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技发展与政策(1978~2018)
- 薛澜
- 2614字
- 2020-08-29 05:49:54
三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成效与影响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了国家创新体系与基础能力建设以及中国全社会创新意识的提升,增强了中国科技界创新自信,扩大了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而且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对其他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总体成效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998~2010年)成效显著,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取得了一批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创新成果和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成果,在重要基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成果。二是科技布局更加合理,确立了新的科技创新目标,培育了一批新的科技生长点,学科布局更加适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评价奖励制度改革探索,加速了创新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创新单元集聚,形成了竞争向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是科技创新队伍代际转移顺利完成,人才结构日趋合理,一批青年科研和管理带头人崭露头角,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国际科学界的学术地位与影响显著提高。五是创新文化建设成效日益显现,“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和“依法办院、以德兴院”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科研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科研产出来看,中国科学院科技产出数量快速提升,产出质量呈现较快提升势头,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科学院在86个国立科研机构学术影响力排名中,有14个学科居于前10位,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物理学8个学科位居前5位。1999年1月至2009年2月,按入围《工程科学索引(ESI)》论文被引频次世界科研机构排名,中国科学院材料科学、化学位居第1位,物理学、工程学、数学分别位居第6位、第7位、第8位。1998~2010年,累计申请国内专利47119件,其中83.7%为发明专利,累计获国内专利授权22546件。1998~2010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7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0%。2014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获得8435件发明专利授权,自2014年自然出版集团首次发布自然指数榜单以来,中国科学院一直名列全球学术机构首位。[4]
(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改革影响
中国科学院率先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肩负着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和引领示范科技界为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的重任。为了突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中国科学院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能力建设。认清世情、国情,准确把握自身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加强院所战略研究和规划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全过程管理规范,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确定自身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选择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和价值导向。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已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气象科学院等机构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用或者借鉴,对这些机构走创新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科学院以人事制度改革带动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创新,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使岗位成为吸引人、汇聚人的重要资源,成为落实战略规划的核心载体,显著增强了科技人员的竞争意识,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中国科学院在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职称制度改革、职员制度改革、岗位分级管理以及绩效工资改革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完善国家相关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和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事实上,“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制度已经为许多科研机构所借鉴和采用,“三元结构”分配制度也为一些重要科研机构所效仿,为科研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试点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三是坚持绩效优先,调整资源配置模式。中国科学院以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带动管理创新,将鼓励创新作为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将绩效优先作为资源配置的首要标准,将协同发展、创新增值作为资源配置的价值导向,将竞争向上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引导资源向发展能力强、创新效率高、产出效益好的团队集聚,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国内科研事业单位深化资源配置管理体制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是坚持质量优先、分类评价、科学规范、公开公正,不断完善创新绩效评价。中国科学院始终把“质重于量”作为评价活动的价值导向,不断调高科研产出评价的标准,引导科技人员重视国家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中国科学院将“分类导向”作为评价活动有效性的保障,引导科技管理者关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鼓励科技人员专业化发展;中国科学院注重将“科学规范、公开公正”作为评价活动程序正义的保障,引导评估人员注重评估方法创新和程序正义。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评估实践中形成的“支撑院战略管理、促进研究所竞争发展、体现院政策导向”的三层次科技评价体系对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是坚持开放合作,全球视野,不断探索对外合作新模式。中国科学院始终把国际交流及与港澳台地区合作交流放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与海内外科技界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建立战略研究机制,举办双边高层战略研讨会,实施对外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外国专家人才计划、国际组织梯队建设计划,与一流学术组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所),支持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和发起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进入国际组织任职,设立“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国际奖项,丰富了合作内涵,提高了合作层次,显著提升了中国科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1] 穆荣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政策与管理。
[2] 一工:《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进展(一)》,《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第6期。
[3] 科发规字〔2006〕115号。
[4] 2018年名列榜单第2~10名的机构分别为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