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反应

或许你曾经在报纸或者网络上看见“群体性事件”这个词,这类事件的直接起因往往各不相同,多个力量都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是从本质上说,它指的就是各种社会矛盾以群众集体的形式的爆发,是老百姓对于前述诸多问题的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反应。划分当代社会的集体行动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按照其总的目标来看,可以大致分成三种斗争。

争取生存工资

这种斗争往往发生在工作时间长、报酬不高的私企和外企,正如我们之前所见到的,贫富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汗工厂,在很多时候,工人一年到头给老板卖命,到头来却只能拿到微薄的薪水,甚至都不能维持自己及家人的正常生活需要。政治经济学把这个生活需要称为劳动力再生产,要理解这个词,你可以想象每天你工作结束之后,都是精疲力竭,要靠吃饭和休息,才能在第二天重新有了劳动能力,这个过程就是你在生产你自己的劳动力,“再生产”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除非此人离开人世了)。

生存工资,简而言之,就是能维持你和家属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的报酬,是一个很低的要求,因为老板即使支付了生存工资,工人一样是被剥削的,什么是剥削,在后面的章节将会解释,这里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给老板赚的钱比老板付给你的工资要多。然而,即使是这个不高的要求,中国的工人也常常无法得到满足,他们需要靠不断的集体的斗争,如罢工,来争取到他们应有的权利。这种斗争已经是非常频繁了,在中国的土地上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保护公有制

还有一类斗争是为了保护公有的财产不受损失。由于靠非法手段获得公有财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一条致富的捷径,所以有很多官员和商人都乐于此道,同时也激起了强烈的反抗。在城市里,往往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工人反对国企私有化,捍卫国企工人的合法权益;而在农村,则表现为农民集体保卫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反对其他人利用各种手段利用土地来谋得私利。

保护环境

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尤其是普通人的生存,因为有钱人总是可以有各种方法来支付更昂贵的健康环境,或者是直接移民去另外一个国家。对环境的破坏也具有这种不对称性,因为破坏环境的人,主要是一些高污染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老板并不怎么受污染的影响,因为他们可能并不生活在那个地方,而只从污染当中赚钱,而那些居住在当地的群众,却正好相反,他们是承受所有污染后果的人,不过却很少能从这种高污染企业中获得什么好处。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国内已经发生了多次有广泛群众参与的保护环境的行动。

社会对各种现实问题的反应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还表现在对这些问题的总的思考上。是什么从根本上导致了这些问题?采取何种行动可以让我们逐渐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社会上出现了三种比较有影响的思潮,这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种思路,可以称为凡是派,这种思路认为凡是市场决定的,就一定是对的。比如,血汗工厂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低工资是由市场决定的,而老板的高额利润也被认为是合理的。这种思路还认为现有的问题不能怪改革,而来自改革的不充分、不彻底。比如有种观点认为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方法,不是提高血汗工厂的待遇,而是降低其他部门(比如国企)工人的待遇,使得普通人的工资都一样低。这种思路也被描述为“向底线竞赛”,虽然并不特意说明,但其实质是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并把进一步私有化的希望寄托在上层以及老板们身上。

第二种思路,可以叫反思派,与前一种截然相对,认为现有的大量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就是因为盲目的改革引起的。这种思路认为中国应该立即停止现有的不正确的改革方向,反思过去的问题,改革应该坚持让普通老百姓、劳动者当家做主,让他们得到好处,而不是让他们做牺牲,来造就一小部分有权有钱的人。这种观点还认为,要发扬毛主席领导革命建设的宝贵思想和实践,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公有制,科学地进行经济计划,消灭剥削和压迫,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让剥削和压迫越来越多,而这一切的希望都在劳动者自己身上。

第三种思路属于中间派,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反感于社会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却又不愿意如第二种思路一样跟现有的发展模式实现彻底的决裂,所以往往对现状持有温和的批评的态度,希望通过逐步的改良来实现更好的社会。这些人往往是摇摆不定的,但是鉴别他们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他们也往往把改善现状的希望寄托在上层或者老板的良心上。

这三种思路实际上指出了三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究竟哪一种能得到最多的支持呢?或者说你自己最倾向于哪一种?希望阅读本书的经历,能够帮助你进行自己的思考。但是,现实的矛盾还在深化,现实的斗争还要进行,一切正如毛主席在其年轻时写下的:“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