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家 杰出的领导者——纪念李文海,学习李文海

马绍孟[1]

李文海校长逝世以后,我与周围的一些同志多次就“纪念李文海,学习李文海”的话题交换过意见。大家有许多共识。李文海同志从1952年9月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到2013年6月7日去世,毕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人民大学度过的。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学养深厚,贡献卓著,其学术思想和成就很值得研究总结并继承发扬。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杰出的高校领导干部和“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其教育思想、领导才能、经验和突出贡献,也很值得研究总结并继承发扬。这样做,对于我们学校,乃至高等教育事业,都是很有意义的。

李文海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校级领导岗位上工作了15年(1985年9月—2000年9月),先后担任副校长2年、党委书记兼副校长近7年、校长6年多,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我在校部机关工作的十多年间,李文海同志是我的老领导,也是合作共事的好同志。在他的领导下,我们配合密切,关系融洽,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里,我仅对李文海同志在我校主要领导岗位上的重要贡献和他的杰出领导才能与优秀品格,谈几点个人的感受和认识。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等教育在改革中面临的最重要课题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李文海同志在主持学校党政工作期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第一,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李文海同志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必须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努力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李文海同志亲自主持编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近现代史教育的教材。他要求德育不仅体现在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生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中,而且要渗透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第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李文海同志强调,要在发扬我校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教师队伍。我校是一所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和管理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许多实力强、影响大的优势学科专业,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数代人努力奋斗而形成的。这些传统优势和特色,是人民大学进一步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只能加强和发展,不能削弱和停滞。李文海同志反复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的建设,保持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在全国的前沿地位,发扬人文科学长期形成的传统优势。当然,在这些领域,要随着实践发展和学科变化,不断地调整优化,汲取新的前沿成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从实际出发,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和长远发展考虑,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经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适当建设和发展一些新的或原来较为薄弱的学科专业,使结构更趋合理,更有利于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李文海同志还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上发文,大力呼吁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他的文章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第三,正确处理批判继承、吸收借鉴和发展创新的关系。李文海同志多次强调,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批判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发展创新。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泥古的思想和做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的思想和做法,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都是错误的。

第四,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对历史规律、历史经验、人民愿望的科学总结。这里说的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李文海同志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他说过,学科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工作千头万绪,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根本,忽视这个根本。

1996年,李文海同志主持我校申请进入“211工程”立项报告的工作。该申请最终获得国家教委专家组的审核通过。申请报告融入了李文海同志对人民大学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许多辩证分析与战略思考,也凝聚了广大师生员工的集体智慧,其中许多精辟见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意义深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李文海同志在任党委书记期间,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定位,就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学术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学校的工作,看起来复杂,归纳起来,开门三件事:教学、科研和管理,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和科研是中心,党政管理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为培养合格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政治环境,李文海同志一再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把握好政治方向,在一切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用它们来武装全校师生员工的头脑,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对于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要区别情况,旗帜鲜明,敢于并善于进行抵制和批评斗争,提高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维护学校的稳定。要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广大党员的努力,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关于学术环境,李文海同志指出,不能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实行“双百”方针对立起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和理论导向的前提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学术民主,鼓励争鸣、探索和创新,创造宽松、包容、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提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遵守宣传有纪律、教学有规范、研究无禁区的原则,慎重对待学术问题同政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学术环境搞好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关注和研究实践前沿、理论前沿和学科前沿的新问题,多出高水平的成果,为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科学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工作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可以从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来理解,内容较为广泛。例如,要努力创造和不断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倡导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建设文明有序、规范灵活、遵纪守法、赏罚严明的工作制度;等等。我国的教育经费从1999年国家实行教育振兴计划开始,才有较为明显的逐步改善。在此之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拨款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说是比较紧张的。人民大学的办学条件,同北京一些名校相比,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某些方面基础较差。1978年复校以后,校部机关的办公地点从东区澡堂到红一楼,到文化广场北边的平房,到资料楼西边的二层小楼,再到科研办公楼,是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有所改善的一个缩影。历任校领导都在当时的条件下,为此付出过很大的努力。这种情况也说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校的一个优良传统。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这个优良传统是不能丢的。

以上三个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李文海同志带领学校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为营造好三个环境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994年初,我校被评为“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并被授予奖牌和50万元奖金。这同李文海同志的出色工作是分不开的。

三、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不断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也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以后,中央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学校一般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保证校长和学校行政机构正确行使职权,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这一规定,后来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1年12月,时任我校党委书记的李文海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十次党代会上指出,根据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精神,遵照国家教委党组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指示,从这次党代会开始,我校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改变以后,党委在学校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党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一切工作都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展开。

李文海同志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无论在书记岗位上还是在校长岗位上,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在工作中,他牢牢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本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章程》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李文海同志结合工作实际,身体力行。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切重大事项、重要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大额度经费使用等,他从不个人说了算,都是经过民主程序,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部门提出方案,交党委会或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然后按分工组织实施,从而保证了重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体现了集中以民主为基础、民主以集中为导向,民主和集中二者高度结合、辩证统一的精神。对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李文海同志也一再强调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具体制度和规定,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他非常尊重和关心学校领导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善于正确处理同大家的关系,平等待人,从不以权压人,以势凌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同志的积极性,努力维护好一班人的团结,形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良好风气。

李文海同志特别重视学校党政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调。他在任书记期间,先是同袁宝华校长配合,后又同黄达校长配合,对袁、黄二位校长非常尊重,配合到位,协调一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都能很好地加以克服和化解。1994年6月,李文海同志接任人大校长,我接任人大党委书记。他是我的老领导,我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李文海同志既是校长,也是党委委员和党委常委,无疑是学校一切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就其阅历、学识、素养、经验、能力、水平、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李文海同志是学校领导核心里最孚众望的,因而也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有关规定,我们都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求和各项制度规定办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大家目标一致,互相尊重,思想交流,信息互通,工作互补,配合默契。

1997年,李文海同志提议,我们两人共同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书记、校长二人谈》,重点讲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体制下,我们是如何既分工又合作,既相互尊重又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的。我当即表示同意。文章由李文海同志主笔,我写了一些想法和体会,统一纳入他的架构。这篇文章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们合作共事的情况,抓住了当时高等学校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当时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看到这篇文章后,颇为赞赏,批示印发全国高校领导干部阅读。《中国教育报》和《中国高等教育》都刊载了这篇文章。实践证明,能否正确地处理好学校党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党政两个一把手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的全局。因此,团结是大局,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如果党政一把手关系不融洽、不协调,甚至搞内斗,争位争权,争名争利,互不尊重,互不相让,必将给学校工作带来严重损害。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是对领导干部素养和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四、发扬传统,弘扬正气,高度重视党风作风建设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党都面临执政的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对外开放的考验。在这些考验面前,不少干部、党员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袭击,纷纷倒下,跌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党中央一再发出警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李文海同志曾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四届中纪委委员,党性强,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严于律己,务实清廉,克己奉公,艰苦奋斗,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取名和利,模范贯彻执行党中央在反腐倡廉方面的各项规定,堪称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表率。同时,他也严格要求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和广大干部、党员,不断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强调弘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筑牢思想防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纳入制度的规范;对一些容易出问题的敏感岗位,加大教育和监督力度,适时进行岗位交流,发现苗头就果断及时处理,既对党和人民负责,也教育、锻炼和爱护了干部。在李文海同志的严格要求和以身作则带动下,大家共同努力,学校里形成了勤政廉洁的好风气,正气得到弘扬,歪风邪气和邪门歪道则没有市场,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因贪腐问题而受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极为罕见。

作为著名历史学家,李文海同志也很重视“以古鉴今”,总结历史,启迪后人。我读过他在《光明日报》(2010年6月)上发表的文章,题目叫《切戒“悦谀成风”》,该文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喜顺恶逆”、“媚上凌下”、弄权跋扈的丑恶行径。《光明日报》于2013年6月19日又发表了他的最后一篇论文《〈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读后发人深思,很受教益。

李文海同志带头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优良作风,是新时期在各种风险与考验面前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兴衰成败的生命线。李文海同志把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事当前,他总是先替群众着想,并相信和依靠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来做好工作。他坚持领导和群众互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呼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群众反映和关注的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消极腐败现象。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之下,我校党群干群关系状态良好,大家能够心情舒畅地去做好各自的工作。

李文海同志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时,沉着冷静,立场坚定,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表现了很高的领导素养和水平。在1989年那场震惊中外的政治风波中,他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日夜坚守工作岗位,住在办公室两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做了大量工作,依靠和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李文海同志差不多每天都同学校领导们碰头磋商,每周要召集一两次总支书记会沟通信息、研究对策,他办公室的灯每天晚上都亮着,这些都使学校的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感受到,人民大学的党组织还在工作,党委还在工作,因此,任何风浪我们都是能够经得起、挺得住的。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条件下,真是难能可贵。李文海同志身处第一线,数次找学生自治会的头头谈话,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并到天安门广场,手持扩音喇叭劝说静坐的学生回校复课,引导学生要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正常渠道和方法表达诉求,一切行动都要遵纪守法,要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者的挑拨与利用,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李文海同志的工作,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风波过后,1989年9月,他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1年6月又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李文海同志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领导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他在学校主要领导岗位上尽职尽责,贡献突出。他那坚定的立场,敏锐的洞察力,稳健果断的态度,杰出的领导智慧与能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令人折服。在他的领导下,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使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健康发展,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等若干方面,保持全国高校的前列地位。李文海同志功不可没。

李文海同志学史、治史几十年,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概括为以下几句话:“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我们以智慧;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完全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讲得真是深刻、精辟,振聋发聩。李文海同志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所做的一切,就像发生在昨天,离我们很近,很近。我们可以从他的业绩、为人、思想里面,学到许多东西,得到许多历史的智慧,找到许多历史的借鉴,为做好当前的工作,为进一步办好中国人民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1]马绍孟,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1994—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