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说

出版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给予各位朋友法律条款和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你工伤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我想,这也正是你购买本书的目的。

为此,我在编辑时注意了这么几个问题:

一、本书第一部分的编辑方法

工伤法律体系政出多门。虽然法律讲究效力高下,但实务部门的惯性却是执行本部门、本地的规定。我在代理工伤案件中,遇到过一个案件,这个工伤职工脾破裂导致脾手术摘除。这个案件遇到两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他还有左臂神经损伤,去省城医院做肌电图才发现;出院时,医生没有写明神经损伤的诊断。自然,用人单位去人社局报销住院医疗费时,对于神经损伤的相关费用拒绝支付。二是单位没有派人护理,家属不得不担任护理的职责。在劳动仲裁时,仲裁员明确告诉我,我主张的住院期间的护理费不能支持。理由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该省市也没有明确。我拿出《工伤保险条例》,把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给他看,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明确规定单位不派人护理如何处理。”此类问题看似奇葩,实则实务中经常遭遇。如何解决?细心的读者就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我在书中尽量搜集、整合各级各类有效文件。大到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答复意见,小到法律概念的权威解释,放在《工伤保险条例》各个条款的下面。目的就是让读者对于该条款的认识立体化、完整化、拓展化。而不是局限于一个点、一种思维、一项解读。由于采纳的资料是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性文件以及汉语词典的解释,使得整合的资料更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落实到实务中就能达到让对方难以辩驳的效果。无论是工伤认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劳动仲裁,还是民事诉讼阶段;也无论你是单位代表、律师、法律工作者,还是法官、行政复议人员、仲裁员、工伤认定人员,更能体现专业水平,你的观点被采纳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每个条款后面,编辑顺序依次为:条文解读、问答、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各地规定。

条文解读部分,突出法律规定和权威的字词典的概念解释,不至于偏离立法本意;

问答部分,归纳整理实践中经常发生的疑问和当事人经常咨询的“痛点”事项进行回答。因为经常咨询的问题,就是各类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如此编排,使读者能够简洁、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项法律和规定,依照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顺序进行整理,以便让读者直观的知道对于该条款,哪个地方有规定、哪个地方无规定,是怎么规定的。一目了然。

各项法律和规定,依照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顺序进行整理,以便让读者直观的知道某条款哪个地方有规定、哪个地方无规定,是怎么规定的。一目了然。

在第一部分后面,收录了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三个一次性的各地标准整理成表格,便于查阅。

二、本书第二部分:专题篇。针对工伤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精选综合性专题进行讲解,注意与第一部分的【问答】部分不重复。

三、本书第三部分:案例篇。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工伤案例,也选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登载的案例和其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读者可以通过认真研读案例,深化对法律应用的认知。

四、后记部分。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部署,提出创建“工伤法学”的构想,以满足社会需求。

这几个部分是有机整体。读者将其结合起来阅读,会发现新的观点和启迪。甚至会颠覆你对工伤法律制度的认识。比如,我们说到工伤,想到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劳动法》。但阅读完本书你会发现,还存在两类特殊的工伤法律:一类是军人,另一类是罪犯。军人工伤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军人保险和社会保险有衔接的规定,又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有链接,即“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视同工伤。罪犯工伤处理适用《监狱法》第七十三条,“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依照字面理解,罪犯工伤参照的法律规定应是《社会保险法》 《工伤保险条例》。但司法部于2001年颁布了《罪犯工伤补偿办法(试行)》,仍然生效适用。实务中,到底适用哪个标准?有待深入研究。我认为,也需要法律法规规章的清理,下一步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中,应当一并考虑。

五、本书的独特价值

从法律渊源看,工伤法律隶属于劳动法,隶属于社会保险法律。但从微观看,并非如此。仅仅研究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不能满足处理工伤案件的需要。

工伤虽然是小法律部门,但用到的法律法规几乎涵盖所有国内法律部门。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劳动人事仲裁法甚至刑事诉讼法;实体法——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民法、刑法。延伸的法律,如人社部(原劳动部)部门规章,兵役法、军人保险法、监狱法、罪犯工伤补偿办法,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各类答复意见等。涉及的社会部门和组织有:各类企业,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各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及其法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地方人社厅(局),司法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察委)、行政复议机关,总工会。从法律渊源说,涉及宪法、基本法律、一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司法解释性文件、法律解释性文件。

从这个角度说,工伤的法律是一门跨界法律,一点都不为过。

工伤法律的综合性,对处理工伤问题的人员和律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律师具备更细致的研究。不像几部大法,如民诉法、刑诉法规定详尽、完善和环环相扣。市面上的工伤书籍对案件报道和问答多,而对工伤的理论和实务系统规范的并不多见,专业研究者少之又少。

所以,遇到工伤问题,首先就去查阅条例。作者在执业初期,也是这样。手头一本《工伤保险条例释义》(国务院法制办公室[1]编)。毕竟编著者是起草者、解释者,具有权威性。就像司法解释,要看最高法院编辑的书籍,指导意义更强,实用性强。精读几遍,基本能满足需要。但随着处理案件的增多就会明白,条例不能解决所有工伤处理的需要。后发现,社会保险的先行支付制度,《社会保险法》早已创设,但在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修改时,却没有吸纳,没做规定。

由此告诫各位:工伤法律是跨界法律,要想弄懂、讲通这门法律,非具备综合法律知识和实务经验不可。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如果说,法律是武器,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武器,那么法律条款就是子弹。只有枪没有子弹,是废枪一支,发挥不了威力。枪杆子配上充足的子弹才能展现枪的威力。

本书给你的,正是解决“工伤”这一特定法律问题的子弹。

《工伤保险条例》虽是法规,更是一部跨界法律。从涉及的法律看,有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无论是专业的法律人还是涉工伤的当事人,只运用《条例》不能保证能解决实际的、具体的工伤问题。但你又别小看这区区67个条款,其背后却蕴藏着丰厚的矿藏。看完本书,你会发现其内容足够丰富!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全面整合、具有可操作性、使用方便。我做工伤案件时,拿着这一册资料就能满足办案的需要。相信广大读者,虽需求不同,都能满足解决工伤问题的目的。节省了查找各种涉及应用问题的各种法律文件的时间。

为此,本书在构架上安排了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以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67个法律条款为纲,在每个条款后面,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立法解释、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司法参考、答复、典型案例等资料进行拆分、做出科学编排,有的还引用了《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的解释,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权威性,确保各位读者对条例的正确应用。与条款高度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放到附录中,方便查找。

阅读完本书,你会窥见整个工伤规定的全貌。

【法律】《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依据,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立法文件,包括宪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等。

【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为处理工伤相关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赔偿诉讼具体法律应用而进行的解释。

包含:【司法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答复、座谈会纪要。【司法参考】各地法院的相关答复、座谈会纪要。

【立法解释】专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及其相关部门对相关条款的权威解释。因为《工伤保险条例》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有权代表国务院对相关条款做出解释。

【部门规章】主要涉及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包括以前的劳动部)对于工伤处理的相关意见、解释等。

【各地规定】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授权,或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具体性或者创新性的立法规定。各地为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先后出台了相关规定。细心读者可以看出,各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名称不同、档次也不一样。有的是省级人大常委会的地方性法规,有的是省级政府的地方性规章。这些规定依照效力的层级,并且按照统一的顺序进行编排。读者能够直观看到每个知识点、每个条款相关的规定,具体哪个地方有什么规定,哪个地方没有做出规定。

【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发的相关工伤的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性案例。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案例,对于工伤案件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的特色,不仅仅表现于在内容上的拆分集成注释,还对各类规范性文件资料进行了仔细的、卓有成效的甄别、剔除。这也是本书最必要的,对广大读者献出的最有意义的工作。

最后,很高兴的告诉读者的是,我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各级各类各地机关为了贯彻落实《条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很多创新性、具体化的规定,弥补了《条例》过于简单、抽象的弱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条例》的下一步修改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因为,毕竟,法律出台是为了应用,法律的修改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更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读过本书,你会发现《工伤保险条例》在立法方面的不足和各地各部门在完善工伤制度的努力和成果。本书是对工伤比较性研究最好的参考书之一,更是对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发现很多论题和视角。

我想,这是本书的独特价值吧。


[1] 注:根据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并入司法部。下文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