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课题研究得出的初步认识

通过两年的研究和田野考察,课题得出以下初步认识。

第一,中国手工业的复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这与旅游业发展有关,这一时期的产品大都是旅游纪念品和一些民间仪式的道具。第二个阶段是在2006年左右,由于中国的经济起飞,民间精英阶层和富裕阶层,出于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促进了中国文人时尚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手工艺市场。与此平行的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国家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政策实施等,形成了一个文化自信的场域,更进一步地培育了中国手工艺复兴的土壤。

第二,中国手工艺复兴的主体并不完全是当地的手工艺人,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来自外来的刺激。随着手工艺复兴热潮的到来,许多当代设计师、艺术家、年轻的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们开始投身于这一领域,让传统手工艺走向了与当代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从而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第三,当代设计师、艺术家、年轻的艺术院校的毕业生们参与当代手工艺的设计和制作,促使了工匠队伍知识结构的变化,最值得令人关注的是匠人队伍自身的变化。许多的手艺人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仅读过大学,还留学国外,由他们继承父母或祖父母的手艺,就不再只有传统的技法和眼光,学院的教育,全球化的视野,正在改变所谓的“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保护与创新的结合已成为大趋势,并推动了一场中国时尚的流行趋势,引发了一场新的生活革命,由此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第四,市场的需求,中国时尚的出现,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成了遗产资源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当地的品牌,本课题研究的许多案例,都是促使遗产成为资源系列的案例。

第五,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正在改变许多乡村和城市的经济结构、人文景观、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

第六,学院派将取得最终的胜利。除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外,四五十岁的非遗传承人大多数都接受过大学教育,或在大学进修培训过,再往下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所以完全是师傅带徒弟,或者父传子的学艺方式将会越来越少,今后有可能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院教育有可能成为主导。

第七,以上的趋势也在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将会越来越紧迫,我们目前面对的那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艺人有可能是最后一批完全受传统技艺教育的人们,他们是仍然健在的最后一批承载着重要传统技艺的人们,对他们进行研究访谈非常重要,他们是宝贵的历史记忆库。

第八,当代手工艺的复兴毕竟是在高科技时代的手工艺技术,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其还部分地结合了电脑、高科技、3D打印等技术,因此不是简单的机械化生产,而是手工艺与高科技互联网的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