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雪中多送炭 锦上莫添花
- 增广贤文全鉴(典藏诵读版)
- 余长保解译
- 3463字
- 2019-09-10 19:25:56
【原文】
力微休负[1]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2],遭难莫寻亲。
平生莫做皱眉事[3],世上应无切齿人[4]。
士者国之宝,儒[5]为席上珍。
若要断酒[6]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7]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久住令人贱[8],频来亲也疏。
【注释】
[1]负:背。
[2]入众:到人群中去。
[3]皱眉事:指坏事。
[4]切齿人:指痛恨到极点的人。
[5]儒:儒生,儒家学者。
[6]断酒:戒酒。
[7]济:救济,周济。
[8]贱:鄙视,嫌弃。
【译文】
力气小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去规劝别人。
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遇到危难千万别去求亲戚。
一生不做不该做的事,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憎恨你的人。
读书人是国家的财富,儒生就像宴席上的美味一样珍贵。
如果想得到戒酒的最好方法,只需用清醒的眼光看看那些喝醉酒的人的醉态。
请求人帮助就去求真正的男子汉,救济别人就救济那些急需救济的人。
口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喝醉酒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在别人家住久了会让人嫌弃,亲戚间来往太过频繁反而会使关系变得疏远。
【简析】
为人处世应该量力而行,做事之前先要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责任,如果承担不起,就不要去做,免得为难自己也为难别人。人微言轻就不要去做别人的说客,也许人家根本没把你放在眼里,你的言辞没准只会令人厌烦,自己也会因为不受尊重而心中难平;同样,金钱在人际关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虽然它未必高于一切,但是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个实力,还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人前摆阔却背后受穷,最后弄得大家都难堪。总之,如果不做令自己也令他人为难的事,凡事量力而行,那么自己就不会因为无法实现诺言而苦恼,别人也就不必承担因你的自不量力带来的困扰,当然对你的怨言也会消失。
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给后辈们留下一些美好的声誉,留下普度众生的爱的恩泽。不要把金钱地位放在第一位,金钱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声誉却不同,它能够使你万古流芳,永垂青史。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古人也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看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是至关重要的。不过只是古人比今人更有先见之明,更早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将“士”“儒”视为国之珍宝、席之珍馐。古人都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当然更值得、更需要被当作国之珍宝了。只不过,也许在现代人心目中,“人才”这个词的含义似乎已经变得很模糊。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需要仔细权衡一下,并不是只要一张文凭就能应付了事的,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行。
一个人在为人处世时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以免让别人对自己生恨;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那也不要怀恨在心,这样自己的生活中才会有较多的健康与幸福。另外,一个人在平时除了要没有害人之心之外,还需要修炼自己的宽恕之心,这样对于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让自己拥有健康和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在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时应该有一些原则和艺术——寻求品性好的人的帮助,帮助那些急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话语对于那些“病急乱投医”,或者常做锦上添花之事的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对于维系亲友间的关系,有人喜欢雪中送炭,有人喜欢锦上添花,有人喜欢保持距离,有人喜欢亲密无间。至于哪一种方式更好,那就要看自己如何理解了。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却更加珍贵。对于一个志得意满的人来说,他什么都不缺,他的生活已经丰富多彩,别人的锦上添花,对他而言并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产生的效应也许只是一笑而过。而雪中送炭则不同,人们在危难之时最需要的就是来自外界的支持,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你的滴水之恩也许正是别人的救命甘露,受到涌泉相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凡事皆有度,不可过分。即使再亲密的朋友和亲人,也不可能对自己是毫无保留的。生活本来是自己的,谁又愿意交给他人去掌管呢?人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频繁的往来和长期的居住会给别人带来心理负担,使亲朋好友失去保留隐私的权利和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亲密固然是好,只不过过于亲密就会失去自我,这是谁也不愿意接受的。适当地保持距离能给双方都留有思考的余地,更能产生一种神秘感,无论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才能长久地保持新鲜。
【典例】
杀人魔王侯万景
侯景(503-552年),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因阳人)鲜卑化的羯族人,南北朝时北朝东魏奸臣。他生来身材上长下短,左脚跛。自幼性格狂放不羁,成年后参军戍边。
侯景喜欢研究兵法,受到将军尔朱荣的器重,在镇压葛荣起义中,他屡立军功,被提为定州刺史。
在中国历史上,侯景可说是最残忍的杀人魔王。他以杀人为乐,常常把人砍断手足,割去鼻舌,自己在一旁欣赏,第二天便杀死。他常吃着饭,在饭桌前杀人而不影响食欲。
东魏丞相高吹是侯景年幼时的朋友,侯景率众依附高吹,杀死了对他有恩的尔朱荣,被高吹任为司徒、司空等职。
高吹死后,侯景与高吹的儿子高澄不和,他先投靠西魏,不久又投靠梁,被梁武帝封为河南王。548年,高澄派军进攻,侯景大败,仅率800人南逃寿阳。
接着,侯景勾结梁武帝的侄子萧正德密谋篡位,暗许以萧正德为帝。他引兵渡江,被萧正德引入建康(今南京)。在城内,他命令士兵大劫粮食、妇女,烧毁宫殿,毁坏文物图书,使古都遭到了空前的浩劫。随后,他饿死梁武帝,立梁武帝的儿子萧纲为帝。这时,萧正德才知道受了他的骗。
551年,侯景杀了萧纲,自立为帝,国号“汉”。由于杀人太多,比如在广陵一次就杀死八千人,所以当皇帝后常被噩梦惊醒。
后来,梁武帝的另一个儿子萧绎派兵攻打侯景,建康很快被攻破。侯景坐船逃向大海,被人杀死。他死后,被曝尸建康,尸体被建康百姓烹食净尽,随后焚骨扬灰,他的骨灰又被百姓和酒喝下。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话,出自明朝的一位忠臣于谦的诗《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说桐乡)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1426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宣德五年(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中旬,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遗有《于忠肃集》。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
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那里!”他看不起那些怯懦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但他从不因此同流合污,自甘清白。
雪中送炭暖意浓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到处都是白皑皑的积雪。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他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就开始想: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凡是没米没衣服的就给他们送去米和衣服;而那些没有柴烧的,就给他们送去木炭,让他们烤火。
那些有困难的灾民非常感动,都称皇上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