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与轮廓勾勒

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均为“一代之文学”,明清两朝则以小说和戏曲为“一代之文学”,尤其是小说更成为文学的突出代表。从作品数量上看,明清两朝至少产生了2000部小说(含短篇小说集),蔚为大观,非常繁荣。从语言上看,明清小说可分为文言与白话小说。从篇幅上看,可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包括短篇小说集)和白话短篇,中篇小说也可分为文言中篇和白话中篇,长篇小说则主要是白话章回。从内容性质上看,明清小说有讲史、志怪、志人、公案、神魔、世情、官场、侠义、讽刺、谴责等类别。从质量上看,在整个明清小说发展史上,诞生了被人津津乐道的“八大小说名著”(简称“八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许多历史性贡献,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明清白话小说形成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志怪、世情人情“四大题材小说”。历史演义小说形成了“二十四史”演义。英雄传奇小说则出现了两大家将系列:“说宋”系列,说杨家将的《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说岳家将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武穆精忠传》《说岳全传》,说呼家将的《说呼全传》,说狄家将的《五虎平西前传》《五虎平南后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说唐”系列,说薛家将的《说唐后传》《说唐薛家府传》《说唐三传》《反唐演义传》,说罗家将的《说唐小英雄传》《粉妆楼》。清代出现了一部不可多得的挑战男权主义的巨著《镜花缘》,晚清则出现了《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大谴责小说”(简称“四谴”)。白话短篇则有“三言二拍一型”做支柱。

文言小说则有志怪、散记、传奇、志人、笔记小说等类别,但这种分类也不完全妥当。志怪小说以蒲松龄《聊斋志异》为代表,散记小说以史震林《西青散记》、沈复《浮生六记》为代表,传奇小说以瞿佑《剪灯新话》、张潮《虞初新志》、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为代表,笔记小说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明清文言小说形成了“三大系列”:其一为“剪灯系列”,如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等;其二为“聊斋系列”,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宣鼎《夜雨秋灯录》等;其三为“阅微系列”,如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等。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占很大比重,清代笔记盛况空前,但笔记中并非全为小说。

要了解明清小说史概貌,不妨以时间为序,先大致梳理一下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为方便读者加深对小说的印象,本书尽量标注小说完稿或刊印的年份、作者或编者姓名),然后简介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特色、文化内涵、体制发展和特色成就。

明朝由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历时276年。清朝由皇太极于1644年建立,1912年2月(农历算1911年)宣统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历时267年。

明代小说

明代初期(1368~1425)

这段时期最先出现的是《三国演义》。据多位学者考证,这时的《三国演义》可能由罗贯中(约1315~1385?)编撰而成,为原本《三国演义》,也是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紧随其后,施耐庵则可能编撰了另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虽然这两部小说当时还只是手写本,但它们在洪武初年一经问世,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小说范本,形成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两大高峰。它们也分别成为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当然,这两部小说都是世代累积型作品,即以历代史书(如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通鉴纲目》、脱脱《宋史》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国、水浒故事,以及宋元话本(如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宋元杂剧(如“三国戏”“水浒戏”)等为基础编撰修订而成。这两部小说开创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通俗叙述形式,奠定了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基本格式的基础,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风格与中国气派。然而自《三国演义》《水浒传》问世后近200年,没有形成第三座白话长篇小说高峰。

从文言小说来看,明初有瞿佑《剪灯新话》(洪武十一年,1378?),每篇都掺入诗词,时代多反映元末明初的战乱背景,且一半篇目叙写男女爱情,有的还是人鬼相恋,情节曲折生动,受人喜欢。明初还有李昌祺《剪灯余话》(永乐十八年,1420)。虽然这两部“剪灯”都属优秀之作,但其写作水平并没超越唐代文言的传奇小说。

明代中叶(1426~1521)

该时期虽有封建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以及印刷技术的限制,但通俗小说和文言小说创作仍较旺盛,只是这些文本后来大都亡佚了。据文献资料可知,该时期有小说《金统南唐记》《汉小王》《蔡伯喈》《杨六使》《继母大贤》《如意君传》等。

明代中后期(1522~1572)

由于明代中后期印刷术的极大改进,从嘉靖开始,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刊刻出版进入茂盛期。

嘉靖元年(1522)出现了《三国演义》刻本,为迄今发现的最早刻本。该刻本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有张尚德的序,由朝廷司礼监负责刊刻,属官刻。《水浒传》的最早刻本由朝廷都察院刊刻,也是官刻。后来由武定侯郭勋命人刊刻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属私家刻本,但郭本早已亡佚。官刻本和郭勋家刻本《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传播主要在社会上层,而真正让这两部小说流行起来的是根据官刻本和郭本翻刻的各种版本,即民间翻刻本。正是靠着翻刻本的大量传播,这两部小说成为明清时期对社会影响最深远的小说,在知识分子家里,几乎人手一部(“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

这两部小说对后世的直接影响是,形成了小说史上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浪潮。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虽都依据历史,运用史料,但各有侧重。历史演义小说是侧重反映朝代更替演变的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则侧重于以刻画一个或一系列英雄的传奇经历、塑造人物形象的传记式小说。例如,从弘治到嘉靖末年,形成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明清长篇小说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英烈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唐书志传》《全汉志传》《南北两宋志传》《列国志传》等。

嘉靖十六年(1537)郭勋门客编著了《皇明开运英武传》(即《英烈传》),叙朱元璋开国史。嘉靖三十一年(1552)与三十二年(1553),熊大木编撰了《岳武穆王精忠传》(又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与《唐书志传》,其后熊大木又编撰了《全汉志传》与《南北两宋志传》。《岳武穆王精忠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岳飞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嘉靖至隆庆年间余邵鱼的《列国志传》问世。嘉靖后期诞生了白话长篇小说巨著《封神演义》手写本和《西游记》手写本。隆庆三年(1569)沈孟柈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问世。

白话短篇小说在嘉靖年间有洪楩《六十家小说》。

晚明时期(1573~1644)

晚明前期 晚明前期指万历年间,这也是明代小说的鼎盛期。万历二十年(1592)出现了世德堂刻本《西游记》,这是《西游记》的第一个刊刻本。在《西游记》抄本或刻本的影响下,隆庆、万历年间形成了明清长篇小说模仿创作的第二个高潮,即出现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平妖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二十四尊得道罗汉全传》《达摩出身传灯传》《八仙出处东游记》《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韩湘子全传》《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等约20部神魔小说。

万历年间民间书坊刊刻《三国演义》《水浒传》已非常普遍。当时书商余象斗就曾说道:“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水浒》一书,坊间梓者纷纷”。现存最早的《水浒传》刻本就是那时(1589)民间书坊刻印的。

郭勋门客编著的《英烈传》在万历十九年(1591)翻刻。万历年间,在《英烈传》的影响下白话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热潮:《承运传》、《续英烈传》(纪振伦)、《于少保萃忠全传》(孙高亮)、《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万历末年福建刻本)、《征播奏捷传通俗演义》(栖真斋,1603)等书写关于当朝人物史事的小说。

其间,刊刻的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小说还有纪振伦《杨家府演义》(1606)、《两汉开国中兴传志》(1605)、褚圣邻《大唐秦王词话》(1607)、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1609)、甄伟《两汉通俗演义》(1612)、谢诏《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杨尔曾《东西晋演义》(1612)等。

神魔小说有余象斗《南游记》、《北游记》,吴元泰《东游记》,朱鼎臣《南海观音全传》,朱开泰《达摩出身传灯传》,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1604),邓志谟《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1603),《唐钟馗全传》,潘镜若《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余成章《牛郎织女传》,熊龙峰《天妃济世出身传》等。

公案小说有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1594),《包公演义》(1593),余象斗《皇明诸司公案》(1598),虚舟生《海刚峰先生居家公案传》(1606)、《龙图公案》、《龙图神断公案》等。

第一部个人独创型白话长篇小说、人情世情小说巨著——《金瓶梅》(其抄本1596年,刻本1617年)问世,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坐标轴式的里程碑意义。其前有吕天成的《绣榻野史》(1602),其后有续书的《玉娇丽》(万历末年),但与《金瓶梅》成就相比,极为逊色。

还有文言小说,如邵景瞻《觅灯因话》(1592)、宋懋(mào)澄《九籥(yuè)别集》(1610?)、吴敬所《国色天香》(1587)、《痴婆子传》(1612)等。

晚明末期 晚明末期指泰昌、天启、崇祯年间(1620~1644)。虽然仅仅24年,但小说创作数量极多,呈现繁荣态势。

这期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有《隋炀帝艳史》(崇祯初年)、方汝浩《禅真逸史》、方汝浩《禅真后史》、《有商志传》、《有夏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崇祯六年,1633)、《开辟演义》(崇祯八年,1635)、《孙庞演义》(崇祯九年,1636)、《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崇祯十三年,1640)、冯梦龙《新列国志》(崇祯十一年,1638)、冯梦龙《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崇祯年间)、托名钟惺《盘古至唐虞传》。

这期间还有神魔小说,如杨尔曾《韩湘子全传》(天启三年,1623)等。

明末还产生了时事小说,如《警世阴阳梦》(1628)、陆云龙《魏忠贤小说斥奸书》(1628)、陆人龙《辽海丹忠录》(1631年前)等。

崇祯年间世情小说有《醋葫芦》《双姻缘》等。明末还出现了才子佳人小说,如《章台柳》《山水情传》等。才子佳人小说,多是讲小说中主人公才子与品貌均优的佳人一见钟情,相互倾慕,诗文共勉,但往往被现实所阻抑,历经曲折,最终才子金榜题名,中得举人,奉旨成婚,与佳人圆得洞房花烛之美梦。

明末也出现了许多白话短篇小说集,如冯梦龙《喻世明言》(1621?)、《警世通言》(1624)、《醒世恒言》(1627),俗称“三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1628)、《二刻拍案惊奇》(1632),俗称“二拍”;陆人龙《型世言》(1631~1633);周清原《西湖二集》。此外,还有佚名的《石点头》《鼓掌绝尘》《欢喜冤家》等。

明代文言小说至少有700种,如王世贞《艳异编》(1618)、冯梦龙《情史》(崇祯初年)等。

明代小说还以评点本的形式获得巨大发展,如:华阳洞天主人会评本《西游记》(1592),余象斗评点的《列国志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万历二十二年,1594),李卓吾评点本《水浒传》(1592后),叶昼托名李卓吾评点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容与堂本,万历三十八年,1610),杨东来评点本《西游记》(万历四十二年,1614)、《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初年),金圣叹评改本《水浒传》(崇祯十四年,1641)等。其中,金圣叹本《水浒传》是清代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他对《水浒传》进行了系统评点与删改,其小说评点体例(有序、总评、回评、夹批、旁批、眉批等)被后人所看重和继承;而叶昼的评点模式为金圣叹小说评点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小说

清初近八十年(1644~1722)

清初白话小说以才子佳人小说盛行,文言则以《聊斋志异》为巅峰。

清初也有时事小说,如:《新编剿闯小说》(顺治二年,1645,写李自成事)、《顺治皇帝过江传》(顺治八年,1651)、陆应旸(yánɡ)《樵史通俗演义》(顺治八年,1651年后,写明末最后25年事)、李清《梼(táo)杌(wù)闲评》(写魏忠贤事)、无名氏《铁冠图》(写李自成起义)、《海角遗编》。其中《樵史通俗演义》和《梼杌闲评》是明末清初写得最好的时事小说。

顺治时期产生了英雄传奇小说,如青莲室主人编《后水浒传》、徐震《乐田演义》等;神魔小说有董说《西游补》、徐道《历代神仙通鉴》等;人情世情小说则有丁耀亢《续金瓶梅》(1660)、西周生《醒世姻缘传》(1661)等。

顺治年间还有白话短篇小说集李渔《十二楼》(1651~1661)和《无声戏》(1654~1657,又名《连城璧》)、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古狂生《醉醒石》、徐震《照世杯》、吴拱宸《鸳鸯针》、托名陆云龙《清夜钟》《一片情》《八段锦》等。其中,《十二楼》《无声戏》《豆棚闲话》属上乘之作。文言小说有侯方域《李姬传》、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等。

顺治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盛行。奠基之作是张匀所编的《玉娇梨》(1658)和《平山冷燕》,后有《好逑传》《吴江雪》《春柳莺》等。张匀还编有《人间乐》《玉支玑》《两交婚》《金云翘传》《幻中真》《锦疑团》《飞花咏》《麟儿报》《画图缘》《定情人》《赛红丝》等才子佳人小说。

至康熙时,才子佳人小说作品剧增,风行一时,如徐震《鸳鸯配》、《合浦珠》、《珍珠舶》、《灯月缘》、《梦月楼》、《桃花影》,左臣《女开科传》,白云道人《赛花铃》等。

康熙年间还有世情小说《林兰香》《隔帘花影》等。《林兰香》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在明清世情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康熙年间产生了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如陈忱《水浒后传》(康熙三年,1664,《水浒传》续书中成就最高者)、钱彩《说岳全传》(康熙九年,1670)、张匀《梁武帝西来演义》(康熙十二年,1673)、褚人获《隋唐演义》(1695年前)、《台湾外志》(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春梦》(叙刘进忠、郑成功事)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隋唐演义》。

康熙年间神魔小说则有汪象旭《吕祖全传》(康熙元年,1662),王梦吉《济颠大师全传》(康熙七年,1668),张匀《醉菩提全传》,刘璋《钟馗斩鬼传》(康熙四十年,1701),吕熊《女仙外史》(康熙四十三年,1704)、《后西游记》等。

康熙年间评点体小说则以毛纶、毛宗岗评点本《三国演义》(康熙十八年,1679)和张竹坡评点本《金瓶梅》(康熙三十四年,1695)水平最高。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清代《三国演义》《金瓶梅》最流行的版本。另外,还有汪象旭、黄周星评点本《西游证道书》(康熙二年,1663),陈士斌评本《西游真诠》(康熙三十五年,1696)。

康熙年间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有《西湖佳话》(康熙十二年,1673)等。文言小说集有蒲松龄《聊斋志异》(康熙四十六年,1707,其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徐震《女才子书》、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张潮《虞初新志》(康熙年间)等。

清中叶近一百二十年(1723~1839)

清中叶出现了清代小说成就最高的经典力作《红楼梦》和《儒林外史》。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有吕抚《二十四史通俗演义》(雍正五年,1727)、《说唐演义全传》(雍正年间)、《后三国石珠演义》(乾隆五年,1740)、《征西全传》(乾隆十八年,1753)、何梦梅《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托名李春芳)《海公大红袍全传》(嘉庆年间)、《海公小红袍全传》、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乾隆十七年,1752)、《飞龙全传》(乾隆三十三年,1768)、《说呼全传》(乾隆四十四年,1779)、杜纲《北史演义》(乾隆五十八年,1793)、《南史演义》(乾隆六十年,1795)、《粉妆楼全传》(嘉庆二年,1797)、《五虎平西前传》(嘉庆六年,1801)、《五虎平南后传》(嘉庆十二年,1807)、《万花楼》(嘉庆十三年,1808)、《双凤奇缘》(嘉庆十四年,1809)、《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嘉庆二十五年,1820)、《平闽全传》(道光元年,1821)、《忠孝勇烈木兰传》(道光七年,1827)等。

这一时期产生的神魔小说有李百川《绿野仙踪》(乾隆二十七年,1762)、《钟馗平鬼传》(乾隆五十年,1785)、汪寄《海国春秋》(1786年前)、《锋剑春秋》(嘉庆初年)、丁秉仁《瑶华传》(嘉庆八年,1803)、《新编雷峰塔奇传》(嘉庆十一年,1806)、李汝珍《镜花缘》(嘉庆二十年,1815)、邹必显《飞跎全传》(嘉庆二十二年,1817)、《何典》(嘉庆年间)等。

讽刺小说有吴敬梓《儒林外史》(乾隆十四年,1749),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最高水平,可与世界讽刺名著《唐吉诃德》相媲美,也显示出中国小说向近代转型的方向。

世情小说有《金石缘》(1749年前)、曹雪芹《红楼梦》(乾隆十九年,1754)、夏敬渠《野叟曝(pù)言》(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四年,1750~1779)、李绿园《歧路灯》(乾隆四十二年,1777,其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教育子女题材的长篇小说)、《蜃楼志》(嘉庆初年)、《三续金瓶梅》(道光元年,1821)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世情小说的最高峰,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赋、小说发展的一次大总结。它全面创新,打破了传统写法,成就斐然,也超越了中国古代所有其他小说的写作水平,成为世界级小说经典;与《儒林外史》一起,构成了中国小说向近代转型的战略转折点。《红楼梦》最初以80回抄本形式流传,书名《石头记》,大多有脂砚斋、畸笏(hù)叟等人的评语;后来由高鹗续补后40回,由书商程伟元于1791年开始以《红楼梦》为书名出版刻本,被称为“程甲本”“程乙本”。《红楼梦》在清代的续书有30多种,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新编》《红楼圆梦》《红楼梦补》《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绮楼重梦》《补红楼梦》《增补红楼梦》等。

清中叶公案小说有《施公案》(1798年前)、《于公案奇闻》(嘉庆五年,1800)、《警富新书》(嘉庆十四年,1809)等;侠义小说有黄岩《岭南逸史》(乾隆五十八年,1793)、《绿牡丹》(嘉庆五年,1800)、《天豹图》(嘉庆十九年,1814)、《剑侠奇中奇》(嘉庆二十四年,1819)、《九云记》(嘉庆年间)等。《施公案》是现知清中叶唯一的侠义公案小说。

白话短篇小说有《二刻醒世恒言》(雍正四年,1726)、石成金《雨花香》(1726)、杜纲《娱目醒心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等。

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是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嘉庆三年,1798)。这一时期还有史震林《西青散记》(乾隆二年,1737)、王椷(jiān)《秋灯丛话》(乾隆四十二年,1777)、和邦额《夜谭随录》(乾隆四十四年,1779)、袁枚《子不语》(1788年前)、沈起凤《谐铎》(乾隆五十六年,1791)、尹庆兰《萤窗异草》(乾隆后期)、曾衍东《小豆棚》(乾隆六十年,1795)、沈复《浮生六记》(嘉庆十三年,1808)等。文言长篇小说有屠绅《蟫(yín)史》(嘉庆初年)、陈球《燕山外史》(1799年前,其为骈文体长篇小说)等。

晚清七十一年(1840~1911)

晚清前期(1840~1899) 从鸦片战争1840年起到1899年的六十年可称为晚清前期。在此期间,白话长篇小说有80余部,其中风靡一时的主要是侠义公案小说和狭邪小说两大类。前者主要有《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后者代表作有《海上花列传》《品花宝鉴》等。

这一时期英雄传奇小说主要有俞万春《荡寇志》(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尊王灭寇”,政治倾向反动,但艺术上有可取之处)、《宋太祖三下南唐》(咸丰八年,1858)、梁朗川《瓦岗寨演义传》(咸丰十年,1860)、《天门阵演义十二寡妇征西》等。

世情小说有少植《昙花偶见传》(光绪二十年,1894)、萧鲁甫《花柳深情传》(光绪二十一年,1895)、《金钟传》(光绪二十二年,1896)。还有蒙古族小说家尹湛纳希所写的《一层楼》(同治年间)、《泣红亭》(光绪四年,1878)、《红云泪》(光绪十八年,1892)及蒙文译本《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有《绣球缘》(咸丰元年,1851)、《才子奇缘》、詹光旦《水月缘》(咸丰年间)、梅痴生《玉燕姻缘》(光绪二十年,1894)、《南朝金粉录》(光绪二十五年,1899)等。

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是文康《儿女英雄传》(咸丰四年,1854)和石玉昆《三侠五义》(1871年前)。《三侠五义》于1889年被俞樾改名为《七侠五义》加以出版;其续书有《忠烈小五义传》(光绪十六年,1890)、《续小五义》(1891)等。这一时期侠义公案小说还有《大汉明珠宝剑全传》(道光二十八年,1848)、《大明奇侠传》(道光二十九年,1849)、《银瓶梅》(同治元年,1862)、《金台全传》(光绪三年,1877)、《狄公案》(光绪十六年,1890)、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光绪十七年,1891)、杨挹殿《永庆升平后传》(光绪二十年,1894)、《乾隆巡幸江南记》(光绪十九年,1893)、唐芸洲《七剑十三侠》(光绪二十二年,1896)、杨挹殿《彭公案》(光绪十八年,1892)、《续彭公案》(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续彭公案》(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续彭公案》(1897)等。

狭邪小说以娼妓、优伶(演艺人员)为描写对象,有陈森《品花宝鉴》(道光二十九年,1849)、俞达《青楼梦》(光绪四年,1878)、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光绪二十年,1894)等。

神魔小说有《绣云阁》(咸丰三年,1853)、《八仙得道传》(同治七年,1869)、《升仙传》(光绪七年,1888)、《七真祖师列仙传》(光绪十八年,1892)、郭小亭《评演济公前传》《评演济公后传》(光绪初年)、《年大将军平西传》(光绪二十五年,1899)等。

白话短篇小说有《跻春台》(光绪初年)等。文言小说有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1844)、宣鼎《夜雨秋灯录》(1877)、王韬《淞隐漫录》(1897年前)等。

晚清末期(1900~1911) 晚清最后12年诞生白话小说500余部(不含翻译小说400余部),主要反映维新、革命、殖民,表现向往革新、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君主世袭制等思想内涵,从中也可看出20世纪初中国在向以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权利、富强等为特征的现代型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痛苦经历和艰难发展的渐进轨迹。

梁启超1902年创办期刊《新小说》,同年发表了维新变革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初次展望了中国人的“中国梦”。此外,1900~1903年的白话中长篇小说中,写外国历史的小说有孙翼中《波兰国的故事》,林獬(xiè)《菲律宾民党起义记》《美利坚自立记》《俄土战记》,罗普《东欧女豪杰》,郑哲《瑞士建国志》《殖民伟绩》《洪水祸》《回天绮谈》等;写中国时事的小说有洪兴全《中东大战演义》(1900,叙中日甲午战争)、古润野《捉拿康梁二逆演义》(1899,写康有为、梁启超事,大致也可归入此期间)、《瓜分惨祸预言记》(1903)等;言情小说有陈蝶仙《泪珠缘》(1900)等;公案小说有《李公案奇闻》(1902)等。

1903~1910年是这一时期小说的鼎盛期。在此期间,首先出现了著名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官场现形记》(1903~1905)、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6)、刘鹗《老残游记》(1907)、曾朴《孽海花》(1907)。尤其前两部深刻揭露、批判现实,在当时影响很大;其中《官场现形记》是此时期第一部小说巨著。此处还有张肇桐《自由结婚》(1903),欧阳钜元《负曝闲谈》(1904),蔡元培《新年梦》(1904),王妙如《女狱花》(1904)、《女娲石》(1904),李伯元《文明小史》(1905),吴沃尧《九命奇冤》、《两晋演义》、《新石头记》(1905~1908),旅生《痴人说梦记》(1905),陈天华《狮子吼》(1905),《新封神传》(1906),《新党升官发财记》(1906),汤宝荣《黄绣球》(1907),王浚卿《冷眼观》(1908),姬文《市声》(1905~1908),蔡召华《笏山记》(1908,神魔小说),春帆《未来世界》(1908,科幻小说)、《济公传续集》(1910)等。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还有黄小配《洪秀全演义》(1906)、《宦海潮》(1907)、《大马扁》(1908,叙康有为事)、《宦海升沉录》(1909,叙袁世凯事);陆士谔《新三国》(1908)、《新水浒》(1909)、《新中国》(1910)。

1911年则有《吴三桂演义》《马屁世界》《醒游地狱记》《血泪黄花》(叙辛亥革命事)等。

简单地说,明清小说发展史的主要脉络是:先是明初的讲史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然后是明中叶以后的神魔志怪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接着是晚明前期的世情人情小说,如《金瓶梅》,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也有大量出现;再是晚明末期的短篇小说集和时事小说,如“三言二拍”;进入清代,先是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盛行,诞生了文言志怪小说代表《聊斋志异》;清中叶则是小说的黄金收获时期,世情小说和讽刺小说取得杰出成就,出现了小说经典《红楼梦》《儒林外史》,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公案小说也都有很多的数量;晚清前期主要是侠义公案小说与狭邪小说风靡一时;晚清末期小说因为殖民、维新与革命的缘故,明显带有政治时局色彩,诞生了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谴责小说巨著《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从编写角度来说,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是:文本编创从世代累积型改编到个人独创,内容角度从“史”化到人化,即从历史之事到现实生活之人,主要人物从英雄到凡人,题材从军国大事到家庭琐事。从人物塑造来看,脉络是:《三国演义》呈现类型化特点,《水浒传》呈现个性化特点,《金瓶梅》呈现立体化、多色调特点,《红楼梦》则是立体化塑造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