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四心四感”法

(一)工作法界定及内涵

“四心四感”法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吴亚琴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一种党性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对社区党员进行“不忘初心、不失忠心、不昧良心、不丢责任心”的党性教育,通过“培训感受、典型感动、自我感召、实践感悟”,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净化党员的心灵,提高修为,增强责任感与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强化党员的自身建设,实现锻炼、提升。“四心四感”是党性教育的统一体,其中“四心”是核心,“四感”是载体。该方法的实质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路径,培养并强化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其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要牢记党员身份。社区通过党员学习日、过政治生日等“四心”教育,时刻加强党员自身建设,使党员始终认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加深自己对“党员”身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反思反省自己,确保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员形象。

(2)党员要有“站排头,做表率”的担当精神。吴亚琴的一个创新性做法就是让党员在实践中感受到党员责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党员身份的荣耀,感受到居民对党员的认可与尊重。长山花园社区党员的身份是公开的,党员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初心”,并一以贯之,在彰显党性的同时也为居民做了榜样。这些社区党员的实践使他们获得了非常高的威望,也进一步激发了其工作热情和动力。

(3)社区党委通过党的组织生活使党员实现自我净化。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党的生活会实质是一个总结、检讨的过程,党员在生活会上回顾实践工作,总结经验,检讨不足,改过上进,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社区党委不断推进组织生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参加、带头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整改,通过与党员谈心、谈话,整改提高,实现自我净化。长山花园社区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时,特别设置党员座谈环节,让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通过座谈交流,从社区党员志愿者质朴的语言中,感受普通党员用一生追求的理想信念,学习其在实践中的奉献精神,从而使每位党员干部在心灵上产生震撼,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实现从感动到心动,从心动到行动的跨越。

(4)典型感动,发挥榜样的力量。“典型感动”是指通过发掘本社区具有典型性与模范性的人物,总结其事迹、宣扬其品德,引导大家积极学习。生活之中的典型影响是直接的、具体的,因此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动大家,引导大家投身于服务,提升工作能力,扛起工作责任。长山花园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通过实际工作,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引领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一个典型带动一批党员,一批党员带动周围群众”,从而使社区涌现出各方面的典型,彰显了榜样的力量。

(5)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并实行导师制培训。导师制培训依托长春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这一平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与时俱进、富含本土性的经验内容,培训社区党员及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的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际技巧。导师制培训是长春市委组织部为充分发挥吴亚琴这一重大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实施的一项创举。通过吴亚琴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培训教育,特别是“一带一”“点对点”等方式,开展党性教育、社区调解技巧、基层服务能力等多层次内容的培训工作。

(二)产生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有些城市的基层,一些党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软弱涣散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强化基层党员的党性教育,使党员永葆初心,砥砺前行。长山花园社区正是把握住这一脉络,进行基层党建工作探索的。

城市管理体制转型的发生使基层党性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困境,即许多地区基层党组织党性教育程序化、形式化倾向较为明显,多以政治性口号的形式开展与呈现,这就使得党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表面性工作,难以借助有效的载体加以落实和具体化。而长山花园社区具备开展党性教育的资格与条件:一是社区书记吴亚琴个人的突出贡献,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奉献,始终恪守党员责任;二是社区老党员积极发挥余热,自愿自发地服务社区。在典型与群体的双重作用下,长山花园社区营造了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具备了建立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实行导师制的现实基础,这一基地进而为开展“四心四感”工作法提供了有效载体。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2015年1月8日,长山花园社区被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确定为长春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落成以来,社区围绕“教育党员、锤炼党性”这一主题,着力提升基地硬件建设,大力整合软件资源,深入挖掘和总结社区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时代楷模精神”“长山奋斗精神”“党员奉献精神”等作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活教材,探索了党性教育的新思路,开辟了党性教育的新阵地,取得了党性教育的新成效。基地成立以后,仅2015年便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活动共计162批次、9541人次。在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基地密切结合社区历史、人物事迹,切实增强基地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努力做到打动人、教育人、锤炼人,确保基地的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教学方式,实现党性教育立体化。社区以原有的1800平方米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原来仅有50平方米的社区荣誉展览室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使之涵盖社区新旧对比、社区党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志愿者、社区平安、社区文化、社区对外交流等12个板块。基地与各级党校系统紧密合作,充实基地师资力量,出版了《时代楷模吴亚琴》《“1+6”系列经验》等党性教育读物,拍摄了《守望幸福》《居民就是我亲人》《家园》等视频课程,编排了吉剧《吴亚琴》、群口快板《我们的好书记》等。党员干部教育依托“一线工作”移动课堂、导师制培训、在职党员进社区等丰富的活动载体。基地逐步探索了一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党性教育新模式。

其次,发挥典型优势,实现党性教育形象化。吉林省专门组建吴亚琴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省11个市州进行巡回报告,吴亚琴是社区党组织的带头人和党性教育基地的负责人,又是全国模范典型,由她来和党员干部分享20多年来的丰富经历和种种体会,实则是通过讲述和分享的过程引领党员干部学楷模精神,努力实现党性教育形象化的具体过程。

再次,回顾社区发展历史,实现党性教育可视化。长山花园社区的发展史,实质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奋斗史。在党性教育工作中,基地设置了“走一走”“看一看”“讲一讲”“聊一聊”等多个环节,使党员干部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社区在改善社区环境、解决难题、造福居民群众的创业之艰和干事之难,以及党组织所发挥的引领作用和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实干风采、奉献精神,也使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对党员干部产生深刻影响。

最后,在实践中感悟,实现党性教育具体化。每一位到基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长山花园社区的党员在尽责过程中收获了尊重与威望。长山花园社区中的党员身份是公开的,党员家的门上都挂着“党员家庭户”的牌子,居民有事就可以去找党员寻求帮助。在长山花园社区,党组织就是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员就是身先士卒的先锋战士,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居民,只有全程全努力,没有最后一公里。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社区的党性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一方面,基地的党性教育工作在党员干部中收到了良好反响,因此,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干部到基地调研学习;另一方面,基地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拉近了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距离,更利用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服务载体,为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群众搭建了平台。长山花园社区为基层党性教育打造了一个群众支持、党员干部认可的示范基地。

案例二:导师制培训

随着吴亚琴在基层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同行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吴亚琴的指导,以提高基层服务工作的能力。吴亚琴也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与同行一道为更好地服务居民而共同努力。因此,在长山花园社区成立吴亚琴工作站后,工作站在为各社区传授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授方式,逐渐形成了以“传、帮、带”为特色的导师制培训。

导师制的特色是允许其他社区的党委书记长期驻扎在长山花园社区,由吴亚琴亲自带领他们开展基层服务实践活动。实行导师制后,吴亚琴负责宽城区56个社区和高新区、白山、农安等地区的社区党委书记培训工作。这些社区的党委书记分批次驻扎在长山花园社区,与社区人员同吃同工作,每天跟着吴亚琴处理社区事务。在共同工作中,这些社区一把手将自己社区的难题拿出来交流,吴亚琴“一对一”式的帮助其解惑并提供相应建议;共性问题则对比长山花园社区的解决方式,在对比中找出差距,不断进步。长期参与式的学习实践,不仅可以使来学习的社区党委书记学习到吴亚琴的工作技巧、方法,还能感受到她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精神、敬业精神,从而使他们在本领和思想上都得到提高。

农安县委托吴亚琴对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并将他们分为五批,每批十人。吴亚琴让他们住进长山花园社区,跟着社区的工作者一起处理社区事务,并要求他们在培训结束后写学习心得,对比指出长山花园社区以及自己所在社区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区分人为因素与自然、政策等因素,并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之后工作的努力方向。按照吴亚琴的要求,这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不仅熟悉了社区事务,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主动发现自己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农安县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了吴亚琴的工作理念和精神,深受感染,其中更有两位愿意坚持一辈子都向她学习。

此外,吴亚琴还先后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的培训会上介绍其典型经验,将工作理念和精神向外推广。吴亚琴的导师制培训除了面向社区工作者外,还与高校合作,她担任长春工业大学的实践导师,为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实践素材和本土性知识。

(四)评价

1.学理依据

(1)“四心四感”法是对党员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重要探索。“四心”的实质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化。党的建设,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方针。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四心”教育,致力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建设,不仅契合了十九大报告精神,也是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进一步实践。“四感”的实质是党员的自我形塑。从“自我”形成的角度来看,党员在行动和学习中逐渐产生了党员身份意识的自觉,在持续的互动中进一步形成了对自身党员角色的认同。党员这一社会角色被赋予了极高的社区期望,“四心四感”法着力于提高普通党员的角色适应能力,通过对党员自我的塑造,使其行为符合甚至超过社会期待。

(2)“四心四感”法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运作方式由制度化的层级权力向非权力性的感召力转化。以往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大多是依托制度赋予的正式权力,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活动。虽然该运作方式具有合法性,但是其隐含着强制力。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的权威部分来自党组织所依附的权力体系,而非党组织自身。“四心四感”工作法则意在增强党员自身的感召力与动员力,通过对党员的理论培训与实践引领增强其责任意识与提高其担当能力,进而使党组织从对权力性依赖和行政化运作中走出来,实现从强制力向感召力的转变。

(3)“四心四感”法是基层开展党性教育,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双向并进的创举。以往的党性教育多从笼统、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个人品格入手,而“四心四感”法则将抽象、笼统的内容具体化为初心、忠心、良心和责任心,具体和丰富了党性教育的内容。此外,将培训过程融入社区具体工作,使培训对象不仅仅是教育的接收者,更是实际参与者,能够在实践中增强体悟,从而强化信念并提升能力。

2.应用价值

(1)“四心四感”法将党性教育落到实处,增强了基层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其担当能力。如前所述,传统的党性教育遇到瓶颈,有些地区的党性教育呈现程序化、形式化的倾向,党性教育浮于表面,难以真正落实。而“四心四感”法结合本社区特点,发挥典型优势,在吴亚琴和社区党员服务社区、解决居民困难的过程中彰显党员担当责任的魅力,通过“四感”促使党员自发自觉地坚持“四心”,将党性内化为党员的个人性格,党性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实现地域辐射功能。一方面,长山花园社区成了向外输出社区人才的源泉。长山花园社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工作者,这些人才被输送到其他社区,成为社区干部和骨干,在工作中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长山花园社区作为干部党员培训基地,定期接收长春市以及吉林省其他地区前来学习的社区干部,为其提供条件在社区挂职锻炼,使社区干部能够在长时间的接触中感受并学习吴亚琴及社区党员们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党员魅力,端正对待基层工作和基层群众的态度,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从而积极地、高质量地开展社区工作。长山花园社区通过替其他社区培训干部,也提升了其他社区的治理能力,带动了整个区域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