又够不着定罪,但是绝不能任由他折腾,现在不能动他,就去掉他的爪牙。”
“好。麻烦王爱卿处理好这个事。至于那个穷兵黩武的讨论,可以适当争论一下,过一阵子再凝聚共识也没有问题,不过范爱卿要注意这个度的把握。过几天,议事堂会议的成员都去作战室,咱们谈谈这个平衡点该怎样把握。”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