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推广,全球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信息化、数字档案馆建设成为这个时代档案工作的主旋律。但数字档案馆建设对于档案馆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实现的过程。

90年代,笔者在参观某省档案馆时,就了解到该省的档案馆已经招了两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两台计算机上做最早的著录实验。2000年时,某市档案馆专门又引进了两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购买了紫光档案软件,进行档案目录信息的管理。2009年,某县购入了档案管理软件,开始辛苦地加工数据,但两年后,由于管理不善,所有录入的数据全部丢失,无法恢复,不得不重新购买软件,重新加工数据。2014年,在某省的“十三五”档案发展规划会上,某市档案局局长提出,能不能由省档案局出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来解决市、县级档案管理部门由人才、资金的缺乏造成的档案管理软件投入使用不当问题,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化的进程。2017年,某省档案馆又推翻了前期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重新采购新的软件系统来建设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和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成了悬在各级档案馆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给档案工作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又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解决该问题,其实也是作为一个档案学专业的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天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不是购买一套软件就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既要解决本地纸质文件的目录、全文数字化存储和管理问题,又要解决各政府机构形成的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永久保存问题;既要解决网络的查询利用问题,又要解决安全保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既要解决档案馆本地资源的管理问题,又要解决不同机构间的异构数据的移交、转换问题;既要解决政府机构公文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又要解决政府业务数据库、政务微博、微信、网站等社交媒体信息的归档和存储问题;既要解决本级政府的数据查询问题,还要解决和上级、下级单位的业务数据交流、交换问题;既要满足基本的检索利用需求,又要解决档案作为大数据来源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问题……要求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其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在企业中广泛地使用信息系统来改进管理和生产时,就产生了所谓信息孤岛、应用堆积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查斯曼(Strassman)调查了292个企业,结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ROI)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198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将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对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何优化大企业集团的IT建设,如何从政府层面减少投资的风险,这些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关注,也产生了信息资源规划、IT的治理等理论。

2008年,当云计算技术产生并开始推广后,更是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项IT服务交付模式,它对整个信息产业的影响巨大,就像当年由爱迪生的直流电向特斯拉的交流电发展一样,势不可挡,最终会使计算服务像自来水和电一样方便。因此,本人自2011年起,开始关注它,希望借助云计算技术、IT治理的相关理论,给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馆建设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推动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