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当代人口科学论丛)
- 李超
- 3435字
- 2022-09-02 14:58:42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一般认为,我国是从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的。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联合国就此提醒各成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老年人口总量庞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 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见图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 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注29
民政部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2021年到2035年,我国将出现第二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将增加1 100多万老年人。2050年前后,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注30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老年人口大国。注31
图1.1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3年。
(二)人口老龄化晚,但发展速度快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 56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41%;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上升为4 92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91%。如果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5%以下的人口老龄结构为“年轻型” 的标准进行衡量,那么直到198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才算临近“成年型”,但到2000年我国就已步入了“老年型”社会。
从表1.4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指数上升迅速。老龄化指数从1990年的20.12%上升到2000年的30.41%,上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而2010年的老龄化指数上升到了53.43%,上升幅度高达23个百分点。
表1.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变化(1982—2010年)
注:老龄化指数(也称老少人口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与世界平均比重大体相同,均为10%左右。到2010年我国上升了3.3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数则上升了一个百分点。预计未来40年,世界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上升10.8个百分点,而我国将上升21个百分点,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比世界的平均速度要快一倍多。注32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相当快。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7%。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用了79年左右。中国预计只用25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注33,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三)老年人口高龄化发展迅速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如果把65岁至79岁的老年人划分为“低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划分为“高龄老年人”的话,可以说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需要帮助和遇到问题最多的将是“高龄老年人”。2000年中国高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比较低,仅为1%,占全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14.5%,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展中地区的水平较为接近,大大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但到2050年时高龄老人占我国总人口比重急剧提高到6.8%,其占我国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28.7%注34,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6%和发展中地区的24%,但仍低于发达地区的36%,而且,大大低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高龄化最严重的日本的42%。注35可见,我们要对我国人口高龄化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既不能“过分夸大”其严重程度,更不能“视而不见”,忽视未来高龄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一方面,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另一方面,高龄老年人是病残率最高的群体,与低龄老年人相比,对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更高,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提早准备,迎接人口高龄化时代的到来。
(四)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到11.46%,早在197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2000年西部地区老年人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然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直到2012年才进入人口年龄结构老年型行列。注36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注37从1982年至2000年的18年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从7.8%上升到10.9%,上升了3.1个百分点;同期,城市从7.4%上升到9.7%,上升了2.3个百分点,农村上升幅度比城市高0.8个百分点。注38预计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能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老年人口为0.87亿,女性老年人口为0.91亿,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约400万人。到2049年时,女性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要比男性老年人口多出2 645万人。到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 700万~1 900万人。注39需要指出的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女性占多数,但健康状况并不好于男性。注40
(六)老年人口内部的代际更替明显
近年来,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年人内部的代际更替非常明显,老年人群体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2005年至2010年五年间,我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城镇老人人数降低了5.2个百分点,农村老人人数降低了9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城市老人人数增加了0.9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的农村老人人数提升了9个百分点。注41
(七)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超前性:未富先老
关于我国是否处于“未富先老”阶段,学者们展开了很多讨论,本书认同中国处于“未富先老”阶段的观点。注42发达国家是在“先富后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才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且老龄化速度较慢;而中国是在“未富先老”的形势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作为一个欠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40美元,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25%,世界排名第109位,而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高于发展中地区,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注43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决定了我国的发展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不仅要将有限的财富用于大力发展经济,而且还要确保老年人权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这对中国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八)从“婴儿潮”到“银发潮”:挑战传统养老方式
我国两次生育高峰期的人口猛增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1962—1973年第二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在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形成向外突出的部分,2025年左右正是这批人进入老年阶段的高峰期,2050年左右是这批人进入高龄阶段的时期,这一代生育高潮出生的人口(baby boomer)造成了几十年后的老年人高潮(elderly boomer)。同时,众多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开始陆续进入老龄和高龄阶段,这些情况都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挑战,必然会使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方式得到强化,所以,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家庭以外的一系列养老保障制度,以弥补未来家庭养老资源的不足,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此外,老年人口的失能和空巢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失能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3 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 750万人。慢性病患病老年人数和空巢老年人口数量在2013年都突破了1亿大关。同时,无子女老人和失独老人开始增多。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注44如果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的话注45,那么无子女家庭则是事实上的风险家庭,这种事实上的风险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微观的大多数个人和家庭来说,无子女都意味着老年人从子女处获得各种支持的缺失,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都面临更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子女养老资源的匮乏或者缺失,无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会部分转移到社会公共领域,形成宏观的、社会层面上的风险。注46未来,这些特殊的老年人口子群体的人数将迅速增加,无疑会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势的严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