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大哉问

英国是2008年金融海啸中受创最严重的国家,为伦敦带来30年繁荣的金融服务业,在一夕之间被打回原形。身为英国主权象征以及最高精神领袖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此感到十分困惑,她在2008年11月莅临伦敦政经学院时,抛出了一个很直率的问题:为何几乎没有经济学家预见这场全球性信用市场崩解的来临?

女王这一大哉问,引发英国经济学界极大的震动。执英国学术界牛耳的英国社会科学院(British Academy)特别在2009年6月17日,召集多位院士级经济学家、国会议员、内阁官员、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关代表举行了一场讨论会,会后由伦敦政经学院的贝斯利(Tim Besley)院士与亨尼西(Peter Hennessy)院士领衔,向白金汉宫递交了一份会议结论,呈请女王陛下御览。

由贝斯利院士领衔执笔的这份报告委婉指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已经有一些预警,例如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以及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都曾经针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失衡发出警告,并指出金融市场的价格并没有适当地反映风险。不过,他们也承认没有经济学家曾经准确预测这次金融风暴何时会发生,将如何发生,或威力会有多大。

这批首席经济学家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尽管金融机构雇用了具备最好数学头脑的人来负责风险评估与管理,但是他们都只是分析个别金融工具的风险,而忽视了整个市场蕴含的风险。而且他们真的相信通过一系列新颖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风险可以彻底地分散与化解,这是一厢情愿与自尊自大所导致的结果。简言之,一群非常聪明的人被自己的集体想象所遮蔽,让他们无法理解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这份报告的内容披露之后,一批对主流经济学近30年发展趋势颇不以为然的学者非常不满,认为这份报告避重就轻,只将矛头指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而没有将主流经济学家集体失职的真正原因道破。所以他们随后联名上书女王,沉痛地指出过去30年主流经济学早已走火入魔,经济学已经成为应用数学,经济学研究与现实世界愈来愈脱节;如果主流经济学不检讨过去走偏锋的学术路线,彻底改变学者的培育与评鉴方式,经济学家的集体失职现象很难获得改善。

他们指出,1991年美国经济学会曾经在有心人士的敦促下发表一篇报告,检讨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训练方式。当时就提到美国著名经济学系在培育年青一代学者时,都是导引他们钻研艰涩而细微的议题,忽视培育综合性分析的能力,回避对“自由市场”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将大量精力用于学习尖端数学工具与统计模型。因此,绝大多数新生代经济学者对于经济史、经济思想、经济制度以及心理学一无所知。当时这篇报告就担心这样的训练导向,将培育出一代“愚笨的卓越学者”(idiot savants),精于分析工具与抽象理论,但对现实经济十分隔膜。这篇检讨报告后来被束诸高阁,但却不幸言中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