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山村

听到里屋来回走动的声音,乔玥便知道外婆还没有把她当年的配饰找全,不禁有些莞尔,她拿起桌子上的画稿将它们装进早已准备好的信封,然后对乔乔叮嘱道,

“外婆出来后,你跟她说,我去寄信了,马上就回来,还有,记住啊,等下外婆出来,不许跟她说我哭了,要不然我以后就不给你买糖了!知道了吗?”

乔玥的声音因为刚刚哭过的原因,带着些许鼻音,情绪也没有完全调节好,她不敢让外婆发现自己情绪不对,所以只能找借口先行出门。

小姑娘瞥了瞥乔玥那依旧泛红的眼眶,大约是‘不给买糖’威胁力够大,她不情不愿地点了点头,然后便直接背过身来坐好,继续吃着自己手里的彩虹状的棒棒糖。

“真是一个小丫头。”乔玥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些许宠溺,她捏了捏小姑娘的丸子头,然后拿起信封和设计稿出了门。

她走后,乔乔回过身来,好奇地盯着她的背影看了一会,直到乔外婆从另一个房间走了出来,她才收回目光。

另一边,走到青石板小桥上的乔玥揉了揉额心,半晌后才将手中的稿纸装进信封。

她站在小桥上,看着那清澈见底的河水,不禁又想起上一世她和外婆一起去照相的场景。

当时外婆好像也给她准备了一套衣服,但因为和何心悦约好一起去市里的图书馆的原因,她选择和何心悦同色系的白色连衣裙。

这也是为什么昨天晚上试衣服的时候,她没有记起来的原因。

犹记得当时她从市里回来已经很晚了,但公交车一进站,她便看到了在公交站台下等她的外婆。

那天傍晚还下了雨,外婆只穿了一件旗袍,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公交站台虽然也能避雨,但却遮不了风。

而外婆月牙白色的旗袍上已经沾了不少泥土,显然是已经等了很久。

那是乔玥第一次感到愧疚,虽然跟外婆说好等她回来再一起照相,可她在市里耽误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回来后已经很晚了......

想到这里,乔玥不禁莞尔一笑,她还记得那种感觉,就是你无论什么时候回家,总有一个人,会在站台前翘首以盼,无论你下车后面对的是关怀或是唠叨亦或是批评,那都是丝丝担忧所化作的温情啊......

乔玥用右手抵了抵鼻尖,蓦地笑开了,她掂了掂手中的信封,今天要快点啊,这次,她不会再让外婆久等了。

******

古意悠然的小镇,今天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一身唐装的老人,此刻背着手,在小镇的青石板上慢悠悠地晃着,他的身后,跟着两个看上去年纪不是很大的少年少女。

少年模样清秀,白衬衫、黑裤子,头发被尽数梳过头顶,露出光洁的额头,板板正正的发型、中规中矩的穿着,一看就是一个苗根正红的好孩子。

少女与他恰恰相反,紧身裙、钉子靴,还有一个利落的马尾,裙子虽然不短,但也只刚刚到膝盖的位置,裙子是大红色的,靴子是纯黑的,一张小脸虽然比较清纯稚嫩,没有浓妆艳抹的痕迹,却透露这些许的桀骜。

少年少女长相有七分相似,气质却完全不同,但一眼便能看出,他们是双生兄妹。

走在前面的唐装老人,倒是儒雅亲和,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飘渺感,他就这么走着,一脸兴致勃勃地打量着小镇的风景,不紧不慢,嘴角噙笑,像是来此处游玩的普通旅客。

乔玥站在小桥的一边遥遥地望了一眼这一行祖孙三人,便收回了目光继续往前走去。

她刚把信件送去邮寄,情绪也控制的差不多了,眼睛也看不出什么哭过的痕迹了,这才放心地往家中走去。

“哇呜......哇...哇......”乔玥走着走着,似乎听到一阵哭声从身后传来,她回过头去,空荡荡的路上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情况。

再往前走几步,哭声大了起来,乔玥这次听的清清楚楚,是一个婴儿的哭声。

她试探着往哭声来源的方向走去,声音却戛然而止,只剩风拂过花草的细碎声,这让乔玥心头浮现了几分异样。

她想试探着使用一下直觉来判断,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感觉不到,那缕关于直觉的气息,正乖巧地呆在她的识海里,并无半分异常。

乔玥的嘴角抽了抽,往声音来源的方向又走了两步,拨开草丛,发现什么都没有,接着一阵风袭来,吹过草丛,发出了‘呜呜’的声响。

原来是风啊,这个发现让乔玥莫名地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么想着,她抬脚往家的方向走去,初来这么久了,外婆和乔乔该等急了。

乔玥并不知道,她走后没多久,喻璟也出现在了那个地方,不过喻璟没有什么动作,只是若有所思地盯着草丛看了半晌后,才施施然地离开。

******

大山村,村东的瓦房边此刻围满了人。

大山村便是雾山后的一个小村庄,因为背靠雾山,村子本来也没有什么名字,时间久了,便叫做‘大山村’了。

村东面连接着雾山,却长了一棵百年老槐树,按理说背阴的山面是不容易长成参天大树的,但这棵老槐树却是个例外,没人知道它到底存在了多少年,也没人知道它是怎么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他们小的时候,老槐树便已经是这个样子了,时隔几十年,它这样,不惧风雨,屹立不倒。

因为老一辈的人比较迷信,所以很少有人在老槐树旁起房子居住,而十几年前来到这个村子里定居的那户人家是个例外。

他们找到村长,买下了老槐树周围的一片土地,然后在那里盖了几间土屋,便正式定居了下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屋逐渐变成了瓦房,最后还盖了围墙,行成了一个封闭的四合院。

村里只知这户人家刚刚搬来的时候,是一对看上去较为憨厚的小夫妻,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母亲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其他情况,便一概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