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2年中国食品市场分类监测

2012年食品价格相对稳定,与2011年相比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从各子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粮食和水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粮食价格较2011年同期有小幅增长,水产品价格较2011年同期有明显提高;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与2011年差别较大,肉禽类产品价格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年末略有反弹(参见图2—2)。

image

图2—2 2012年我国食品子市场价格走势

(一)粮食市场

2012年,我国粮食市场发展较为平稳;食用油价格起伏幅度较大;禽畜产品价格呈现弱势下跌状态;水果和蔬菜市场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水产市场继续2011年的发展态势;奶制品市场进入较为稳定的增长期。1.粮食市场全景

(1)供给状况。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 957万吨,比2011年增加1 836万吨,增幅3.2%,实现“九连增”。从地区上看,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合计为44 609.8万吨,比2011年增产1 187.8万吨,同比增长2.7%,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64.7%。从三大粮食品种看,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 812万吨,增产1 534万吨;稻谷产量20 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 058万吨,增产318万吨。

201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 267千公顷,比2011年增加了694千公顷,增长0.6%,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358万吨。多数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个别地区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中,稻谷、玉米播种面积分别达到30 297千公顷和34 949千公顷,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240千公顷和1 407千公顷;小麦和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4 139千公顷和7 177千公顷,分别比2011年减少了131千公顷和712千公顷。

2012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5 299公斤/公顷,比2011年增产133公斤/公顷,提高了2.6%。其中,稻谷、小麦、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达到6 743公斤、4 995公斤和5 955公斤,分别增产了55公斤、158公斤和207公斤。全国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增产粮食约1 478万吨。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大力扶持共同促进了粮食的增产。

2012年,全国农业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旱涝灾害。北方农区春播期间和夏播后期出现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利于秋收作物播种和出苗,夏季大部地区雨热同季,利于玉米、水稻丰产;长江流域及以南大部地区春夏季降水较充沛,保障了一季稻、晚稻栽插用水。从光热条件来看,2012年全国大部分农区≥10℃积温比常年同期偏多,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等地比2011年同期偏多100℃~200℃。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

2012年中央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扩大农业“四补贴”规模,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释放鼓励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首次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使增产关键技术落实到位。2012年中央安排33.15亿元资金推行粮食增产关键技术,包括11个冬小麦主产省扩大“一喷三防”面积13 000多千公顷,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从13.3%提高到22.8%,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和抗旱“坐水种”、南方早稻集中育秧和西南玉米覆膜面积共增加3 200多千公顷。针对部分地区发生的病虫害,各地区进行有效防控,避免了爆发流行,确保了粮食丰收。

进口方面,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达8 025万吨,同比增加25.9%;进口金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国家价格调控和国际差价共同推动了粮食进口的增长。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位回落,国内外较大的差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进口;另一方面,国家为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增加进口保证粮食市场的供给,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增长。

(2)需求状况。

2012年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增加,但增速放缓。国内粮食消费按用途可分为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四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中,口粮仍是第一大需求,占粮食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饲料用粮是第二大需求,而且近几年的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工业用粮消费量位居第三,但其消费的增长趋势最快;种子用粮相对较少,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不到3%,且需求比重呈稳中略降的趋势。

2012年,在城镇化率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上升潜力仍然较大。2012年全国粮食消费量约为11 700亿斤,较2011年增加了2.7%,人均粮食消费量约864斤。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了间接粮食消耗的增加,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的提高促进了饲料用粮的增加,从而共同促进了2012年粮食消费的大幅增长。

2012年我国粮食出口小幅减少。全年粮食出口量约270万吨,较2011年减少了1.5%,出口金额约2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其中谷物出口减少较为显著,2012年谷物及谷物粉出口约100万吨,较2011年同期减少了7.7%,出口金额约6亿美元,同比缩减了7.1%。

(3)价格走势。

2012年,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继续温和上涨,原粮收购价格指数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均在波动中上升。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27.64稳步上涨,12月涨至143.43(参见图2—3)。

image

图2—3 2012年我国粮食批发价格走势

2.粮食各子市场供给、需求与价格走势

我国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个主要的品种,其中小麦、玉米和稻米是产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品种。

(1)小麦市场。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品种之一。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

1)供给状况。

2012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4 139千公顷,较2011年减少了131千公顷,减幅为0.55%。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2 572千公顷,同比减少了30千公顷;春小麦播种面积为1 567千公顷,同比减少了101千公顷。

2012年全国小麦总产量为12 058万吨,较2011年增长318万吨,增幅为2.7%,实现连续九年增产。其中,冬小麦产量11 430万吨,同比增长了334万吨;春小麦产量628万吨,同比减少了16万吨。小麦每公顷产量达4 995公斤,较2011年增加了158公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9%。

进口方面,2012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大幅增加,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2012年全年小麦进口量约400万吨,较2011年增长了250%;进口金额约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0%。国际小麦价格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保持较低水平。该时期全球小麦供大于求,小麦主要出口国间竞争激烈,加上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振,国际小麦价格弱势运行,进而促进了我国小麦进口的增加。

2)需求状况。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品种,消费受人口增长刚性需求影响平稳增加。2012年国内小麦消费仍保持平稳略增态势。其中,小麦消费在膳食结构性调整中数量略有下降。2012年全国小麦总需求量约为12 400万吨,比2011年增长了400万吨。国内市场小麦总供给量约为12 458万吨,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制粉消费仍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用途。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小麦制粉消费保持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小麦制粉消费约8 350万吨,较2011年增长了100万吨。

小麦饲用消费大幅增长是2012年小麦消费的重要特点。此轮小麦饲用消费大幅增长始于2011年,自2011年5月起,我国小麦与玉米价格出现倒挂,小麦替代玉米现象逐步显现:2011年6—10月小麦、玉米价差逐步扩大,其中9月底小麦、玉米价差达历史最大值500元/吨~600元/吨,小麦替代量达到高点;10月后,新季玉米上市,价格回落,小麦、玉米价差迅速回落,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小麦替代量有所下降。2012年3月起小麦、玉米价差又开始呈扩大趋势,替代量开始恢复,并保持较高水平。尤其在新麦上市至新玉米上市前的6—9月,小麦替代量达到顶峰,月均使用量达到250万吨~300万吨。10月份新玉米陆续上市,小麦、玉米价差迅速回落,小麦价格比新玉米高160元/吨以上,小麦替代玉米量骤减。

3)价格走势。

2012年,小麦价格基本呈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同比逐月减小,年末增速有所增加(可参考图2—4)。

image

图2—4 2012年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走势

按月份来看,2012年1—12月,小麦价格呈现先稳后涨的走势。1—6月,小麦进厂价较平稳,1—3月,石家庄地区小麦进厂价格保持在2 180元/吨左右;4月小麦价格上涨30元/吨~40元/吨,5—6月略有回落;6月新麦上市后,小麦价格迅速回落,月底石家庄地区新麦进厂价格仅为2 080元/吨;7月小麦价格小幅上涨,8月上涨较为迅速,单月涨幅超过100元/吨;9月小麦价格暂时平稳,10月继续上涨,12月初小麦价格比10月上涨约200元/吨,石家庄地区小麦进厂价达2 450元/吨,且仍有上涨趋势。

我国小麦市场呈供需基本平衡格局,2012年小麦价格上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策因素为主要原因。

2012年小麦托市收购正式启动,减少了小麦市场的有效供给,促使小麦价格上涨。2012年上半年小麦市场价格基本平稳,下半年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托市收购的启用直接影响了小麦市场的流通量,即有效供给。2012年6—7月以来随着各大主产区陆续宣布全部或部分启动托市收购,中储粮等收购主体敞开收购,制粉企业添加新麦进行生产,市场粮源逐渐减少,贸易商看涨预期增强,小麦价格出现较强的上涨势头。2012年全国小麦托市收购量达2 325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0%。托市收购小麦作为临储小麦,短时期内不能进入市场流通。2011年我国小麦商品率为74%,若2012年小麦商品率按此标准,且不考虑临储小麦的投放,则小麦市场流通量占产量的比重仅为54%左右,小麦市场流通量明显少于未进行托市收购的2011年。这成为支持小麦价格上涨最重要的因素。

为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将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了10元,提价幅度达9.8%,高于2012年的提价水平。下一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出台奠定了小麦的底部价格,增强了看涨预期。

2012年小麦饲用消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小麦价格。2012年小麦饲用消费量在3-10月均较大,且月度消费量均高于2011年同期。饲用消费的增长是需求增长,进而推动了麦价上升。

(2)玉米市场。

玉米是养殖业最重要的饲料来源和食品工业的原料,猪肉、鸡蛋等禽畜市场均与玉米价格有较大关联。

1)供给状况。

201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达3 494.9万公顷,较2011年增加了140.7万公顷,增幅为4.2%。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 812万吨,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玉米取代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外部环境有利因素使得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其他粮食作物,促使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上升和种植面积增加。同时,我国玉米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市场进一步打开,各地玉米收购价格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意愿。玉米产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紧张的局面,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同时玉米对小麦的饲料替代作用也会加强。

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达520.8万吨,同比增长197%;进口金额16.9亿美元,同比增加192.1%。中国的玉米进口国包括美国、老挝、泰国、俄罗斯等九个国家,其中美国是最主要的进口国。

2)需求状况。

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据统计,目前国内玉米约有30%作为工业原料,60%作为农业饲料,其余的10%作为口粮和种子。

国人消费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促进了饲料消费,进而引致了玉米需求的增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国人日常饮食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提高了对作为动物饲料的玉米的需求。目前我国每年约消耗1.05亿吨玉米动物饲料和6 000万~7 000万吨以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包括淀粉、柠檬酸和乙醇等。

2012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为25.73万吨,同比增加了89.1%;出口金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7.2%。受干旱气候影响,美国玉米产量下降,进而促进了我国玉米出口增加。

3)价格走势。

2012年1月至8月玉米价格持续上涨,8月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达到全年高点156.69。8月至10月玉米价格持续下跌,11月以来,下跌速度放缓,到12月,玉米收购价格指数跌至147.13,仍略高于年初水平(见图2—5)。

image

图2—5 2012年玉米收购价格走势

整体看来,国内玉米价格维持稳中有涨的态势。受种子成本、人工费用和租地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2012年玉米种植成本继续上涨。首先,2011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推高了2012年玉米种子的价格;其次,据不完全统计,租地费用较2011年上涨了30%左右;最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种植玉米的人工费用上涨。玉米种植成本的上升,增强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同时,近期出台的临储政策也为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

国际市场方面,受干旱气候影响,美国玉米产量下降,阿根廷和巴西农民种植意愿降低,全球玉米供应量下降,促使国内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

(3)稻米市场

稻米是中国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在商品粮中占一半以上。稻米产区遍及全国。

1)供给状况。

2012年稻谷产量20 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同比增加了1.6%;种植面积达30 297千公顷,较2011年增加了240千公顷,增幅为7.9%;每公顷产量达6 743公斤,比2011年增产了55公斤。

2012年粳稻主产区产量增加。2012年粳稻最低收购价再度提高,国家对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实施联技计补,农户粳稻种植积极性继续高涨,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早籼稻再度增产,总产量达3 329万吨,同比增加了1.6%;播种面积576.47万公顷,同比增加了0.3%;单产达5 775公斤/公顷,同比增长了1.4%。中晚籼稻产量保持稳定。

进口方面,2012年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量236.86万吨,同比增长了296.2%;进口金额11.53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82.9%。2)需求状况。

2012年,中国稻谷消费量首次超过2亿吨,达20 150万吨,较2011年增加了310万吨,增幅为1.5%。由于稻谷产量和稻米进口量的增幅均大于稻米需求量增幅,因此年度内稻米结余量仍呈增加态势。

3)价格走势。

2012年1—9月,国内稻谷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参见图2—6)。其中,早籼稻收购均价由2.44元/公斤上涨至2.64元/公斤,累计上涨8.2%,除6月、7月环比下跌外,其他月份均保持环比上涨;晚籼稻收购均价由2.64元/公斤涨至2.68元/公斤,累计上涨1.5%,其价格5月前保持环比上涨,之后连续环比下跌;粳稻收购均价由2.84元/公斤涨至2.96元/公斤,累计上涨4.2%,1—3月持续环比上涨,4月、5月环比持平,6—8月持续环比上涨,9月略有回落,10月后持续环比上涨。

image

图2—6 2012年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走势

稻谷价格一直维持稳中有涨的格局,供求关系和市场调控政策仍然是其价格走势的决定因素。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宣布,我国稻谷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和140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了18元、18元和12元。受此政策影响,2—4月全国稻谷价格小幅上涨。5月是储备稻谷轮出相对集中的时期,市场粮源供应明显增加,尤其是南方,储备籼稻的大量轮出缓解了籼稻供应偏紧的局面,因此,5月三种稻谷全国均价环比持平。从第三季度开始,“籼强粳弱”的格局开始发生反转。7月新季早籼稻上市,收储加工企业倾向于腾出库存,从而使得早稻市场供给增加,早稻价格略有下跌;8月新季早籼稻集中上市,由于其生产成本比2011年有所上升,导致早稻价格不断环比上涨。受进口稻米冲击,5月后晚籼稻价格下跌,9月,收储加工企业又倾向于释放库存以收购新季粳稻,从而再度增加了粳稻市场供给,价格下跌。详情参见图2—7和图2—8。

image

图2—7 2012年早籼稻收购价格走势

image

图2—8 2012年粳稻收购价格走势

2012年1—9月,国内三种主要大米价格保持稳中有涨态势。其中,早籼米批发价由3.68元/公斤涨至3.80元/公斤,累计涨3.3%,其中1—5月保持环比上涨,此后环比下跌,9月环比持平;晚籼米批发价由4.02元/公斤涨至4.12元/公斤,累计涨2.5%,2月环比下跌,3月和4月均环比上涨,此后进入震荡走势;粳米批发价由4.22元/公斤涨至4.62元/公斤,上涨9.5%,各月基本保持了环比上涨态势。

企业成本攀升推动大米价格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大米价格持续上涨。随着货币政策趋于稳健,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国研网工业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6月谷物磨制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涨25.11%,利息支出同比上涨34.04%。2011年,全国24个省份在年内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截至2012年8月,又有17省、市、自治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导致大米加工企业雇工成本不断攀升。2012年上半年,受成本上升影响,谷物磨制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07.24%,其中中型企业亏损增长128.53%,小型企业增长83.12%。农业部稻米预警会商组2012年8月实地调查显示,东北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出现反复,仍有部分企业处于停摆状态。

(二)植物油市场

当前国内植物油消费主要集中在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三大品种上,这三种植物油的消费量约占全部植物油消费量的四分之三。

1.供给状况

2012年中国植物油市场总体上呈现供应宽松的弱势格局。

2012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7 177千公顷,较2011年缩减712千公顷,同比减少11%。大豆产量约1 280万吨,较2011年减少170万吨,同比下降11.6%;油菜播种面积约705万公顷,同比减少4.05%,全年油菜子产量约1 220万吨,同比下降9.13%;花生播种面积约460万公顷,同比增加0.41%。全年花生产量约1 620万吨,同比增长0.96%。

201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三年下滑,主要原因是大豆的比较种植效益低下,大豆与玉米存在争地关系,近年来玉米的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豆,且呈现出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导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和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另外,政府加大力度推广玉米、小麦和稻米作物的种植,间接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同时,种植成本却逐年增加。有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黑龙江大豆每公顷种植成本估计为6 655元,较2011年增长5.2%,其中种子成本上涨25%,化肥价格上涨10%,人工成本上涨27%,租地成本较去年持平。较高的种植成本、较低的种植效益,最终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缩减,产量减少。

2012年全国进口食用植物油总量达845万吨,同比增加28.7%;进口金额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其中,豆油进口量183万吨,同比增加59.7%;进口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2.8%。花生油进口量6.3万吨,同比增加3.1%;进口金额1.5亿美元,同比增加42.8%。棕榈油进口量523万吨,同比增加11.3%;进口金额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菜子油和芥子油进口量117.6万吨,同比增长113.4%;进口金额15.2亿美元,同比增加128.2%。

2.需求状况

中国食用油消费量居全球首位。2012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约3 150万吨,占全球的20%。我国1986年以来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年均增速6.7%。自2004年以来增速逐步放缓,增速维持在2%~3%左右。2012年人均消费量超过20公斤,基本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植物油消费已进入缓慢增长的过程。

出口方面,201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包括棕榈油)出口量约10万吨,同比减少18.2%;出口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豆油、菜子油和芥子、花生油油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较2011年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豆油出口量6.5万吨,较2011年增加27.9%,出口金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39.6%;菜子油和芥子油出口0.7万吨,同比增长102.5%,出口金额0.1亿美元,同比增长99.3%;花生油出口量约0.8万吨,较2011年增长1.5%,出口金额约0.3亿美元,同比增加18.7%。

3.价格走势

2012年国内植物油价格高位运行。豆油价格震荡走高,花生油、菜子油价格呈相似趋势,1—3月基本保持稳定,此后大幅增长,10月后保持增长态势,增速明显放缓(见图2—9、图2—10、图2—11和图2—12)。调和油零售价格1—3月略有下跌,3月以来持续增长,其中7—9月增速较快。

image

图2—9 2012年豆油零售价格走势

image

图2—10 2012年花生油零售价格走势

image

图2—11 2012年菜子油零售价格走势

image

图2—12 2012年调和油零售价格走势

2012年,由于1月份进口大豆较为集中,食用油批发价在1月、2月呈缓慢上升走势。同时由于卖场节前库存较大,节后转入消费淡季,市场供大于求情况出现,各食用油商开始降价促销,使得豆油价格弱势下跌,从1月的12.12元/升降至2月的12.09元/升,此后食用油零售价格继续保持爬行。

6月,国家为稳定油脂市场,约谈食用油脂生产主导企业,进行豆油限价管理,豆油行情受政策性因素影响,价格开始下滑。另外,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消费者对食用油需求逐渐降低,加之豆油不耐贮藏,进而导致价格持续下滑。

10月以来豆油价格下跌,主要原因在于“错判行情”。受2012年第四季度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分析报告影响,国内各港口采购大豆数量过多。中国榨油企业80%的大豆均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导致中国的大豆价格受国际期市影响明显。9月受美国干旱天气影响,国际权威豆油研究机构出具的第四季度大豆期货预测分析认为,美国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市场供需偏紧,后市价格大幅上涨。为抓住此轮行情,国内各港口超预算采购大量大豆,10月最多时库存总量达到了600万吨,比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量多出了近一倍。但第四季度国际大豆产量基本未受美国干旱天气因素影响,市场供给旺盛,国际油脂油料震荡下行,进口大豆价格出现回落,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在下降,所以大豆油批发价随之走低。受国际大豆期货价格持续震荡下调影响,且国内新产大豆供应量充足,食用油价格下跌。此外,国际现货市场食用油的购买力总体偏弱,短期内食用油市场行情仍继续低位震荡徘徊。

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秋粮收购通知。其中大豆临时收储价格敲定为2.3元/斤,折合4 600元/吨,上调幅度为历年之最,达600元/吨。临储收购价大涨使得大豆市场底部受支撑,11月和12月豆油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豆油零售价格分别为12.39元/升、12.38元/升。

(三)禽畜肉类市场

禽畜肉类市场价格监测主要涵盖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以及鸡蛋等产品的供给、需求情况,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1.供给状况

201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约7.1亿头,同比增加4%,全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为5.3亿头和4 08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和6%。2012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的同比增幅高于近十年生猪出栏量的同比增幅,表明我国生猪市场供应大于需求。

2.需求状况

我国居民的肉类食品消费以猪肉为主。居民猪肉消费占肉类总消费量的47.8%,家禽占21%,牛肉占4.3%,禽蛋、水产、羊肉的比例则分别是13.3%、13.0%和0.6%。出口方面,2012年我国肉类出口量明显减少。2012年,我国肉及杂碎出口37.7万吨,同比下降10.7%;出口金额20.8亿美元,同比减少4.5%。其中猪肉出口6.6万吨,同比减少17.9%;出口金额3亿美元,同比下降9.5%。牛肉出口1.2万吨,较2011年减少44.5%;出口金额0.8亿美元,同比减少32.6%。冻鸡出口9万吨,同比减少17.6%,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同比缩减17.2%。

3.价格走势

2012年上半年,由于生猪出栏量较高,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从年初的24.48元/公斤跌至19.9元/公斤。8月份,猪肉价格有小幅上涨,此后保持缓慢爬升态势(见图2—13)。

image

图2—13 2012年鲜猪肉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全国牛肉价格整体呈上涨走势,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较2011年同期上涨了40%~50%(参见图2—14)。居民对牛肉的需求增长,牛饲养量减少,造成牛源紧张从而推动了牛肉价格大涨。同时,由于牛的饲养周期较长,牛源紧张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扭转。

image

图2—14 2012年鲜牛肉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1—5月年鸡肉价格持续下跌,从年初的18.65元/公斤持续跌至全年最低的18.55元/公斤。几乎整个肉鸡养殖行业都处于长期持续亏损状态,尽管鸡苗价格在5月中旬以前高位运行,但部分肉鸡屠宰加工企业也是长期处于大库存高压之下的低价缓慢走货的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状态。受疫情和行情的双重影响,部分小型饲料厂和兽药厂在生存和经营中都步履维艰甚至濒临破产。6—9月份疫情的压力随季节变迁而略有缓解,生产指标好转。中秋节、国庆节、十八大等使得市场需求扩大,促使鸡肉价格小幅上涨。10月以来,气候变化,季节转换,进入业内人士所称的“肉鸡养殖的严冬”,肉鸡价格反转下跌(见图2—15)。

image

图2—15 2012年肉鸡零售价格走势

2012年上半年鸡蛋价格持续下跌。2011年蛋鸡补栏量过大,到2012年上半年正赶上蛋鸡产蛋的高峰期,鸡蛋充裕,供大于求,鸡蛋价格自2012年1月后持续下降,从9.73元/公斤跌至8.79元/公斤,创全年最低(见图2—16)。饲料价格下降,使养殖成本出现降低空间。2012年1月份,玉米平均价格为2.21元/公斤,环比下降3.07%。2月以后,玉米平均价格继续下降。部分市民家中还存储鸡蛋,购买力下降;同时,部分企业还未大面积开工,鸡蛋消费市场还未全面启动。

image

图2—16 2012年鸡蛋零售价格走势

下半年,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临近,鸡蛋需求旺季的到来,部分蛋商开始备货,鸡蛋收购量增加。但与此同时,鸡蛋产量遭遇低谷。据悉,部分养鸡户因亏损被迫宰杀蛋鸡,减少蛋鸡存栏量,导致鸡蛋产量下降。而随着气温持续走高,蛋鸡进食量下降,产蛋量下降。夏季消费者饮食偏清淡,而蔬菜价格同比偏高,使得鸡蛋替代效应增强,鸡蛋需求进一步增加,造成价格进一步走高,2012年9月涨至全年最高点10.31元/公斤。

(四)水果、蔬菜市场

2012年水果、蔬菜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水果蔬菜价格与2011年相比,较为平稳。

1.水果市场

(1)供给状况。

近年来,我国水果生产面积稳中有增,产量稳步提高。2012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约1 322万公顷,同比增加1.2%,产量约1.51亿吨,同比增加6.6%。

进口方面,2012年全国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量约330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金额36.7亿美元,同比增加25.3%。

(2)需求状况。

中国是世界水果的主要生产大国,但人均消费量不高,水果的季节性需求变化明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消费新鲜水果,对于时令水果的需求量较高,水果需求也随着各种水果不同的上市时间而变化。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进口水果和精品水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尤其在节日前后增长明显。

出口方面,2012年我国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量304万吨,较2011年增加5.4%;出口金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3)价格走势。

受季节因素和天气情况的影响果蔬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12年水果平均价格基本与2011年一致。其中苹果平均批发价格为7.13元/公斤,较2011年小幅增长,增幅为4.13%;西瓜和香蕉平均批发价格均小幅下降,分别为3.4元/公斤、4.37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3.14%、4.33%。

2012年苹果批发价格基本稳定,批发价格保持在7元/公斤上下浮动。11月有小幅下跌,环比下降4%,跌至6.86元/公斤,创全年最低价(见图2—17)。

image

图2—17 2012年苹果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西瓜批发价格走势与2011年基本一致,由于西瓜季节性较强,全年价格波动较大。全年平均批发价格为3.4元/公斤,较2011年下降3.14%。3月西瓜批发价格创全年最高,达4.89元/公斤,8月创全年最低2.03元/公斤(见图2—18)。

image

图2—18 2012年西瓜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香蕉价格相对于2011年而言相对稳定。1月香蕉批发价格处于4.89元/公斤,2月涨至全年最高4.91元/公斤,此后,香蕉价格缓慢下跌,跌至8月全年最低价,3.92元/公斤(见图2—19)。

image

图2—19 2012年香蕉批发价格走势

2.蔬菜市场

2012年全国蔬菜总体供求平衡,但也呈现出结构性、区域性和阶段性不平衡。

(1)供给状况。

2012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 998万公顷,同比增长2.0%;产量达6.97亿吨,同比增长3.0%。

进口方面,2012年全年蔬菜进口量较2011年明显增加,达20万吨。

(2)需求状况。

我国人均蔬菜拥有量达世界第一,每人每年370公斤。2012年蔬菜消费除节日性增加与季节性变化外,需求总量基本平稳。随着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蔬菜消费进一步升级。绿色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鲜切蔬菜进入各大超市,并引导了未来蔬菜消费的新方向。

出口方面,2012年全国蔬菜出口485万吨,同比减少4%;出口金额31.8亿美元,同比缩减20%。

2012年3月1日起,国家对规定的蔬菜产品由原先的出口退税政策改为统一执行出口免税政策。从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蔬菜出口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但由于出口退税新政策未给予一定的过渡期,大多数蔬菜出口企业为应对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带来的出口成本上升,只能采取对外提价或对内压价的措施。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短期内国外客户难以接受价格的上涨,我国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3)价格走势。

2012年,由于季节因素和我国农产品定价机制,我国蔬菜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整体水平一直居高不下,蔬菜均价同比2011年上涨4.2%,“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一直维持在182~204之间,与2011年价格指数的波动区间相近(见图2—20)。2012年以来,农业部通过强化质量监管、加强产销衔接,有力保障了主要“菜篮子”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运行。

image

图2—20 2012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2012年上半年,蒜头价格走高。一方面,由于天气条件不利,大蒜有所减产,市场供应偏紧,使得蒜价上涨。2011年大蒜种植季节雨水过大、土地肥料流失下渗,影响了大蒜幼苗的生长,加之2012年春季低温天气较长,春末大蒜膨胀期持续高温等,造成大蒜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从而推高了蒜头价格。另一方面,减产信息被放大,推高了市场对蒜价的看涨预期,引发了大量囤积炒作行为,最终推高了蒜价。

2012年下半年,蒜头价格逐渐回落,并趋于稳定。受蒜头价格高企的影响,7月中旬以前大蒜市场交易十分低迷,几乎呈有价无市的局面。据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市场交易量较2011年同期减少了50%左右。鲜蒜交易量大幅下降,削弱了蒜价的看涨预期。2012年全国蒜头种植面积约800万亩,较2011年基本持平,虽受到不利天气影响,但全年总产量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大蒜相继上市,蒜价逐渐回落(见图2—21)。

image

图2—21 2012年蒜头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大白菜平均批发价为1.43元/公斤,较2011年增加了0.27元/公斤,增幅为23.6%。2012年第一季度,白菜批发价为1.32元/公斤,同比增长42.6%;第二季度,大白菜批发价达1.77元/公斤,环比上涨34.7%,较2011年同期上涨39.27%;第三季度,大白菜批发价小幅下跌至1.63元/公斤,环比下跌8.27%;第四季度大幅下跌至1.02元/公斤,环比下跌37.3%,但较2011年同期价格上涨5.88%(见图2—22)。

image

图2—22 2012年大白菜批发价格走势

2012年,我国北方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蔬菜生产周期拉长,尤其是叶类蔬菜上市时间普遍推迟了20天左右,产量也受到较大影响;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东南地区持续阴雨,不利于蔬菜生产,我国蔬菜市场供应总体偏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随着部分地区不利天气条件的改善,蔬菜生产供应恢复正常。第三季度,北方气温不断回升,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夏令蔬菜大量上市,我国蔬菜价格整体呈季节性回落态势。

(五)水产市场

我国水产品主要包括淡水产品、海水产品以及少量野外捕捞产品。我国水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基于国内消费需求强劲、深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以及出口市场拉动较大等方面因素。

1.供给状况

2012年水产品总产量5 611万吨,增长4.4%。水产行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全年渔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 012元,比2011年增加1 049元,增长了11.7%。

进口方面,全年全国水产品进口量约为810万吨,同比增长15%;进口额约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

2.需求状况

我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年人均消费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产消费东部地区远高于西部地区,城市居民消费高于农村居民消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水产品贸易的发展,我国的水产品市场需求逐年旺盛。

2012年我国海水产品出口368万吨,同比减少2.3%;出口金额181.2亿美元,同比增加6.8%。

2012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国内通胀压力增大,原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加大了出口水产品的成本。与此同时,泰国、越南、厄瓜多尔和印度等国家的出口水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抢占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导致我国出口水产品的订单有所减少。而人民币对美元的不断升值,又大大降低了出口水产品的利润。

3.价格走势

总体来看,2012年水产品价格较2011年全线上涨。海洋渔业资源萎缩,部分省份将水库水源作为饮用水源,取缔水库养鱼,同时水产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导致水产品价格上涨。燃油、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增加也推动了水产品价格的上涨。2012年上半年,受生产成本推动和通胀影响,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下半年,由于供应量增加,水产价格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年末,气温降低,水产品上市量逐渐减少,湖北、江西等地区进入传统腌制季节,水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水产品价格回升。

2012上半年由于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和2011年旱灾造成大宗淡水产品减少的影响,淡水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大宗淡水鱼方面,2012年上半年淡水鱼类投苗积极,大规格鱼种投放显著增加。随着大宗淡水鱼上市量持续增加,价格环比回落。

2012年上半年鲢鱼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由于供应量增加,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全年平均价格为9.8元/公斤,同比上涨15%。长期以来鲢鱼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6~7元,是最为廉价的大宗淡水鱼(见图2—23)。但受成本推动的影响,近两年全国大宗淡水鱼价格普遍上涨,鲢鱼也不例外。

image

图2—23 2012年鲢鱼批发价格走势

目前我国罗非鱼半数以上用于出口,价格受出口影响较大。2012年上半年罗非鱼出口形势较差,主产区塘边收购价格从年初就开始持续下降,其中海南罗非鱼价格降幅尤为明显。国内市场销售的罗非鱼数量有限,虽然其价格也受到出口形势低迷的影响,但总体仍较为平稳,5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上升,活鱼运输成本增加,罗非鱼市场批发价格也有所提高。

海产品方面,2012年上半年价格全线上涨,下半年,由于油价等生产成本回调,海水捕捞生产增加,市场供应量有所提高,海产品价格涨幅有所下降,但受资源制约和成本推动的影响,全年价格仍高于2011年。

2012年,大带鱼平均批发价格为29.96元/公斤,同比增长13.88%。上半年,大带鱼平均价格为30.35元/公斤,同比上涨18.7%;下半年,受供应量增加影响,价格小幅回落,均价为29.58元/公斤,同比上涨9.78%(见图2—24)。

image

图2—24 2012年大带鱼批发价格走势

(六)奶制品市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城镇居民对奶制品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奶制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1.供给状况

2012年全国乳制品产量约2 260万吨,较2011年略有增长,增幅约5%。增长速度较2011年明显放缓。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乳制品产量达1 816.2万吨,同比增长4.90%。其中,液体乳产量1 538.7万吨,同比增长5.08%,占全国乳制品总产量的84.72%。从各省(市、区)的产量来看,2012年1—9月,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的产量达243.37万吨,同比下降12.67%,占全国总产量的13.40%。紧随其后的是山东省、河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占总产量的11.38%、10.55%和7.18%。

进口方面,2012年中国乳制品进口大幅增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8月,我国已进口乳制品超过80万吨,同比增长28.4%,逼近2011年全年98万吨的进口总量。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海外进口量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5%以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高端国产奶粉市场份额明显缩减,进口奶粉市场份额大幅增加,洋奶粉品牌在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总额的比例从40%提升至60%~65%,在一、二线城市更是占领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为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同比增长121%;2010年增长至48万吨,同比增长55%;2011年则达到98万吨的高位,2012年全年进口量再创新高。

2.需求状况

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居民乳制品消费量明显上升。但人均液态奶消费量远低于欧、美、日等国,也不及印度、巴西和俄罗斯。

按城乡结构划分,城镇居民的乳制品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农村乳制品市场呈现增长状态。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乳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乳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的特点。

从需求的产品结构上看,液态奶的需求量趋于平稳略有波动,酸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城镇居民鲜奶人均消费达14千克,处于阶段性饱和状态;对酸奶等营养附加值较高的奶品的需求快速上升,产品结构需求的提升促进了乳品消费量的增长。

3.价格走势

2012年乳制品价格总体上涨。有数据显示,2012年,玉米、豆粕价格不断上涨,奶农的饲养成本不断增加,其中精饲料价格上涨了6%,粗饲料上涨了8%,另外人工成本上涨了5%。原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提高是推动乳制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国际牧场联盟公布的全球奶价显示2012年9月原料奶价格为2.49元/千克,中国奶价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2年,牛奶平均零售价格为9.07元/升,较2011年增加0.56元,同比增长6.62%(参见图2—25);酸奶全年平均零售价为12.11元/公斤,较2011年上涨1.02元/公斤,涨幅为9.23%(参见图2—26)。

image

图2—25 2012年牛奶零售价格走势

image

图2—26 2012酸奶零售价格走势

2012年第二季度,牛奶平均售价为9.03元/升,较第一季度的9.00元/升上涨了0.26%,基本保持平稳。第三季度以来,牛奶价格加速上涨,第三季度牛奶平均售价为9.09元/升,环比上涨0.7%;第四季度,牛奶平均零售价为9.18元/升,环比上涨0.95%。第四季度是奶牛产奶量的淡季,奶牛饲养量偏少,原奶供应偏低。每年的5—9月份是奶牛产量比较高的时节,而冬季的奶牛产奶量不到之前的一半。除此之外,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也是牛奶价格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