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全
- 蔡向红
- 4612字
- 2021-03-23 18:30:46
冬季饮食
冬季饮食的基本原则
严冬季节,寒气逼人,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能消耗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基础代谢增强,出现寒战及其他不随意运动、防寒服装负担及其限制活动所引起的能代谢率上升所致,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谢方面的证明,如甲状腺功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提高氧的摄取量等。热能消耗增高的幅度则常因实际曝寒情况而有较大出入。专家们认为,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产热营养素的适宜比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分别占13%~15%、25%~35%和60%~70%为宜。即是说,蛋白质供应量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无机盐类供应量,应保持常温下需要量略高一些。维生素的供应,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入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如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
严寒时节饮食的御寒要领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雨雪纷飞,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的首选便是增添衣物。增添保暖的衣物虽然能起到保暖御寒的作用,但它只是挡住人体的部分热量不向外泄散而已。若能合理地选择食物,则能调节人体的功能,在体内增加产热机制,抗御寒冷的效果会更好。
一、御寒食物
富含热量的食物
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成分中,脂肪乃产热佼佼者,相当于其他两种的两倍多。狗肉、牛肉、羊肉等畜肉就是这样的食品,可适当多吃一些。
富含碘的食物
人脖子前正中的甲状腺分泌一种叫作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它能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增加热量,并使皮肤血液循环加快,产生暖和感觉。多吃些海带、鱼虾、牡蛎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乃提高御寒能力的窍门之一。
富含铁质的食物
试验证实:贫血妇女的体温较血色素正常的妇女低0.7℃,产热量13%,新陈代谢明显降低。当补足铁质,体内铁含量恢复正常后,上述差异即消失。因此,那些较一般人更怕冷者,特别是妇女,应想到缺铁的可能。冬天多吃些动物血、蛋黄、菠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抗寒。
菠菜根与皮
将菠菜根与皮等丢弃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营养损失。原来,像胡萝卜等蔬菜的根、皮部分含有大量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维持人的健康、增强御寒能力的珍品。例如,人体缺锌就产生冷感,因此,食用蔬菜时不要削皮,可在锅里慢火煮,然后连汤一起食用,以尽其保健之功能。
另外,北方人往往喜欢以酒御寒,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饮酒后,身体确有热乎乎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在体内氧化时可以产生部分热量,但远不是酒后感到发热的原因。酒后自觉暖和的原因还在于酒精能加速心跳,促进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使得身体内部的热量易于散发到身体表面,所以饮酒后就有一种暖和感觉。这种感觉只是短暂的,当酒的作用过后,身体因散失了很多的热量,会觉得更加寒冷。所以,冬季经常在野外作业的人,平时宜进食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野外工作时较多的热量的消耗。所以,饮酒御寒是不可取的。
二、冬季御寒粥
中医认为,在寒冬最宜食用搭配温补之品的御寒粥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现介绍几款御寒粥如下,供参考选用。
羊肉粥
用料标准:鲜瘦羊肉250克,萝卜1个,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鲜瘦羊肉250克,洗净后切成小块与1个萝卜同炖,去膻味,然后取出萝卜,放入大米150克煮粥食之。
功效分析:此粥能温暖脾胃,补益气血,适于老年人及气血亏虚、体弱、畏寒怕冷者食用。
牛肉粥
用料标准:鲜牛肉100克,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鲜牛肉100克,洗净后切成薄片,与大米150克煮成粥同食。或将切成薄片的牛肉调味后投入沸粥中稍煮即食,味道鲜美。
功效分析:可养胃益脾、补气生血。对于气血不足的体弱畏寒、筋骨酸软或气虚自汗者,有很好的疗效。
虾米粥
制作方法:取虾米25克与大米150克同煮为粥食之。
功效分析:能补肾壮阳,最适宜于冬季肾阳虚所致的阳痿、早泄、畏寒体乏者食用。
鲢鱼肉粥
用料标准:鲢鱼肉150克,大米150克,姜丝少许。
制作方法:去骨的鲢鱼肉150克切片,拌盐加少许姜丝,投入150克大米煮成的粥中煮沸片刻,趁热食之。
功效分析:可温补脾胃,通络散寒,适宜于脾胃阳虚或气虚者食用。
海参粥
用料标准:海参2只,大枣10枚,小米100克,盐少许。
制作方法:取发透的海参两只,切片加10枚大枣与米煮粥,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分析:有养胃健脾、补肾益血、暖背祛寒作用。
韭菜粥
用料标准:韭菜100克,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将韭菜切碎与大米煮成粥食之。
功效分析:可助阳暖下,补中通经。阳气虚和腰膝酸冷者食用效果较佳。
栗子粥
用料标准:板栗10枚,大米150克。
制作方法:取板栗10枚,剥壳与米煮粥而食。
功效分析:适宜于肾寒肾虚、腰膝无力者食用,可增加机体所需热量,增强御寒能力。
人参粥
用料标准:人参末3克,冰糖适量,粳米60克。
制作方法:取以上用料同入砂锅煮粥。
功效分析:在冬季早餐食用,可益元气,补五脏,抗衰老。吃此粥期间不宜吃萝卜、喝茶。
冬季是养肾的季节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的五行是木、火、土、金、水,而与五行相对应的五季是春、夏、长夏、秋、冬。不同季节所需重点保养的脏器也有所不同,即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季就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这里的“肾”是中医学的概念,它与现代医学中的肾脏既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在形态上,中医所指的肾和现代医学的肾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在功能方面,中医的肾则有其特殊的含义。中医认为肾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即所谓的“肾主藏精”,二是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这一功能是通过肾阳和肾阴来实现的。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为强调肾阳的重要性,古代医家称其为“真阳”“元阳”或“真火”,并常以太阳来比喻肾阳。如果肾阳不足,则全身的新陈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感到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人们常把这种情况叫作“火力不足”。肾阴对人体起滋润、濡养作用,古代医家称其为“真阴”“元阴”或“真水”,肾阴和肾阳的作用相反,互相制约,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起着调节作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中医还认为,肾主水液代谢,“肾阳为开”,“肾阴为合”,阴阳平衡,尿液排出适量正常,阴阳失衡,开合失调,导致人体排尿失常,冬季寒盛阳虚,则见尿液增多。
故冬季对肾的养护要围绕“水”字,以滋肾水为保健中心。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儿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如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苦菜、杏、荸荠、杏仁、胡柚、曼橘、荞麦、莜麦、咖啡、黄连、茶、橘子皮等,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
冬季进补的注意事项
冬季进补是我国几千年来用以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在寒冷的冬季,人体如同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和具有强壮作用的补品也容易被吸收而贮藏起来,于是冬三月成为公认的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民间俗语称:“三九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不仅表明老百姓知道要冬补,而且还知道为什么要冬补,冬补不只是为了冬天的健康,而更主要的是为了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辨证进补
其实,补和泻都是中医的治法,若身体有虚症,进补是需要的(“虚则补之”);若身体有实症,就不能补,而需要泻(“实则泻之”)。所以只有“虚”的人才需要补,你若不“虚”,就不要赶时髦、追潮流了。对补的科学态度应是:不无故进补,因人进补,因时进补和对症进补。无病体健之人,若贸然进补反易导致机体充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那么,怎样知道自己虚不虚呢?也可以凭自己的感觉自测,但不准确。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找个有经验的中医师诊断一下,再决定补不补或怎样补。下面提供自测资料供参考。
“虚”有四种: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故需辨证进补。主要指标是:
(1)补气
症状:呼吸气短、语声低微、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自汗、尿频或失禁、舌淡苔少、脉虚无力等为气虚症。补品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茯苓、陈皮、黄精、炙甘草、大枣、饴糖等。
(2)补血
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为“血虚症”,补品可选用熟地、当归、首乌、紫河车、阿胶、白芍、桂圆、桑葚子等。
(3)补阳
症状:畏寒肢冷、口不渴、面白自汗、食欲不振、虚喘、五更泄或溏泄、尿清长、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腿酸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等为“阳虚症”。补品可选用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胶、仙茅、苁蓉、冬虫夏草、胡桃肉等。
(4)补阴
症状: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不眠、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尿少色黄、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为“阴虚症”。补品可选用生熟地、天冬、枸杞、沙参、玉竹、龟板胶、鳖甲胶、银耳、百合、蛤蟆油等。
冬季食补更重要
不要以为唯有补药才是补,对大多数人来说,冬季食补更为重要。为适应冬季“藏”的特点,选用有营养价值的天然食物,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药食同源”,许多食品在冬季便具有药疗功效。冬季宜作食补的滋补性食品多,不易腐败,人体的吸收、利用功能也好,故期望以“食”健身者愈来愈多,滋补性食品大多性平,没有副作用。萝卜的营养价值相当高,是佳肴,也是良药。民间广泛流行的说法是:“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季应常吃萝卜。其他如蔬菜、木耳、银耳、梨、葡萄、柿子、香蕉等时新蔬菜瓜果也要经常吃些,但食补也不宜过量。冬季同时还要适量增加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常吃些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乳类、豆制品、藕等。老人冬季常食粥也大有好处。
以药养生不足取
出于人们对营养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高,开发出不少“营养药”或“补药”,对这类药物如何看待,药理学家认为: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根本就没有“补药”这一类。有的药品虽然的确含有某种能够改善人体某一方面功能的成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药物能够满足人体的全面需要,也没有哪一种药物能够全面改善或提高人体的功能。用药不当会损害健康,药品与营养性的滋补品、保健品不同,药品有严格的剂量限制,所以把药品当补品就不科学了。所谓营养药物是否真能起到营养保健作用,尚需研究,过分宣扬药物的营养作用很容易导致滥补,滥补的后果是导致营养失衡,严重时还会带来药源性疾病。
冬补应先补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切虚弱多半从脾胃开始。故冬补应从脾胃入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脾胃健旺才能消化吸收,达到进补的目的,俗称“引补”,亦称“底补”。用一些性质平和之物来调理脾胃,如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八珍糕、茯苓饼、桂圆汤、红枣炖肘子等,这些平补、缓补之物,使脾胃功能逐渐健旺起来,然后再根据气、血、阴、阳、偏虚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补品,方可收到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