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精解与范例(第三版)
- 刘访
- 4457字
- 2020-08-26 12:59:06
掌握公文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运用公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
(代第三版自序)
2012年11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精解与范例》出了第一版, 2014年7月出了第二版。2016年,赵宏编辑多次请我考虑出第三版。我因在2015年10月调到中共海淀区委区政府研究室工作后,虽无乱耳丝竹,但有劳形案牍,显于调查研究,潜于无名参谋,对公文有了一些新观察、新思考、新实践、新体会。2018年6月,王佩琳编辑告诉我,由她接替赵宏老师,请再次考虑第三版事宜。我备受鼓舞,念及部分读者朋友或当面或电话或微信提出的期许,又生愧疚,遂下定决心,拟订计划,奋笔交卷。
第三版的修订,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果导向,紧紧围绕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规律性与具体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展开,目的是努力推动我国广大公务人员以及普通群众不断提高运用公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尽可能避免目前在广义公文领域还比较普遍存在的“写漂亮文、走绕圈路、做低效功”“乱乱哄哄、举办成功”“会上激动、会后不动”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再次强调:公文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而采取的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而基本的工具,是其所代表的利益关系的总和,是不断努力创造并突破历史局限性的产物。
公文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不仅仅是写的问题。多年来,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遗憾的是短期内恐怕还很难扭转“就写而论公文”的现象。例如,有个协会组织,原来名为“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后来顺应国家整顿社会组织的大形势,改为“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据称隶属中国写作学会,是中国写作学会的直属分支机构。“说到公文就是写”,这是一种偏见,在某种角度、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公文学的尴尬现状。如果把有限的、宝贵的资源、人才等聚焦于研究怎么写公文,怎么把公文写得迎合上意、文采飞扬、动人心弦、机灵雄辩,最终是写不好公文的,更谈不上站在国家治理利益工具论的高度上写好、管好、用好公文,因为就写而写的公文离公文的本质往往不会更近一点,而是更远一点。要走出此等误区,从模式上看,有三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公文外怎么看、怎么办,二是公文内怎么看、怎么办,三是公文内外怎么兼修通达;从操作上看,有八个要点须抓住,一要掌握公文研究方法,二要反映公文本质,三要落实公文责任,四要遵循公文流程,五要符合公文格式,六要端正公文文风,七要深化公文改革,八要夯实语文基本功底。概言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1]如此,“公文是国家治理利益工具论”才能够真正落地到位。
公文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切实解决。俗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要多找方法,少找借口。蔡元培说:“方法是钓鱼竿、是金手指。”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0年3月1日)强调,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根本要求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观点包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方法包括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提高运用公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进一步掌握公文研究方法,深化公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紧紧围绕本源对象开展公文研究
公文研究的对象众多,如公文决策、公文创造、公文办理、公文管理、公文传播、公文执行等,诸多课题都有待评价选择、深入研究。然而,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现象,本源如古人所谓“文以载道”。公文研究的本源对象是公文之道。公文之道即秩序之道:人生秩序与宇宙秩序;己生秩序与众生秩序。
研究公文就是研究秩序。真公正的秩序,匡正人心,和私济公。要研究怎么用公文秩序之道统摄公文现象,使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把人变成人民,把人民变成人类,这是世界各国治理、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义。公文是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研究公文现象,掌握公文规律,提高公文技能,归根到底是为了治好国、理好政,让地球世界更美好,让人民人类更幸福。这才是公文研究的大格局、大视野。
二、坚持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相统一开展公文研究
所谓学术价值,指在公文理论领域,研究公文基本规律、解释公文现象(过程)间本质联系、探索公文新领域、发现公文新原理、新定律、新方法等。学术价值追求风险性相对较大,因为这样的追求探索性比较强,自由度比较大,不确定性比较多,周期性比较长,成功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一旦成功却能使理论和实践大踏步向前进。
所谓应用价值,是指在公文实践领域,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探究方法,创新技术,提升技能,解决问题等。应用价值追求则显得更实用主义一点,现实功利性来得更快、更高、更强,也更直接。
将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统一起来,有利于提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也有利于夯实公文学科的基本建设。比如,我提出的公文创造力、公文传播力、公文执行力“三位一体”的公文国家治理利益工具论,就是公文学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
三、坚持必需性、可行性、创造性、科学性相统一开展公文研究
所谓必需性,是指公文研究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该目的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文学科、研究者本人的价值追求一致,是《条例》、公文学科、研究者自身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课题。不同的人目的可能有所差异,领导干部或许为了治国理政,工作人员或许为了完成任务,群众百姓或许为了生活美好,企业老板或许为了经世济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研究者本人的兴趣爱好是必需性的重要基础,倘若本人都厌恶此工作,研究变成折磨,不搞也罢。另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也是公务人员的起码职业操守要求。
所谓可行性,是指公文研究要以实际可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为依托,不论是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条件,都要切实可行,或经创造争取即可满足。眼光要看大、难、繁、长,着手要做小、易、简、短。
所谓创造性,是指公文研究要在继承基础上,推陈出新,要聚焦三个方面,即尚未研究的、研究过但未最终成功解决的、填补领域空白开掘新天地的。
所谓科学性,是指公文研究要坚持以科学理论学说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必需性、可行性、创造性、科学性相统一,以此为准绳来综合考量,才能推动公文研究在正确的道路和问题上取得正确丰硕的成果。
四、努力按照形成和深化科学认知的基本程序开展公文研究
人类需要而且事实上也是采用多种方式去探索、掌控人生和宇宙,科学是而且仅仅是其中一种方式,另外还有道德的、宗教的、哲学的、艺术的等多种方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公文的科学认知,是运用公文治好国、理好政、造福人民人类、造福地球世界的重要前提。要想得到科学认知,就要遵循科学认知的基本程序,这种基本程序也是对科学界共识体系的重要反映。这套基本程序包括:
第一,要科学确定研究对象,注意分别科学问题、非科学问题。
第二,要科学获取各种经验事实,客观、全面、典型地观察公文世界和发生在公文世界里的重大活动现象;将科学实验的套路小心谨慎地,最好是在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干扰的情况下,运用到公文对象身上,注意反复观察、记录、思考、剖析公文世界里反复多次发生的活动现象,尽可能反求诸身、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地将无法直接观察或内隐的机理、活动过程等转化到适度外显可测的程度,并且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使得这种活动现象能够得到控制性的发展,从而能够通过不同条件、情景的设计去探索相应的反应机制和结果,既使实验过程和结论更加丰富具体,又能符合生动复杂的现实世界,并能进一步对现实世界施加科学影响和改造。
第三,要抓住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分析过程中的偶然性现象和发现,这往往是一种机遇,或者推翻我们的过去,或者开辟我们的未来。
第四,要科学积累、整理、处理、分析科研资料,“积累”强调随时、及时、系统、规范、可追溯;“整理”强调用好比较法、归类法和统计法等方法;“处理”强调客观理性地对材料资料进行适当的修正、填补、完善,当然坚决不能编造、伪造、篡造;“分析”强调用好定性、定量,特别是定量方法,做好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尤其要注意多因素条件下客观、公正、不带任何偏见地求解问题。
第五,要科学提出假说判断,对科学积累、整理、处理、分析科研资料所得结果作出理论解释,形成“科学假说”,进一步推导“科学判断”,并持以开放、合作、严谨、标准的科学态度,对公文矛盾、公文冲突进行破解。
第六,要科学形成经验定律。结合工作实践和现实发展,运用逻辑的、直觉的、科学的等多种思维方法,科学形成经验总结,甚至上升到科学定律的高度来验证之前的科学假说、判断,使之能够正面立得住、反面驳不倒。
第七,要坚持批判复证。当研究成果创造出来后,既有极其强烈的主观色彩,又有极其严谨的客观因子,不论发表与否,都必须经受自己或他人的批判和复证,尤其是在发表之后,必须而且必然地要接受科学的批判、检验和证明。这种批判复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一是对假设的理论追溯,把假设放到科学史上进行比较,特别是当假设对某个广被接受的理论发起冲击挑战的时候;二是对研究过程的推敲,确认对象、材料、流程、方法、变量、干扰等诸多因素是否设置和操作科学;三是对数据分析的推理,看看逻辑推理、数学分析,特别是统计分析是否正确,排除非实验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充满惊喜的是,非实验因素极可能导致错误,也很有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现);四是对实验的复制,前面三种情况,并不能得出最终令人信服的结论,还必须能够把实验重复操作。对公文的科学研究,自然也需批判复证,以不断开辟正确前进的道路。
公文研究方法还有很多具体的内容。例如:(1)观察法,(2)文献法,(3)实验法,(4)调查法,(5)比较法,(6)统计法,(7)抽样法,(8)总结法,(9)案例法,(10)批判法,(11)表格法,(12)数学法,(13)综合与分析法,(14)演绎与归纳法,(15)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法,(16)计算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法,等等。
以上公文研究方法,除了计算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法,其他类型在本书中都有所体现,读者朋友自可一一寻出,揣摩体会。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论述。以后如有机会,争取专门撰写一本《公文研究方法论》,以飨读者。
古人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命的流逝总是令人叹惋,历史的经验唯有志者汲取。成大业者,莫不如此。何况乎早在三国时,曹丕《典论·论文》就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愿与诸君共勉,做好文,做好事,做好人。
[1].习近平:《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