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的多重逻辑
- 张成思
- 604字
- 2020-08-29 23:58:44
第五节 本章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令世人瞩目的改革,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由缺失、不明确到逐渐明确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应地,世界经济的温寒冷暖也日益呈现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通货膨胀问题不仅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且是未来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章把中国1978—2014年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按周期性变化划分为十个大的周期。本章不仅对通货膨胀周期的综合统计指标做了分析,而且对每个周期的背景及其成因和特点进行了阐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通货膨胀周期、通货膨胀成因和各个时期通货膨胀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的过程中,对通货膨胀周期性变化的解释基于国内学界形成的基本共识,但并没有详细分析货币政策等因素在通货膨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连续出现的两次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为什么当时货币政策没有在恶性通货膨胀形成之前遏制住通货膨胀势头呢?对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个可能的思路是跳出传统的解释框架,基于更广泛的视角从多层次、多维度深入分析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货膨胀的动态形成机制。本书后续章节将基于这个思路,从多个不同视角阐释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形成机制问题,以期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决策提供有所裨益的经济策略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