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元话语研究的理论视角

元话语概念的模糊性和分类模式的多元化源于研究者所选取的理论视角不同,涵盖了言语交际视角、社会语言学视角、心理语言学视角、功能语言学视角、认知视角、关联理论视角、修辞视角。研究者从这些视角对元话语进行探究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澄清元话语的概念和功能,从而理解元话语的本质。

2.3.1 言语交际视角

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一些信息为主要传递的交际信息,还有一部分信息是关于这些主要交际信息的信息,或者是帮助主要信息进行传递的信息,Rossiter(1974)将这种信息称为“元交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话语”。这种元交际手段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能够帮助听者通过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来解读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含义,缺少这种元交际手段,听者对于说话人所表达的有些信息就会感到困惑。Wunderlich(1979)也从言语交际角度对元话语进行阐释,认为交际过程中不仅仅包含带有命题意义的信息,还包含对命题态度的相关信息。因此,交际过程是依靠两种信息共同作用来实现的,而且后者对于实现说话人与听者之间的成功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研究中,他列举了五种用来辅助表达命题态度的功能动词,没有这些功能词的参与,交际无法顺利进行。这五类功能动词包括:表示引导思想认识的动词,如“know”“think”;表示信念的动词,如“believe”;表示能力的动词,如“can”“be able to”;表示动机性的动词,如“wish”“want”;表示规范性的情态动词,如“should”“ought to”。这些功能性动词无论在书面语篇还是在口头语篇,都能够有效帮助读者或听者理解语篇的命题信息,起到元话语的功能。与Rossiter只关注口语交际中元话语的研究相比较,Wunderlich将元话语的研究拓展到书面语篇,并且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不仅仅是命题信息,还包括作者或者说话者对这些信息的态度。由此可见,元话语研究从言语交际视角找到了理论根据。

2.3.2 社会语言学视角

一些社会语言学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元话语进行探讨。Bateson(1972)与Goffman(1974)将元话语视为言语交际中的一个“框架”,为整个交际中的其他信息提供一种解释性和框架性的信息。因此,在很多社会语言学家看来,元话语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交际中为读者或者听者提供解读话语信息的框架信息。Schiffrin(1981)将元话语视为交际中“关于谈话的谈话”,并用术语“元谈话”来指代这种语言现象。她指出元谈话是说话者运用自己对话题的态度来组织和评价对话的。Schiffrin认为元谈话可以被作者当成一种工具,来控制读者对语篇的解读,起到引导读者读完语篇的作用。

Regan & Hopper(1982)提出了与Schiffrin类似的观点,认为元谈话能够通过对表达不清的话语进行质疑和修补从而保证读者或者听者对信息的准确理解,这反映了元话语在组织语篇方面的功能。因此,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元话语进行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运用和解读过程中社会因素的理解。

2.3.3 心理语言学视角

心理语言学家们关注的是对话中说话者用来组织观点和确立对话动机的策略。心理语言学视角探究了人类交际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和所运用的策略,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交际的本质打下基础。

作为元话语研究的心理语言学视角的代表人物,Keller(1979)主要是关注对话中的元话语研究,并且将这种元话语现象称为“开场白”。Keller认为这种开场白是对话中引入话题转换或者帮助听者为下一轮逻辑对话做好准备的策略。因此,对开场白的了解会对我们解读对话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Keller认为“开场白”在对话中的功能主要有四种:构建话题的呈现方式;构建对话中的话题转换;表示对信息、观点、知识、情感等的意识状态;检验信息是否已经传递给听者。Keller认为“开场白”在对话中可以发挥一个功能或者同时发挥几种功能。比如在“I’d like to add something to that”这个表达方式中,一方面表明说话者要转变话题,另一方面表明说话者要增加信息。“开场白”的这四种功能加强了对话的明确性,并且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对话。这些功能可以使听者了解对话的框架和说话者对话题的态度。这些“开场白”能够表达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下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因此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因此,对话中的“开场白”被视为说话者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运用的交际策略。而这些策略的选择是需要说话者思维活动的参与的,这就是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对元话语的探讨。

2.3.4 功能视角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Halliday将语言视为一个符号系统,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该从社会结构和语言本身同时着手。他的理论为以后的元话语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很多研究者都将他的理论应用于元话语研究当中。

Halliday(1973)将语言的意义系统分为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具体来说,概念功能是关于语言的基本内容,用来指与客观世界相关的过程、人物、状态等信息;人际功能是指语言能够确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关注的是社会意义;语篇功能是指与语篇的组织和构建相关的功能。这三种元功能共同构成语言的整个意义系统,是成功实现言语交际的原动力。

此外,语言的人际系统使得作者或者说话者能够在语篇或者对话中体现自己的存在,使得他们能够表达对待命题的态度和评价,并且能够表达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语言的人际系统能够使得语言使用者建立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因此关注语言的社会性。语言在这三个层面都发挥功能,而最终目标是实现交际双方的成功交际。为了更好地从这个角度对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描述,Halliday创造了“意义潜能”这一术语来指那些可以实现行为潜能的语言形式。这主要是指语言有着丰富的、潜在的语言形式,而语言使用者可以在这众多的潜在语言形式当中选出适当的形式,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Halliday有关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思想为后来的元话语研究的功能视角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Dillon(1981)指出在构建语篇的过程中,有两个层面的信息在被构建:一个层面是关于作者为读者提供关于主题的信息,而另一个层面是关于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解读方式的信息。第二个层面的信息就属于元话语,用于帮助构建和解读语篇。作为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学者,Sangster(1987)认为元话语的概念和分类是非常复杂和模糊的。Sangster认为书面语篇和口头语篇中元话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与书面语篇相比,口头语篇中运用了更多的元话语。而且,Sangster认为在不同语篇中,第一人称代词,也就是表示作者存在的元话语使用情况也有很大差异。Luukka(1992)也从功能角度对元话语进行研究,认为尽管元话语不带有命题意义,但是元话语在语篇中发挥了很多功能。

Vande Kopple(1985)指出带有命题意义的基本话语实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而不承载命题意义的元话语(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分别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功能或人际功能,这是对元话语从功能视角比较明确的解释。Crismore et al(1993)也基本继承了这一研究模式。但Hyland(2005)认为这种思路打破了语篇三大元功能的整体性,不利于人们理解语篇的本质。因此,Hyland提出元话语的人际分类模式,将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结合起来,以实现系统功能思想的整体性。

2.3.5 认知视角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仅仅从元话语的形式特征和功能进行分析,并不能够对元话语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探究支配元话语使用的认知机制非常重要。因此,从认知视角对元话语展开研究成为一个新的思路。Chafe(1986,1992)将元话语视为一种“言据语”,是对知识的一种态度。Chafe认为言据语从三个角度对知识内容进行限定:评价知识的可靠程度,如“probably”“certainly”;明确获取知识的方式,如信念、演绎、推理、感觉、传闻;具体的表达方式如“I think”“I believe”“It seems that”;标注知识内容与预期之间的一致或者冲突,如“of course”“in fact”“but”“however”。这三种功能表明发挥元话语功能的言据语与人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此外,这也可以表明语篇中信息的来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的。

2.3.6 关联理论视角

Sperber,D.& Wilson,D(1986)提出的关联理论框架也为元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根据关联理论,交际双方都希望在交际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通过语言来实现最大的合作。Ifantidou(2005)将元话语分为篇内元话语和篇际元话语。前者用来指同个语篇中的其他部分或者作者本人,而后者用来指和其他语篇或者其他作者之间的关系。在语篇的构建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之间进行着合作。作者希望通过最小的努力来让读者能够在最佳的情况下理解其意图。读者也希望通过最小的努力来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图。因此双方通过最小的努力达到了交际的最大关联,而元话语的应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手段。

2.3.7 修辞视角

元话语研究的修辞视角主要是从元话语在语言互动中发挥的修辞功能入手而展开的研究。Conley(1983)将元话语视为进行有效交际的修辞策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辞格。他认为这些修辞格在文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将作者观点更有效地传递给读者,这恰恰也是元话语所起的作用。Crismore & Vande Kopple(1988:1989)从修辞角度回顾了Flower(1987)对元话语的研究。Flower认为元话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修辞工具,而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语言单位,或者是语篇的一个层面。Flower(1987)也认为元话语是融入语篇中的一种修辞现象,而不是简单的语言现象,因此对语篇中的元话语从修辞角度分析比仅仅从语言角度分析更具有实际意义。Connor(1996,2002,2004)从对比修辞的角度,将元话语视为一种修辞手段,有助于语篇信息的有效传递。

通过以上对元话语的理论视角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的理论视角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元话语的特征和功能,并揭示元话语的本质,为元话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