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体在思考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同样一段信息,要是我们动手把它写下来,即使写下来之后就不再去看,也比仅仅是看着这段信息之后在心里默默记下来,要记得牢。同样是用心去记忆,效果却不一样,似乎是书写这个动作让我们记忆得更清楚了。

这个现象就是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我们的大脑不仅仅是借助视觉、听觉所收集的信息来学习,而是依赖整个身体。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感觉器官。体表分布着许许多多感受器,有物理感受器,它们能够感受外界的压力;有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肌肉中还分布着另一类感受器,它们能够通过感受肌肉所受到的张力来让大脑知道身体目前的姿势和动作。我们闭上眼睛,扭转躯干,即使没有看见自己现在的身体,也能大概“想”出来自己现在是一副什么姿势。这就是得益于肌肉里的这类本体感受器。

但身体不仅仅是通过感受器来感知外界的信号,它还直接参与了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是大脑的延伸。这可能和你之前读到过的关于大脑的知识不太一样,因为之前神经科学家们都喜欢把大脑类比作一台计算机,身体和外界环境给大脑这台计算机提供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处理,给出反馈信息,输出到身体各部分,身体再执行这些命令。

而具身认知这个新兴观点认为,对外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离不开身体的参与。身体的运动会影响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对于这一点,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做某一项运动时的经历。比如说我们在打网球,我们必须对飞过来的球做出迅速的判断:球的方向、速度、旋转,以及可能的落点。除了这些常规的基于视觉信息做出的判断之外,我们的身体也参与进来,我们对于球速的判断是相对于自己的身体状态而言的。如果你打网球还是一个新手,那么你总是觉得球速很快,但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这项运动,并且当时的状态很好,同样的球速你会觉得不那么快了,甚至很慢,你可以轻松接到。而如果我们只是作为观众,看别人在打球,对球速的判断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我们没有在运动。

在判断球速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已经下意识地做好了接球的准备,而这种准备是否充分,取决于我们平时在练球过程中积累的记忆。如果你经常听体育比赛的解说,特别是球类比赛,那应该听过“肌肉记忆”这个说法。那是指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一些特定的动作进行反复地练习,练得炉火纯青,结果在比赛中做这些动作时可以不假思索,很自然、流畅地完成,而且准确率极高。“肌肉记忆”其实就是因为身体不但参与了信息的处理过程——不断地训练,而且这些信息还留存在身体中,产生了记忆。于此我们普通人也都有体会:你可能很久没有骑过自行车了,似乎都忘了该怎么骑了,但是一旦重新骑上自行车,你的身体却并没有忘记,经过短暂的适应,马上能自如地骑走了。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一起,参与了身体的运动、用全身的感官去认识外界的事物(感知),同时进行思考分析(认知),所以具身认知可以用一个三明治模型来概括:感知和运动分别是两片面包,里面的火腿是认知过程。虽然认知是核心,但身体的感知和运动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