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老陶无意中提到的“灌不满的池子”并非莫名的脑洞,而是《列子.汤问》中的“大壑归墟”。传闻上自银河九天,下至四海八荒之水最终的归宿都在与此,却永远灌不满
老陶头怀疑洞天之水通归墟由来已久,这个类似于“四维空间”的命题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克莱因瓶”。
陶渊明的前世今生都是个闲散之人,凡事追根究底并非他的本性。但是近来发生的事情太多,再次激发起了老头探秘洞天的兴致。
首先他觉得鲤宪的命太苦,一个快乐的少年郎为何背负起越来越多的包袱。其次是那个神秘客屡屡出的难题让老陶头不爽,一千多岁还让人牵着鼻子走确实丢人!
老陶头隐隐产生一个预感——一切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八百里洞天!甚至可以这么说,搞不清五万八千年前的“洞天沉没事件”,所有人终将被神秘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鲤宪听到这里不免糊涂:
“您二老的北山温泉探源之旅结果如何?为何会无果而终,却突然出现在此地?”
老陶头听罢哈哈大笑:
“本来真以为无果而终了,结果碰上了你们算是柳暗花明!”
龙sir也好奇了起来:
“敢问五柳先生此话怎讲?”
不等老陶头开口,老刘头插话了:
“别听这老陶头瞎白活了,我来把他的屁话翻译成人话吧!说白了就是故弄玄虚要找什么归墟大壑,不懂装懂还硬是要逞强。要不是遇见了你们,我俩估计都不知道这是哪里,更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龙sir一听来了兴趣:
“照这么说您二佬可没有白折腾,起码证明了桃源洞天与灵童院这两处秘境是暗通的!”
鲤宪也兴奋了起来:
“没错!快快给我们讲讲细节……”
出乎预料的是,东篱二老居然都摇起了头来:
“真的没啥好说的!归墟是没找到,就是找到了一个会呼吸的山洞罢了……”
会呼吸的洞?这回真的轮到鲤宪和龙sir糊涂了。老陶头比较务实,三两句话搞清楚了鲤宪和龙sir来此的目的,当机立断道:
“我们遇到的怪事儿一两句说不清!总而言之,我们俩就是被一个会‘呼吸的洞’给吸到此地的。眼下我觉得还是尽快找到三个孩子!就算鲤小囡身怀绝技,鲤小天想必也是虎父无犬子,可是毕竟跑丢了的是三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不怕他们有危险,也要避免他们惹出塌天大祸啊!”
外人都这么说了,鲤宪这个当事人总不能把妹妹安危置之度外吧。更何况东篱二老的出现让一个大问题迎刃而解——探索秘境的交通工具!
两个人相继跳上桃木扁舟,老刘头爷孙俩扳桨摇橹向着迷雾深处进发!尽管湖面平滑如镜,似乎看不到丝毫凶险之处。然而一切恐惧都源自于未知,那片被迷雾锁住的秘境还是不免让人心怀忐忑。
大家担心的都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思。鲤宪自然想知道鲤小囡究竟背着自己搞什么鬼?龙sir顺理成章地更加关心鲤泽天的一举一动。老刘头不会想那么多,干就完了!众人之中老陶头的想法尤其值得一提……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脍炙人口的五律《饮酒》让老陶头从一介隐退的小吏跻身千古大儒。不过影响力更大的自然还是《桃花源记》,寥寥数百字便让他足以比肩苏东坡!
大丈夫在世能成为立身、立德、立言的“三立完人”足以慰平生,然而谁也不知道老陶头还有个心事。
当初找到八百里桃源洞天全凭一本《五岳真形图》,说是天下名山大川,福地洞天均是通过千孔万窍连接。自己小试牛刀一把,居然误打误撞真的找到了一处福地洞天。
不但自己在这八百里洞天修成大神,《桃花源记》更是脍炙人口。然而仔细想来,这里面其实颇多遗憾。
首先是他创作《桃花源记》的初衷完全被曲解!毕竟自己的探索是浅尝辄止,他原本是期待通过这篇奇文激发世人对秘境的探索。
然而经过一些蠢才的穿凿附会,后世子孙曲解了老陶头的良苦用心。《桃花源记》竟被解读为陶渊明官场不得志,所以用乌托邦式的桃源来抒发内心的愤懑。
一篇趣味横生的探幽奇文居然与《饮酒》一样被认为是“酒后发发牢骚“,这下就尴尬了……
时光一天天过去,五柳先生在东篱境也呆烦了。闲暇之余,他偶尔想起一些事情会毛骨悚然:
这里究竟是一处福地洞天,还是圈禁自己的牢笼?所谓福地洞天和阴曹地府有啥区别?不都是驱魂渡鬼的吗?
老刘头如同“黑白无常”似的出去勾魂,自己如同阎罗王似的坐镇十殿。每个小鬼最终的归宿掌握在老祖宗手上,如同”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
老陶头倒不是自己吓唬自己,而是想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究竟自己是跌入了一场幻境,还是开启了一片新洞天?
五柳先生原本是个积极入世之人。他笔下“鸡犬之声相闻”的桃花源是一个大美共和之地,绝非苟且藏身,消极避世的地方!他绝不期待后人的想象力停步于此,更不期待《桃花源记》成为秘境探索的千古绝唱。
纯粹的文人有个共同的缺点——死心眼!然而这同时也是他们共同的优点。他们坚信天道可悟,不愿意成为思想的奴隶,说白了就是“我的命运我做主”!
他们宁可像盘古大神那样身形俱灭,也不愿意做“怒触不周山而死”的共工。因为同样是死,好歹老子要当一回创始大神!
这种高远的境界可不是一般的小文人可以理解,“朝闻道,夕可死”都不足以颂扬这种伟大的理想。
老陶头气定神闲地背手垂立船头,船行至水深之处依旧波澜不惊。一个被千古迷雾锁定的秘境即将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