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学(总第43期)
- 《中国佛学》编委会
- 2113字
- 2020-08-29 06:30:51
三 郭天锡的佚文
本书附录有郭天锡的两篇文章,一是《大名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碑记》(简称《碑记》),一是《临济玄公大宗师真赞》(简称《真赞》)。二文不见于其他史料,弥足珍贵,现转录于下:
大名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碑记
千金之子,擅山海富,必有契券为之守;三军之帅,拥金革众,必有铁钺为之权;万乘之国,居社稷重,必有宝玉为之镇。盖其托于物者专,故其传于时者远也。惟大雄氏则不然,爰自西夏,流教诸华,木本水源,枝衍派接,至于今兹,为人天之所瞻仰,为国王大臣之所崇敬,为居士长者、凡夫外道之所向慕,是非有宝玉之镇、铁钺之权、契券之守之托也,而其传之远,虽百千万世未可知得,非其所托者不惟其物,而惟其人乎?传之可以远,托之得其人,未有如临济宗之盛者也。临济者,曹州南华邢氏子,黄檗运禅师之嗣,南岳让禅师之四世孙,名义玄,谥慧照,塔曰澄灵,其所住镇州道场曰临济,世遂称之曰临济宗。盖自南岳以来,他宗莫与抗。师自幼负志出尘落发,受具便参禅宗,于黄檗会中,亲受提警,夺钁栽松,种种悟解,往来大愚、沩仰间,印证圆成,黄檗遂举其师百丈禅板、几案授之。及其住临济也,正声雷行,学侣云集,赵州、龙牙,虽致座下,乃师法叔之行,诸方晚出,深以不得受钳锤为恨。其所成就,自宝寿沼、三圣而下二十有二人,皆崭然露头角,称其家儿。而兴化奖公禅师,独能寿其传,今之称临济宗者,皆兴化嗣也。师示灭于大名兴化寺之东堂,说传法偈四句云:“法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向他。离相离名还自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偈毕,竟以正法眼藏付三圣然,实唐咸通八年岁丁亥四月十日也。阇毗,乞得舍利无数,分塔为二:一曰大名,一曰真定。懿宗与之谥,赐之名,平生金章玉句,如“三玄三要”“夺境夺人”等语,无虑数十则,天下学子,至今藉为入道之门,而其法嗣又所至能阐扬其宗风。自兴化奖而下,四世至汾阳昭禅师,其上足曰慈明圆,曰琅琊觉。慈明圆四传而至佛果勤、佛鉴、天目齐。佛果传虎丘隆、大慧杲[6]。虎丘隆三传至破庵先、松源岳。破庵先传石田薰,薰传净慈愚极慧,松源岳传无德通。通传虚舟度,度传径山虎岩伏、灵隐玉山珍。大慧杲四传至云峰高、天童鉴、雪峰耸。天目齐四传至竹林海,海传庆寿璋、白涧一、归云宣。庆寿璋传海云宗师、竹林彝。海云宗师传可庵朗、龙宫玉、赜庵儇。竹林彝传龙华惠。白涧一传冲虚昉、懒牧归。归云宣传平山亮,亮传柏林璋、定林秀。可庵传太傅刘文贞公、庆寿满。龙宫玉传大名海,赜庵传庆寿安。琅琊觉六传而至郑州宝,宝传竹林藏、庆寿亨、少林鉴。庆寿亨传东平汴、太原昭、廓然安。少林鉴传法王通,通传安闲觉,觉传南京智、西安贇。智传寿峰湛,贇传雪堂仁。雪堂乃临济嫡后之孙也,国王大臣无不敬之以礼,皇兄晋王后妃公主驸马,各赐金锦法衣。兹来东南方,且择名山胜地,称述慧照道德,树石刻书,传示永久。由咸通至今七丁亥,四百二十载,由临济至雪堂,十有八传,而灯灯相续,心心相照,口口相授,如坐一堂,如卧一席,如经一刹那顷,等无有异,是岂非所托以传者惟其人乎?而况水龙陆象,诸有力人,世世生生,为之护持正法,则其传虽百千万世,未可知也。至元丁亥九月,前监察御史北山居士郭天锡记
临济玄公大宗师真赞
这阿师,太奇绝,状貌堂堂如古月。亲从黄檗山中来,又要大愚重喋喋。三尺杀人刀,杀人须见血,倒提正令行诸方,把断诸方不容说。机锋严峻似难当,就里婆心元太切。西瞿耶尼,北郁单越,香满乾坤开五叶。云门曹洞非无人,近代儿孙颇消歇。君不见天南天北临济灯,万古光明长不灭。北山居士郭天锡盥手焚香拜赞
《碑记》首先说明临济宗的传承不是靠某种外在的权威,而是依靠合适的传人,因此才能源源不断和繁荣兴旺;接着介绍临济义玄的经历;然后叙述临济法脉的传承,作者一方面指出兴化存奖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记述慈明楚圆和琅琊慧觉两个系统的传承系谱,系谱的内容和普秀的叙述基本相同;最后说明本文的缘起。当时雪堂普仁为了宣传临济义玄而要“树石刻书”,亦即建立“大名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碑”和重新刊印《临济录》,于是郭氏撰此《碑记》。根据这篇《碑记》和后面王博文的《碑铭》,可知当初雪堂普仁在大名(今属河北)兴化寺和真定(今河北正定)临济寺分别为临济祖师树碑立传,郭氏的《碑记》曾经刻于兴化寺,碑石今已不存,碑文则因元刊本《临济录》而得以保存。
《真赞》是为临济义玄的画像(写真)而作的赞歌,主要说明临济的禅法严峻激烈,其实他的内心充满慈悲;当时临济的法脉广为流传,而云门宗和曹洞宗却相对冷漠。
《碑记》作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可见当时雪堂普仁已经得到《临济录》旧本;作者署名“前监察御史北山居士郭天锡”,可见他当时已经不再担任监察御史。关于郭天锡,以前有人把他和郭畀混为一谈[7],实际上元代有两个郭天锡:一个名叫郭天锡(1227~1302),字祐之,号北山,金城(今山西应县)人,是元代初期著名书画收藏家,曾任监察御史,至元二十二年(1285)以后寓居杭州,自号“北山居士”;另一个名叫郭畀(1301~1355),字天锡,号思退,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是元代后期著名书画家[8]。郭天锡曾于大德二年(1298)为元刊本《临济录》作序,见于上文提到的日本传本。那篇序文和《碑记》《真赞》,都是由元刊本保存下来的金城郭天锡的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