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复习导本
- 杨泽海主编
- 11598字
- 2020-08-29 20:44:19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根本特点和社会理想,以及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问题。
一、理论复习指导
(一)基本理论的系统内容及其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界定: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其阶级属性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其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在这一科学体系的整体中,主要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狭义和广义。狭义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后来的继承者对马恩原创理论和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如继承、发展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列宁主义,继列宁主义之后,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客观基础和时代的需要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同样是时代的产物,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初期的欧洲,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生产普遍发展起来,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巨大的发展,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
随着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也开始暴露出其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逐渐发展、激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多次爆发,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顽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抗性质,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最基本阶级的矛盾,加剧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总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及其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必然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必然引起无产阶级的顽强反抗。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爆发了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英、德的三次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中的威力,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迫切需要克服早期的自发性而进行自觉的斗争,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形成科学反映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进而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指导无产阶级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的改造。正是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应无产阶级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需要,换句话说,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所以,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实践斗争,特别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有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基础,同时也有人类文明成果的理论渊源。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取以往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思想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对哲学的主要贡献是他的辩证法。他把世界(自然、社会、精神)看作是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揭示了世界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和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 “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辩证法,他所说的辩证法并不是指客观世界本身的辩证运动及其发展规律,而是指早在客观世界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绝对观念”的辩证法,而客观世界不过是 “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置、本末颠倒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摒弃了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吸收了其中的 “合理内核”,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即 “合理形态”的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者,他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他批判了宗教神学,指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所创造的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着解放和推动作用。应当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在社会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史观。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曾进行过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但是,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掩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否定资本主义存在着普遍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批判继承了它们的合理思想,在革命实践和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勇气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善良愿望。但是,由于不懂资本主义种种矛盾产生的必然性,不理解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基础,也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现存社会的物质力量,他们的善良愿望和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与美好图景的描绘,都带有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肯定和高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勇气和决心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善良愿望,同时指出了他们学说的空想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固有的矛盾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这些客观条件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才会转化为现实性。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同他们理论活动的品格、特点紧密联系的。他们始终同人民息息相通、命运与共,具有为无产阶级求解放、为人类谋幸福的革命献身精神;他们的献身精神、理论活动都同革命实践密切相关,是伟大的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和惊人的毅力,以及渊博的知识和革命批判精神。正由于上述品格、特点,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批判吸收了其中的优秀思想,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实践中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由于形成资本垄断的局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人类历史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各国内部的矛盾,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胜利的历史条件。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是东西方矛盾的焦点,是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在新的形势下,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这是大胆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列宁没有固守 “本本主义”,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和理论勇气,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变化,指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并由此深入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实践中获得了重大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发展。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长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理论体系。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实行了工作重点的转移,进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作为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和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其他的科学理论,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深刻揭示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各项实际工作,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指南。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即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理论和实践都致力于把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原本就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根本利益、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表现和科学概括。
其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理论,而政治理论则是政治立场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其历史使命,就是指导无产阶级获得自身解放和人类的彻底解放,并指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这里所说的 “解放”包括从自然界的压迫下、从旧社会的关系的束缚下和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是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彻底解放内在统一的。这决定了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就成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块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当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也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其真理性和蓬勃活力、强大生命力的关键。
第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彻底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它的根本特点之一。正是这种彻底的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的蓬勃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人类面对的世界是一个客观世界,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又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只有按照这一要求,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否则,就会脱离客观实际及其发展变化,从而使思想陷入主观臆想或僵化呆滞而失去真理性和生命力。
第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然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只有在发展着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对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概括,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从而用新的科学理论去指导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实践,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理论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这既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基本内涵,也是实践活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5)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理想不是空想,而是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和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奋斗的最高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一项十分艰巨、需要长期奋斗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实在的运动,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人们进行历史性的长期奋斗。因而要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又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远大理想和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实践活动中。
(6)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人们,特别对大学生和青年一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对于认识和揭示当代世界、当代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形势本质、特点和走向,从而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分析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是已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所证明了的。只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当代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而以强大的凝聚力,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
①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掌握它的科学体系及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观察和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③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学风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不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个别结论和具体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在坚持它的基本原理的同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
(二)理论重点及重要概念
1.理论重点
在全面把握、系统复习的基础上,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
为了深入理解上述一些问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专指它的创立者而言的,广义层次上的马克思主义既指它的创立者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其继承者对它的丰富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界定,即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继承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三个角度加以界定。马克思主义的狭义和广义之分,以及对它从不同角度的界定实质上是统一的。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社会历史条件。其中要特别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关系。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应这种迫切需要而产生的,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迫切需要而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和指导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不了解这一点,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及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列宁曾论述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这说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理论渊源来说,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继承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特别是继承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合理思想。他们对这些成果、思想的继承不是采取“拿来主义”,而是经过了批判和改造,在批判继承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从而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了完备的而无片面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等方面加以说明。
2.重要概念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人类文明 德国古典哲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 继承 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理论品质
政治立场 社会理想
二、实战操作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结和概括
C.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体系D.“科学之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C.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D.细胞学、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是
A.真理性 B.阶级性
C.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社会历史性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指
A.理论内容的系统性 B.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C.实践中的实用性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B.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
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继承者在实践中发展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德国古典哲学
C.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包括
A.实践性 B.阶级性C.革命性D.科学性
4.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6.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主要内涵是
A.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世界大同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它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8.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类解放是指
A.从自然界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附:选择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D
多项选择题:1.ABCD 2.BCD 3.ACD 4.ACD 5.BCD 6.ABD 7.ABC 8.ACD
(三)分析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如何评析这种观点呢?
【答案要点】
1.在阶级对立的阶级社会里,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理论是有阶级性的,有代表进步阶级的社会理论,也有代表反动阶级的社会理论。代表进步阶级的社会理论,如代表历史上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由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客观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真理性、科学性,这表明阶级性和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容的。与此相反,代表腐朽没落的反动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为了维护反动阶级的统治,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理论没有真理性、科学性可言,它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互排斥的、不相容的。所以,对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必须进行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阶级性同其理论的科学性不仅相容,而且是完全统一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它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它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革命实践,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反映和表达无产阶级利益、愿望和历史使命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言而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贯穿和体现在它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所证实。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建立是 “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我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怎样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下创立的?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化兼容并包?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同历史上和当代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或理论的关系?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和弘扬这种理论品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崇高的社会理想?
8.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什么?应该注意、防止一些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