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营养供给与平衡膳食

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因此大多数妇女都要进入哺乳期。哺乳期是指产后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一般长10个月至1年。哺乳期妇女一方面需要继续补充妊娠和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储备,以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则要储备能量以分泌乳汁,喂养婴儿。如果母体营养不足,不但严重影响母体健康,而且势必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膳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这样既可防止母体过于消耗自身能量贮备,也有利于母亲分泌高质量的乳汁。总体而言,乳母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都相对增加,为此必须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合理搭配,使之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以下是哺乳期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情况:

热能

乳母热能需要较非哺乳母亲高,所需热能的多少与其分泌的乳量有关。我国妇女泌乳量一般为850毫升/日,为此除每日总摄入热能外还需另加3138千焦,其中628千焦为合成乳汁及泌乳排乳所需,另外2510千焦为乳汁成分所需。健康妇女整个妊娠期间,在无水肿的情况下,平均增重l2.5千克,其中约4千克为体内贮存的脂肪,这将为哺乳期的前3个月提供1255千焦热量,其余所需热量由膳食补充。哺乳期食欲好坏是衡量食物摄入量的较好标准,而在哺乳期节食减肥对泌乳有一定干扰作用,严格限食应延至断奶后更恰当。

蛋白质

母体对蛋白质的摄取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一旦膳食中蛋白的含量不足,乳汁的分泌量及蛋白质含量就会明显减少。为促进乳汁分泌,母亲必须摄取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另外,泌乳过程使组织中氮代谢加速。产后一个月内,虽摄入常量蛋白质,产妇仍可呈现负氮平衡,故产褥期要大量补给蛋白质。体内较多的蛋白质贮存能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量。全天乳中共含蛋白质约12.8克,考虑到膳食蛋白质利用的差异,有些食物蛋白质利用较低,再考虑个体差异,我国规定每日乳母应增加25克蛋白质。哺乳期除摄入动物蛋白食品外,还应充分利用大豆制品。

脂肪

脂类与婴儿脑发育有关,其中类脂质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别重要,必需脂肪酸还有增加乳汁分泌的作用。人乳中脂肪含量变化很大,小儿吮乳活动可使乳中脂肪含量增加,哺乳后,乳中脂肪量为哺乳前的三倍。一般来说,如果母体内的热能平衡,乳汁中的脂肪酸和膳食中的脂肪酸含量是相似的。如果脂肪摄取不足,机体就要动用母体内储备的脂肪,从而影响体内平衡。因此,母亲的膳食中必须要有适量的脂类。正常情况下,哺乳期母亲脂肪的摄取量按每千克体重l克为宜。

维生素

哺乳期各种维生素的摄入必须相应增加。脂溶性维生素中,只有维生素A能有少量通过乳腺,如乳母膳食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乳汁也能含有足够的维生素A。但膳食中维生素A转移到乳汁中的量有一定限度,越过这一限度,乳母虽然摄入大量的维生素A,也不能使乳汁中含量按比例增加。维生素D则几乎完全不能通过乳腺,故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婴儿必须多晒太阳或补充鱼肝油及其他维生素D制剂。乳母膳食中每日应供给维生素A3900国际单位或胡萝卜素7毫克。水溶性维生素大多可通过乳腺,但乳腺能控制调节其通过乳腺的量。当口服大量维生素C时,乳汁中维生素C含量也增加,但到一定饱和点时,再增加膳食中维生素C也不能使乳汁中的含量继续升高。我国乳母维生素C供给标准为150毫克。乳母膳食中若有大量维生素B1存在,乳汁中也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如乳母缺乏维生素B1,在乳汁中也易能反映出来。所以患脚气病的乳母,婴儿也患脚气病。膳食中的硫胺素转为乳汁中的硫胺素时,其效率仅有50%,所以乳母对硫胺素的需要量较高,我国建议供给量在正常的基础上增加0.5毫克。烟酸及核黄素皆能自由通过乳腺。我国暂定标准分别为在正常供给量基础上增加0.5毫克。

无机盐

膳食中钙含量增加乳汁中钙量稍增。乳母的钙供给不足就会动用体内贮备,以维持乳汁中含钙量。乳汁分泌量高时,每日需2克以上的钙和充足的维生素D方能维持钙平衡。故乳母除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外,也可用钙剂,骨粉等补充。而人乳中铁、铜含量极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乳母膳食中应多供应富含铁的食物,婴儿在4~6月应逐渐添加鸡蛋黄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水和母亲乳汁的分泌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哺乳期水分摄入不足,母亲乳汁的分泌就会减少。尤其在刚生产的几天内,要多吃流质食物,如肉汤、骨头汤,各种粥类,以补充水分。

以上营养素均为哺乳期至关重要的元素,需要在日常膳食中摄入,以保持各种营养素的平衡,进而保证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