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郭宗训来说,之前布下的棋子都走得不错,幽州、云州、平州的军队枕戈待旦,恭候辽军的南下,榆关的水师随时准备侧击锦州、辰州,银川府、凉州等地的铁骑也可以扫荡大辽的上京道,东方堡的周军在辽国东北部的动静越来越大,也为朝廷创造了新的机会。
在今年初,东方堡的周军再次击败了前去清剿的辽军,辽军林牙萧干战死,郎君耶律贤仅以身免,周军趁机横扫了亲近辽国的铁骊国。
这个铁骊国军力较强,是辽国统管东北部的强力助手,林仁肇他们分析过利弊,既然辽国已经知道率宾府有敌人,两次来犯,以后再犯也是必然,与其留着铁骊国碍手碍脚,还不如趁着击败辽军之势,夺取整个辽国东北,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牵制辽国的军力,为朝廷创造一个新的机会。
周军拿下铁骊国之后,继续北上,拿下了五国部、兀惹,一时之间声势浩大,西面的室韦也趁机再次起兵,并派人来与林仁肇相约护卫盟约,共抗辽军。
形势变化有点超出预期,郭宗训不想浪费机会,只好召集在京的朝廷重臣来商量对策。
张美在江南多年,已经完成了历练的工作,再次回到枢密院与吴廷祚主持枢密院的工作,赵匡胤兼任副总参谋长,协助制定整体的作战计划。
在议事堂里,吴廷祚把最新的形势做了详细的报告,大家听到林仁肇他们打得如此出彩,甚是兴奋,纷纷称赞林仁肇的指挥才能。
“诸位,我们本来的计划是等待辽军南来,击败他们之后,再全线出击,没有想到东方堡的林仁肇把握时机这么好,在东方堡扎下根之后,收服了东海女真,然后连续数次击败辽军,如今我们在东方堡有七万余人,可以外出作战的有四万余人,这些全是骑兵,东方堡的兵工厂已经可以供应大部分武器,足以维持他们长时间作战。”
“他们现在兵力雄厚,自然就可以主动出击,横扫辽国东北部,把辽国的支持者全部拔掉,肃清了辽国在东北的势力,下一步他们随时可以西进黄龙府、长春州、泰州,威逼上京,也可以南下回跋部、长白山部,威胁东京辽阳府。”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完全有条件主动出击,攻击云内州、大定府、辽阳府,驱逐辽国的势力,乃至与东方堡的周军回师,拿下辽国的东部。”
“失去这些地方,辽国对我们的威胁将大大降低,我们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击败甚至消灭辽国。”
王溥想了一会儿,就询问:“我们主动出击,需要动用多少部队呢?我们要提前进行后勤准备,虽然我们之前有准备,但是那些都是准备等着辽军来进攻,如今主动出击,是否物资不够呢?还有我们那些火器,主动出击的时候,效用是否能够如同防守的时候那么好使呢?”
负责制订作战计划的赵匡胤站了起来,对作战计划做了详细的讲解,大家听了都觉得成功的机会很高,信心十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溥也向在座各位大臣,汇报了朝廷的运作情况,由于南方有大量大米运送回来,所以中原的粮食供应充足,新的棉衣、棉布、毛衣的出现,扩大了御寒衣物的供应,还有内务府数量庞大的工厂提供大量军用物资,所以物资供应没有问题,大周钱庄又提供了大量的金钱支持,所以朝廷是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支持伐辽之战,如今全国的道路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货物运输速度很快,只要确定了目标,朝廷可以保证高效实施。
“既然大家意见都统一了,朕有个想法:辽国说到底还是大国,虽然它三番五次被我们打败,我们还是要倾尽全力来对付它,除了必要的预备队、第二线防线之外,尽可能调动更多的主力部队参战,参谋部制定方略的时候务必谨慎,不能太过取巧,辽军以铁骑为主,机动性强,他们甚至可以放弃王城,率领主力骑兵侧击我们,如果我们不能有好的应对方略,那数十万大军在草原上就被动了。”
“还有,敌人完全有可能沿途破坏水源,让我们喝不上干净的水,你们说这怎么办呢?三国时候诸葛孔明南征孟获的时候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如果我们喝了下毒的水,我们的军队还有战斗力吗?所以水源、食物的安全等问题不可小觑,一定要想好应对的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一统山河,各个割据势力都已经归顺朝廷,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外敌。并不是我们好战,但是机会难得,大势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放过这个机会。”
“这是国战,辽国如今势弱,耶律璟无道,辽国内部纷争不断,我们有机会可以拔掉这个对手,就不要手软了,务必倾尽全力拿下它,以防他日辽国换了一个英明的皇帝,我们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又要天天提防着辽军南下,必定会让我们不得安宁的。”
郭宗训一锤定音,大周的战争机器再次运转起来,准备着撕碎敌人。
会议上意气风发的赵匡胤阐述自己主持制定的作战方略的时候,似乎看到周军横扫大漠的雄姿英发,当大家认同自己的作战方略的时候,赵匡胤有着强烈的满足感,他记得,这是第一次在这个场合获得这样的认同。
当初赵匡胤被暂调到参谋部的时候,久经沙场的赵匡胤在羽林卫的参谋部也做了数年,非常熟悉参谋部的运作方式,庞大的枢密院参谋部让赵匡胤惊叹,这里收集了大量敌人的资料,无论国力、兵力、地形地貌、敌将的情况、内部矛盾等等应有尽有,这里的参谋们很年轻,他们配合默契、工作细致、严密,推断方略的严谨程度,不亚于久经沙场的自己,经过细致观察,这里的参谋派到地方部队,都会有好的表现,枢密院的参谋部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想起这个借调工作,赵匡胤还是充满了对皇上的感激之情。
收复河东之后,羽林卫回到东京城,自己也重新被封为侯爵,重新回到议事堂会议,参与国政,相比其他同僚爵位高飞猛进,自己是没有进步,但也算是朝廷重臣之一了,但是在弟弟赵匡义的嘴里,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他也不敢跟自己明说,但是自己也知道。
以前自己大权在握,如今只是羽林卫的参谋长,在大周的将领之中,高级过自己的大有人在,许多人都独当一面了,自己却没有领军的权力。赵匡胤也知道如今的将领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皇上对军权的分解,让军队的主将再也为所欲为了。另外,军中将领也不能私自带领幕僚到军中,无法对将领进行干预了,所有军中事务都由主将、监军、参谋长包办了。
因此赵匡义也没有机会随军了,再也没有以前那个威风了,老是待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干,当然就不满意了。
赵匡胤经历了这么多,早就明白这个弟弟的毛病,现在被禁足在家其实也挺好的,起码不闯祸,自己常年在外,不看他的脸色,顺着自己的心思来做,也做得相当舒服。
自己在羽林卫南征北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羽林卫的强劲战力、朝廷的军事力量突飞猛进,让赵匡胤非常佩服,短短数年间,就一统河山,而且所到之处,老百姓几乎都享受到朝廷的恩惠,民心所向,天子的名声非常好,赵匡胤很清楚,自己没有这个能耐,起码这些火药雷、燃烧弹、轮式投石车等等,自己是不会搞的,自己擅长的武功,在这些火器面前就是个渣,没有这些武器,想要这么短时间统一天下简直是不可能的。
正当赵匡胤以为在羽林卫好好待着,练练兵,研究方略、新式武器的新战法的时候,郭宗训召见了他,征求他的意见,把他暂调到枢密院的参谋部,兼任副参谋长。
“皇上,那羽林卫的工作呢?”跟羽林卫在一起多年,赵匡胤有点不舍得这个工作,与羽林卫一起作战的成功感令人满足,一般的部队,哪有这么好的战绩,就军人而言,升官当然重要,但是取得辉煌战绩也是值得自豪的啊。
“短时间内,羽林卫暂时没有作战任务了,都是派出部分军队去其他地方历练,为之后的开战做准备,所以羽林卫总部暂时还在东京,所以你可以到枢密院的参谋部去兼任副参谋长,韩王去世,那边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去主持,你本来就是内行,又在羽林卫做了参谋长这么长时间,正好合适。你有部队的工作经验,到枢密院参谋部做一段时间,正好开阔一下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先做好枢密院参谋部的工作,以后羽林卫有任务了,你还可以去,可以吗?”
赵匡胤知道皇上是给机会自己,怎么可能讨价还价呢,于是就愉快地去枢密院报到了。吴廷祚与张美也非常欢迎赵匡胤的到来,上司与同僚的尊重与配合,让赵匡胤愉快地投入新的工作。
议事堂会议之后,枢密院就紧锣密鼓地开展制定伐辽的总体方案,务求尽善尽美,一举击败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