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乡公共住房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
- 苟兴朝
- 1238字
- 2020-08-29 06:13:40
四 研究思路、主要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框架结构
首先在科学界定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奠定本书的研究基础;然后,分别从我国城乡公共保障住房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与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耦合关系以及基于供给侧视角的我国公共住房保障制度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下面是本书的框架结构图。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主要运用经济学原理,采用系统分析法、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第一,系统分析法。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包括供给结构、供给主体、供给数量、资金供给、土地来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供给结构又包括供给产品结构、供给区域结构、供给城乡结构等。本书将把这些不同方面的内容作为供给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分别予以分析,以期从整体上阐释当前住房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城乡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是一项应用性和时效性较强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雏形初现,而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仍是一片空白,因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探索,特别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视角探讨当前我国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再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探讨城乡住房保障制度也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整体推进。
第三,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于我国当前住房保障制度供给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书将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考察当前我国城乡公共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又探讨我国城乡公共保障性住房制度如何统筹发展的问题。
[1]顾杰、徐建春、卢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村住房发展:成就与挑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9期。
[2]黄玉玺:《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影响因素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 7期。
[3]余呈先:《我国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管理的动因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4]褚超孚:《城镇住房保障模式及其在浙江省的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5。
[5]张赟:《我国加快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财经大学,2009。
[6]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张丽凤:《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中政府行为目标的逻辑演进(1949-2008)》,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09。
[8]陈龙乾:《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与进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9]叶双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发展研究》2015年第12期。
[10]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
[11]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2]鞠正江、张益刚、房清波:《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对策措施》,《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