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磨刀霍霍向南唐

由于持续地募集流民开垦,耕地面积持续增加,今年又获得大丰收,另外广南府持续从占城、三佛齐采购大量的稻米回来,增加了大周的粮食供应和提高了朝廷的粮食储备,市面的大米价格稳中趋降;内务府开办的开垦团、养殖场也开始向市场供应肉食,内务府的海洋捕捞也向市场提供腌制的海鱼,虽然不算美味,但毕竟也是肉食,这些都增加了老百姓买到肉的可能,老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

大周境内开办的学校、医馆越来越多,读书、看病成为老百姓可以获得的一种新福利,即使有些人读书要给钱,也是象征性的交一些钱就可以了,所有人都希望读书识字,只要有机会,老百姓都让孩子去读书。有些学校还招收学徒,可以在学校学手艺,不收学费的,代价就是学成之后在工厂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以了。以前医馆数量有限,老百姓生病,如果不是很严重,一般就是熬过去就算了,如今医馆越来越多,老百姓有病也可以去医馆看了,就是感觉大夫数量不足,有些大夫比较年轻,严重一点的病,要等医馆的老医生来把关,不过总比没有的好。

随着内务府开办的工厂越来越多,工程兵招收的人也越来越多,老百姓除了务农、经商之外,还可以去工厂工作、参军成为工程兵,这些工作都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生活似乎越来越好,这一切变化,都是少年天子登基后发生的,老百姓都非常拥戴这位少年天子,

商业的蓬勃,带来越来越多的商业税收,范质手头松了,办事也愈发顺利。没有战乱,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朝廷的公告越来越多人看得懂,普通老百姓越来越清楚朝廷要做的是什么事,不再单凭地方的几个读书人或者地方豪强胡说八道,或者曲解朝廷的旨意,朝廷的政令得以更为有效的实施。

由范质精心制定的《官员的操守准则》获得皇上和军队的权利支持,得以全面落实,对于官员的行为准则有了更为明确的约束,吏治清明也有了一个雏形,这样的局面让范质感到很满意。

明年就要举行新一届的科举了,朝廷已经发出通告,据悉,响应者众,非常踊跃,这令范质更是开心,毕竟广泛录取才俊也是范质的愿望啊。

又到了每月一次的议事堂会议了,议事堂会议的成员都已经习以为常,每个人开会前会把自己负责的工作理一次,然后把要做的工作资料准备好,以备咨询。

以前的会议,各人大多只是汇报一下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又说说随后要做的大事,然后大家讨论一下。一般而言,每次会议众人说出来的议题都是有结论的,不会出现议而不决的情况。

后来,皇上安排魏咸信把朝廷所有工作都画成进度表,每次开会都会用木板展示出来,众人都看到所有工作的进度,如果自己负责的工作进度跟不上,实在是很没面子。大家试过几次之后,都学会这一招,回去也用这个方法来考核自己的下属,督促属下跟进和完成工作。

这次会议除了汇报工作进展,更为重要的就是讨论南征的事宜。

“根据之前的工作安排,朝廷各部已经把南征所需要的物资筹备好,均已秘密送到扬州、寿州、庐州、汉阳、岳州、潭州等地的仓库,并安排军队严密防守了。如今只等朝廷确定出征的时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范质已经安排好粮草等物资的准备工作。

经过与郭宗训的多次交流,看到这个少年天子步步为营地驱动着大周的战车稳步向前,看到郭宗训花样繁多的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看到广南府真的找到了大量粮食来源,范质真的佩服了。

大周用一些瓷器、丝绸、茶叶就换来了一船一船的粮食,真是划算啊,毕竟这些物件在大周只是平常物,粮食才是关键啊。

因此,范质的想法由原来期待休兵停战,休养生息若干年的,改变为尽可能快一点统一天下,然后再休养生息,毕竟现在条件已经不一样了,之前的南征朝廷获得大量的钱财,军队的战斗力大幅提高,战胜南唐更有把握了,而且朝廷在南征之后很宽容地对待新拓展国土的百姓,收获了民心,没有了后顾之忧,为再次出征创造了条件。

“东京的皇家近卫军、皇家山地兵、水师、工程兵都已经完成整编,并已经进行了集训,随时可以出动了。”张美开始汇报军队的军事准备情况。

“这些部队都开展了火药雷等新式武器是训练,提高了突防的能力,枢密院已经把新式作战集群的组建计划做好,等待会议批准就可以开展工作,预计作战集群组建之后还要进行更为细致的配合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与此同时,汉阳的水师、江陵城的部队也进行了整编,部队的指挥机关已经组建完毕,目前也是密锣紧鼓地进行集训,由于他们都是南征之后留下的部队,本来就是为了应付南唐的,他们的战斗力有保证,随时可以出动。”

“水师的准备工作早就完成了,前一阵,工程兵疏浚了南下的河道,只要一声令下,水师即可南下。另外,装备部所制造的装备都已经运送到汉阳,装备到汉阳的水师的战船了。”韩通早就按捺不住了,他等这个命令好久了。

“寿州方面情况怎么样啦?”

“皇上,我部奉命驻守寿州多时,一直在训练中,一切军备都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南下的命令了。由寿州到和州大约四百里路,多条南下的道路早已修好,众多商旅一直在使用,工程兵也一直在维护这些道路,路况很好。想当初,咱们修这些路的时候,南唐方面非常紧张,宣州方面不时有部队活动,不过快两年了,也没有见我军有动静,总是商旅在南来北往,他们也就放松了警觉。”

“只要皇上一声令下,我部马上可以南下,届时由工程兵搭建浮桥,便可直抵江南了。”李重进马上详尽地汇报了他们的备战情况。

“你们辛苦啦,不过你们的辛苦是值得的,你们在寿州,犹如利剑高悬在南唐头上,让他们动惮不得,确保朝廷南征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如今也该由你们展示雄姿了。”

“按照各位爱卿所言,就是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咱们是需要一个借口还是是要一点时间呢?”

“皇上,臣以为是时间,毕竟咱们的部队大多在东京,一部到寿州,扬州也算一部,还有就是汉阳,至于江陵、潭州只能算是偏师,不能触动南唐的,况且东京的水师也需要南下,这个时间满打满算也要一个多月才能部署到位。”

“至于借口,一统天下就是最好的理由,没有必要理会那些腐儒所谓师出无名的说法。”

“皇上,臣以为还可以派遣使者到吴越国,要他们派遣部队攻击南唐,届时这名使者可以作为监军,督促吴越国积极配合作战,牵制南唐的军队。”

“善,你们说派谁合适?”

“皇上,丁德裕之前南征之时劝降南平、武平,甚是了得,这次亦可委以重任。”

“臣附议。”

“好,就安排丁德裕前往吴越国。”

“一个半月,就是说新年前后,届时正是新年,真是够出其不意的,也有违常理,虽然咱们的将士无法在家过年,不过这个战争的突然性确是非常好。现在问题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咱们部队南下,怎样才能够掩人耳目呢?你们需要好好斟酌一下,参考一下上次南征的成功经验,尽最大可能把部队部署到前沿,然后突然渡江,达到战争的突然性。”

“枢密院可否在十天之内拿出这个方案呢?”

“皇上,我们尽可能在十天之内拿出方案,届时再给各位大人审核,通过之后就马上实施,争取在腊月十五前完成部署。新年那几天择机南下。”

“好。朕再看看装备部有没有什么装备可以配合部队突然渡江的,如果有就可以添一个助力。”

这次,郭宗训把驻守寿州的李重进、王审琦也秘密调回东京城参与这次会议,王审琦还没有到这个会议的级别,不过郭宗训事前跟议事堂会议的成员商讨过,同意王审琦作为旁听参与这次会议。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亲密战友,情同手足。当初见到朝廷的‘禁牙兵令’之后,王审琦也是在观望,后来听说赵匡胤已经交出自己的牙兵,王审琦马上把自己的牙兵全部交给李重进,由李重进安排,全部送回东京。

自从赵匡胤上书自首之后,王审琦显得非常低调,害怕朝廷不知什么时候会对自己动手,虽然自己没有干过什么错事,但是在这个时代,株连是经常有的事,有时候甚至不需要理由,直接灭门也很正常。

随后,看着赵匡胤回东京,接受大理寺的审查,最后竟然只是判了个在中军都督府读书的刑期,王审琦为赵匡胤松了口气,估计自己也可能没有什么事了。王审琦在寿州就更加遵从李重进的命令,对部队严加约束,不停地操练兵马。

之前看到南征的大将获得大幅的提拔,王审琦心里也是痒痒的,想当初,潘美他们只是中级将领,这次南征依仗禁军的实力,摧枯拉朽地拿下四个割据势力,实在是太轻易了,如果自己去,说不准,现在自己也是侯爵、甚至国公了,开战前慕容延钊也只是比自己高一级半级而已。

前几天,王审琦听到李重进找自己,还以为是什么军务上的事,来到东征行营衙门,依足规矩地向李重进行礼,李重进本来也不是很善于笼络人,说话还是直来直去的,不过这次,倒是挺和气的。

“仲宝(王审琦,字仲宝),明天你和我回一趟东京,这里的事我已经安排好了,就几天,不会有什么事的。”

“是,将军,是什么事呢?需要我做什么准备吗?”

“哦,皇上的安排,我也不知道,我想应该是好事吧。”

王审琦见李重进不说,也不好再问,既然自己没有想过做什么,那应该也就没有什么大事,如果真是好事就最好了,他在寿州也憋的够呛了,一身本领憋了两年,实在是可惜,如果给自己一个机会,一定强过潘美他们,自己的军功都是实打实的,没有半点水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