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结交须胜己 知足亦知止

【原文】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道院迎仙客[1],书堂隐相儒[2]。

庭栽栖凤竹[3],池养化龙鱼[4]。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5]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会说说都市[6],不会说说屋里[7]。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8];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9]。

【注释】

[1]仙客:对隐者或道士的敬称。

[2]相儒:宰相与儒士。代指高官与学者。

[3]栖凤竹:给凤凰停留、居住的竹子。

[4]化龙鱼:能变成龙的鱼。

[5]但:只,只要。

[6]都市:借指都市里的大事。

[7]屋里:借指家庭琐事。

[8]不辱:不会遭受羞辱。

[9]不耻:不会遭受耻辱。

【译文】

简朴的竹篱茅屋风光别致,就是道观寺院也比不上。

命中注定有的一定会有,命中注定没有的也不要去强求。

道观寺院迎接的是神仙隐者,学堂里隐藏的是未来的高官与学者。

庭院里栽有给凤凰歇息的竹子,池塘里养有能变化成龙的鱼。

交朋友须找学识本领胜过自己的人,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朋友就和没有一样。

亲朋好友只要在一起几天,感觉就不如刚见面时那么好了。

人的情意像水一样有高下分,世事如同浮云一样变幻莫测。

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时代发展的大事,不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家前屋后的琐事。

磨刀时都嫌磨得不够锋利,但刀过于锋利却易伤人手指。

追求钱财时总嫌不够多,但钱财太多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子女。

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就会经常感到满足,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羞辱。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止境的道理就应适可而止,能做到这样一生都不会遭受耻辱。

【简析】

对于生活和环境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平凡的人选择简单朴素,看破红尘的人选择青灯古佛,风雅的人选择芸窗竹院。但寺院道观都有清规戒律不可逾越,竹篱茅舍虽是山野之居但胜在逍遥自在。环境对人的身心是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的,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清庭雅舍,抑或是佛门圣地,人们或许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否真正有命运这种东西,人们不知道,也无须太在意,只要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快乐地生活就好。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选择那些在能力、学识、道德等方面胜过自己的人作为交往的对象,通过交往,从朋友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匡正自己的品性,从而使自己受益。

在生活中也有伯乐,就是那些能够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长者或上级。我们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两个伯乐的话,可说是三生有幸。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也有失策的时候,就如诸葛亮那般的能人也会有街亭的战败;再愚蠢的人或平凡的人也有得意之时,也会有他闪光的一面。所以,看人要一分为二,要善于学习、总结,不要一棒子把人打死。

人情如流水,总有高低险滩;世事如浮云,总会风吹云散。人世的纷纭变化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也并非全无规律可循。一个人是肤浅还是深刻,可以从言谈中看出端倪。思想深刻、知识渊博的人往往视野开阔,他们的话题和关注点常常是国家天下、国计民生,同时见解独到;而思想贫乏肤浅的人则往往把话题带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言语乏味。当然,这跟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人际交往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如果不想被人当作一个肤浅的人,就要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不断给自己充电。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终累己”,我们要认清本末,凡事适度,不因利伤身,不因财累心。刀并不是越锋利越好,使用太锋利的刀需要格外小心,弄不好容易伤手。财富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合理途径,付出智慧汗水获得的财富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节奏,不能透支生命。

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但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聪明,但却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抑郁沉闷,难以享受人生之乐。知足是对生活条件、人我关系及名位角色等遂心如意,不作非分之想。常乐意指豁达随缘,不为个人顺逆而喜形于色或劳心伤神。对于钱财的追求应该知足常足、当止则止,对于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对于财富和荣誉要懂得适可而止,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见好就收,就不会有危险。

【典例】

李左车献计韩信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王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李左车认为,汉军千里奔袭,粮草匮乏,士卒饥疲,且井陉口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就可以万无一失。于是,他向陈余陈述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从小道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陈余不以为然,仍坚决主战。

韩信迅速挑选两千轻骑,半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伏待击。次晨,韩信和张耳率主力出井陉口,并在绵河东岸摆下“背水阵”,引诱赵军出击。果然,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乘虚抢占了赵军营寨,赵军见此大乱。汉军乘势前后夹击,大败赵军。韩信斩陈余,擒赵王,灭亡了赵国。

赵亡后,韩信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不久,即有人将李左车绑送到韩信帐前。韩信立刻上前亲自为他松绑,以师礼相待,并向他请教攻齐灭燕方略。这时的李左车虽然身为阶下之囚,但他见韩信十分诚恳,便谦逊地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我是败军之将,也不如将军您智慧,但只是说说我自己的愚钝之见吧。”李左车认为,韩信的军队刚刚打了一个大仗,人马疲惫,不宜再去攻打燕国,不如先给燕国下一篇战书,再做出要进攻的样子加以威胁,就能迫使燕国投降。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燕国见强大的赵国都被韩信打败了,十分恐慌,结果不战而降。

人生无处不财富

有个年轻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

“它到底在哪里?”年轻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把你的一双眼睛给我,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那怎么行呢,我不能失去眼睛!”年轻人回答。

“好,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为此,我用一袋黄金作为补偿。”智者又说。

“这也不行,我也不能失去双手,”青年人焦急地说。

“既然你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拥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