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指算术到心算
大脑给我们“放电影”的特点可以被用来促进更高效的学习。
小的时候,我们都会掰着手指来做算术,有的人甚至还把脚趾也用上。用手指来算很直观,我们可以一下看见数目的变化。这种方法看上去很幼稚,很快就被老师禁止了。老师告诉我们要完全用数字来计算,毕竟数学运算是一种抽象思维,而且手脚并用也最多只能算到20,更复杂的计算就不能靠这些了。这是我们一贯的看法,但事实是这样吗?
脑科学研究人员趁人们做数学题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这些都是成人,他们并没有掰着手指来做算术。但奇怪的是,脑科学家发现他们尽管都是在心算,比如计算12×25,却用到了大脑中从膝状体到视觉皮层的视觉信息处理回路。而这些做心算的人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更关键的是,我们普通人计算时,虽然没有用到手指,但手指一直“活”在我们心中。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在想到数量的时候,都用到了视觉皮层的一个区域(第39页图中绿色区域),这个区域能够让我们脑海里呈现出跟某个数量相关的图像。这个图像常常是手指,但也可以是一条数轴,或者这个数量的其他物体。不仅是这样,我们大脑中负责控制手指活动的区域(躯体感觉皮层)在这个时候也参与进来,就跟我们掰着手指做算术的时候一样。研究发现就连大学生在做高等数学运算时,也是这样不自觉地用“心中的手指”在默默计算,而且竟然“手指”用得越多,成绩越好!这个领域的神经科学家布莱恩·巴特沃斯指出,如果学生们在开始学数学的时候不使用手指,那么他们大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字。
这个现象除了凸显视觉对学习的重要性之外,也和我们前面说到的具身认知密不可分,因为我们不但是在心中看到了手指、数轴或者是其他代表数量的东西,还同时在大脑中模拟使用手指。前面我们说过,具身认知其实要用到整个大脑的各个区域,视觉系统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让我们手眼协调的关键。
许多家长担心一旦孩子依靠手指来做算术就会阻碍数学能力的发展。但研究发现,即使放任孩子们用手指数数,他们也会自然过渡到心算,而且丝毫不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在自然状态下,孩子们到了8~9岁就会自然过渡到使用心算,这时候他们已经能够通过记忆来更快地解答数学问题,而不用通过数手指。在这个过渡中,大脑的活动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使用海马体来做数学,而不是用用来数数的顶叶皮层和前额叶皮层。但海马体与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皮层的联系却变得更紧密了,这种联系越紧密,数学能力就越强。这说明孩子们正通过来自多种感官的记忆来思考数学问题。海马体为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记忆的“脚手架”,就像在建筑中一样,这个“脚手架”可以帮助大脑的其他部分巩固学到的各种数学知识,一旦这些知识被吸收和巩固之后,就不再需要“脚手架”了。这在成人的大脑中就很明显。和孩子在思考数学问题时的方式很不一样,成人最主要用到的是新脑皮层,而不是海马体。也就是说,成人已经把来自各方面的数学信息抽象化了,可以用这些抽象概念来思考。
视觉化思维VS语言思维
种种证据表明,借助视觉来思考问题能够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这样思考。按照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人习惯用图像来思考,另一种人则依靠语言。这两种人究竟有多大区别?你是属于哪一种人?
这里我们做一个小测试:
1.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A.在想自己生日的日期时,脑海中浮现出图像或者手指
B.在想自己生日的日期时,脑海中没有出现图像或者手指
2.说出12星座的名字。
A.在想12星座的名字的时候,回忆起的是图片或字母
B.在想12星座的名字的时候,没有回忆起图片或字母
3.你的邮编是多少?
A.脑海中浮现出图像或者手指
B.脑海中没有出现图像或者手指
4.回忆最近跟别人的一次谈话。
A.回忆起了谈话当时的场景
B.没有回忆到任何画面
5.计算一下25×25是多少。
A.脑海中浮现出图像或者手指
B.脑海中没有出现图像或者手指
在这几个问题中,选A,得1分,选B得0分。如果你的分数大于等于3分,那么你就是依赖视觉化思维。相反,要是得分小于等于2,那就是依赖语言思维。
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是用上面这些题目来区分人们的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