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的运行

2014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完成了经济增长的既定目标,在稳定物价、新增就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难度正在逐步加大,需要关注通缩风险。从五大板块来看,西南地区经济增长较快,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运行较为稳定,东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经济波动。

一、2014年区域经济运行的背景

2014年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地区分化趋势明显,我国的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应当放在以下的大背景中来看待。

背景之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

伴随着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速的放缓,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进入新常态。首先,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2014年全国GDP增幅为7.4个百分点,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但该增速创我国24年来最低值。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同时,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1.2%,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再次,增长动力从投资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创新资源共享、鼓励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已经出台,正在有序实施过程中。最后,过去的潜在风险正在逐步显化,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趋紧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问题、财政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等需要着重关注。

背景之二:对外开放的新型战略格局已经形成。

目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依托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了我国的国际空间,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搭建起了合作共赢的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吸纳沿线国家加入其中,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合作重点,既能满足沿线国家发展的首要需求,又能促进国内优势产能“走出去”。积极建设多边合作新机制,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金融合作平台,有助于发挥中国的主导作用,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

背景之三:三大区域战略格局逐步清晰。

2014年以来,中央逐步确立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的总体格局,推动了三大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领域,有助于统筹国内外市场,促进东中西要素流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背景之四:改革试验区密集批复成立。

随着全面改革的推进,一些领域的改革在特殊类型区域内实施,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步伐加快。2014年,国家相继批复成立了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成立、四川天府新区五个新区,是新区批复最密集的一年;同时,2014年在全国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经验,筹备成立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

二、2014年区域经济的规模与速度

2014年,我国五大板块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为平稳,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了35.0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1.2%和20.3%;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为8.1万亿和5.6万亿元,占全国11.9%和8.3%的份额;东北地区达到了5.7万亿元,占比为8.4%。从规模占比来看,仅有东部、中部和西南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同比略有上升,其他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同比有所下降。

近几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过渡,部分地区进入转型阵痛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数据来看, 2013-2014年,五大板块的经济增速出现分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而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速相对趋同。其中,东北地区的GDP增速降幅最为明显,从2013年一季度到2014年全年,降幅达到了3.3个百分点;西南地区的增速降幅居次位,2014年全年增速比2013年一季度下降了2.1个百分点,2013年保持较高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但从2014年一季度起增速明显回落,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领先优势也逐步缩小;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速从2013年一季度到2014年全年,降幅达1.6个百分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经济运行波动相对较小,同期分别下滑了1.1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见图1—1和图1—2)。

图1—1 2013-2014年中国各地区GDP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2 2013-2014年各区域GDP增速

注:百分比为季度累计值。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体来看,2015年五大板块的经济规模比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从发展速度来看,西南和西北地区一枝独秀的局面有所转变,增速出现较明显下滑,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速度优势有所减小;中部和东部地区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受主导产业下行压力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培育将同时推进,区域间的发展分化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

三、2014年区域经济的投资、消费与外贸

(一)投资增速普遍回落,东北地区增速大幅下滑

2014年全国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02004.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了15.7%,增速较2013年下滑了3.9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扩大,投资增速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投资增速的回落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方面是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企业的投资热情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行业面临消化产能、去库存阶段,行业投资相应减少。从五大板块来看,钢铁、石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占比较大的东北地区,投资增速下滑明显,东部地区降幅最小。

2014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3024.8亿元,占全国份额为41.0%,较2013年的占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0802.5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4%,较2013年的占比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5268.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9.1%,较2013年的占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西南和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69007.9亿元和56972.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3.9%和11.5%,较2013年的占比分别提高了0.2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见图1—3)。

图1—3 2013-2014年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速从2013年的18.7%大幅下滑至2014年的2.9%,其中辽宁省的投资占比过半,但投资总额同比负增长1.5%,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贡献率为-29.25%,吉林和黑龙江的贡献率分别为118.11%和11.14%,这反映了辽宁经济的下滑对东北地区的影响程度。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面临着化解产能过剩和加快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投资的下滑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落后产能的扩张,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

(二)社会消费基本平稳,地方财政增长压力较大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2394亿元,同比增长了12.0%,比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与其他经济指标相比,社会消费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方式的兴起推动了消费总额的持续增长。同时,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部分城市出台机动车限购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增长。从区域板块来看,总体格局未发生变化,东部地区在全国的份额超过52.9%,消费增速前两位依然为中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消费增速回落幅度最小(见图1—4)。

图1—4 2013-2014年各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为140350亿元,增长了8.6%,比上年回落了1.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为64490亿元,增长了7.1%,与上年增速持平;地方财政收入为75860亿元,增长了9.9%,比上年回落了3.0个百分点(见图1—5)。从五大板块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分别上升了0.54个和0.34个百分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东北地区占比大幅下降了0.87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财政面临“支出刚性和增速放缓”的矛盾,随着大量地方债务偿还期限的临近,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对保障民生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稳增长政策落地将形成较大挑战。

图1—5 2013-2014年各区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出口总体低,对外贸易区域差异大

2014年,全球经济呈现分化调整态势,美国经济出现复苏,欧元区和日本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普遍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从进出口贸易来看,2014年,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4303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4%,增速同比下滑了4.2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为1960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4%,回落了6.9个百分点;出口额达到了2342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1%,回落了1.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为3824.6亿美元,顺差规模比上年扩大了1277.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4个月下滑,表明了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着较大压力。进口额增速回落的原因可以用“量价齐跌”来概括,一方面是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放缓,生产投资活动减少,减少了对资源型商品的进口需求。

从地区格局来看,东部地区占有82.3%的外贸份额,比2013年降低了1.4个百分点,中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外贸比重分别为5.8%、4.2%、5.8%和2.0%,其中西南地区的外贸比重有明显提升,较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五大板块中,东北的贸易形势较为严峻,2014年东北地区进口额增长了6.2%,出口额下降了6.1%,出口增速比2013年下滑了18.1个百分点,外贸总额与上年持平;同时,东北地区是五大板块中唯一出现贸易逆差的区域,贸易逆差达到了154.8亿美元,且逆差规模在不断扩大,比2013年扩大了115.3亿美元。

在五大板块中,西南地区的外贸增长一枝独秀,是唯一一个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额增速均有所提高的地区,其中进口增速大幅提高了10.6个百分点,广西和云南是主要的推动力,这反映了西南地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力,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见图1—6、图1—7和图1—8)。

图1—6 2013-2014年各地区外贸总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7 2013-2014年各区域进口总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8 2013-2014年各区域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