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自我激励:创造奇迹的阶梯

自我激励就是给自己一个希望

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见一个道士,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方可打开这张药方。在这之前,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个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弹唱为生。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弹断了第一千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迫不及待地将那张一直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着的是什么药材,好医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药方来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就是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53年他就如此活了下来。

这位老了的盲眼艺人,没有把这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儿。他将这张白纸郑重地交给了他那也是渴望能够重见光明的弟子,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张保证治好你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能打开这张纸。现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游走四方,尽情地弹唱,直到那一千根琴弦断光,就有了答案。”

希望是人生的方向,是心中一盏不灭的明灯,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面对恐惧时,希望使人从容淡定;面对挫折危险时,希望让人获得巨大的能量。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中学B(2)班5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页,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杰克的学生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叫亨瑞的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死了。毕竟25年了,25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希望就是如此给人信念与信心。相反,一个毫无希望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十分惨淡。

一个身患绝症的中年妇女,遇到了一位名满天下的名医。她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免费医治——因为她实在拿不出钱来支付高昂的手术费与医药费。

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说服那名医生的吧。

妇女:“医生,我希望您能为我治病,而且我相信您肯定能治好我的病。”

医生:“不错,太太。我的医术是很好,不过您也得花一笔不少的医疗金。”

妇女:“那您就不能免费为我治疗吗?要知道我已经身无分文。”

医生:“你没有钱,还打算请最好的医生?!能给我一个理由吗?”

妇女:“因为我还想去巴黎旅游,这需要一个好身体,就这些。”

医生:“好吧。我从来只为心中存有希望的患者医治。”

希望是春天的一抹绿色、一株绿苗、一朵粉色花朵……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热爱生活。

希望激励我们向着一切美好前行。排除路上的一切障碍,心中长存希望,是自我激励的一个好方法。

为我们自己喝彩

总有一些人爱挑自己的毛病,也专拣自己的短处来放大,这样的人不是严于律己,而是不够爱自己,在人生的跑道上不懂得自己给自己加油。不会欣赏自己的人,也得不到命运的垂青。

有一则英国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最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无论我们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还是一株参天大树,何时何地都别忘了为我们自己喝彩。

人生来就需要得到鼓励和赞扬。许多人做出了成绩,往往期待着别人来赞许。其实光靠别人的赞许还是不够的,何况别人的赞许会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难以符合你的实际情况或满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时间,恰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

有一位美国作家,他是靠为报社写稿维持生活的。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必须完成两万字。达到了这一目标,就去附近的餐馆饱餐一顿作为奖赏;超过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安排自己去海滨度周末。于是,在海滨的沙滩上,常常可以见到他自得其乐的身影。

作家劳伦斯·彼德曾经这样评价一些著名歌手:为什么许多名噪一时的歌手最后以悲剧结束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舞台上他们永远需要观众的掌声来肯定自己。但是由于他们从来不曾听到过来自自己的掌声,所以一旦下台,进入自己的卧室时,便会备觉凄凉,觉得听众把自己抛弃了。他的这一剖析,确实非常深刻,也值得深省。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名垂千古的人都不持自我否定的态度,他们对自己只有打气而拒绝泄气。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毫不怀疑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他预见到自己将来的名声。恺撒一次在船上遭遇暴风雨,艄公非常担心,恺撒说:“担心什么?你是和恺撒在一起。”

命运给我们在社会上安排了一个位置,为了不让我们在到达这个位置之前就跌倒,它让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都带有强烈的自信色彩,甚至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但这却是让他们继续向前的动力。一个人的自信正预示着他将来的大有作为。

德国著名哲学家谢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他首先得在思想上相信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很快就会拥有巨大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

有些人想做大事,却胸无大志,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是“还好”就可以了。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而难有大的突破和进展。实际上,凡是对自我无严明要求的人,都会给自己找退缩之路。

在古希腊,有同村的两个人,为了比高低,打赌看谁走得离家最远,于是同时却不同道地骑着马出发了。

一个人走了13天之后,心想:“我还是停下来吧,因为我已经走了很远了,他肯定没有我走得远。”于是,他停了下来,休息了几天,准备返回,并且终于回到家,重新开始他的农耕生活。

而另外一个人却走了7年,都没回来,人们都以为这个傻瓜为了一场没有必要的打赌而丢了性命。

有一天,一群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村里开来,村里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当队伍临近时,突然有一个人惊喜地叫道:“那不是克尔威逊吗?”只见消失了7年的克尔威逊已经成了军中统帅。

他下马后,向村里人致意,然后说:“鲁尔呢?我要谢谢他,因为那个打赌让我有了今天。”鲁尔羞愧地说:“祝贺你,好伙伴。我至今还是农夫!”

有多少不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想成功。

也有许多颓废者,常常对他人说:“得过且过,过一把瘾吧!”“只要不饿肚子就行了!”“只要不被撤职就够了!”

对前途和生活的要求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怎么能够获得更高境界的成就?

雷纳斯·格利需说,做事若想达到最优境地,就得有远大的眼光和热诚的心意。

大音乐家奥里·布尔与他的提琴的故事,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这位名震全球的音乐家一演奏起他的曲目,听众们就会惊叹不止。可是他们不知道他所下的苦心。当他还只有8岁时,常常深夜起床,拿出一只红色小提琴,奏起他日思夜想的歌曲,直到长大成人,从没离开过它。他奏出的优美婉转的歌声,真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使他们像被飓风吹动的草木一般,跟着乐声舞动起来;又不知使多少听众受到了极大的感化,养成优雅的性格。它的声音好像微风送出的一阵阵花香,使无数听众忘了一切烦恼辛劳,如登仙境。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不甘于眼下的状态,力求通过奋斗、努力来达到更卓越的成功,改写我们人生的历史。

人生在世短暂的几十载,试想到了生命尽头的那一日,我们会不会因为总是得过且过而感到后悔?

与其等到将来的某日感慨没有后悔药,何不现在就要求自己时刻展现最好的自我?

生命因为有梦想而饱满

梦想越高,人生就越丰富,达成的成就也就越卓绝;梦想越低,人生奋斗力便越差。这就是惯常说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动力越大。”

把你的梦想提升起来。它不应该退缩在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接受梦想的牵引吧!

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可能比梦想小的人的最终目标还大。

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多姿多彩的梦想而显得丰富、饱满。

美国北纽约州小镇上住着这样一个女人。

她从小就梦想成为最著名的演员。18岁时,在一家舞蹈学校学习三个月后,她母亲收到了学校的来信:“众所周知,我校曾经培养出许多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著名的演员,但是我们从没见过哪个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比你的女儿还差,她不再是我校的学生了。”

被退学后的两年,她一直靠干零活谋生。工作之余她申请参加排练。排练没有报酬,只有节目公演了才能得到报酬。但是她参加排练的每个节目都能公演。

两年以后,她得了肺炎。住院三周以后,医生告诉她,她以后可能再也不能行走了,她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了。已是青年的她,带着演员梦和病残的腿,回家休养。

她始终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走路。经过两年的痛苦磨炼、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够走路了。又过了18年——整整18年!她还是没有成为她梦想的演员。

在她已经40岁的时候,她终于获得了一次扮演一个电视角色的机会。这个角色对她非常合适,她成功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有2900万人从电视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有3300万人欣赏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过她表演的人超过了4000万。

这就是露茜丽·鲍尔的电视专辑。观众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残的跛腿和一脸的沧桑,而是一位杰出的女演员的天才,一位不言放弃的人,一位战胜了一切困苦而终于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心中充满梦想的人从不会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他们更不会有空去想怎么消遣无聊的岁月。因为在他们看来,时间只怕不够实现梦想,哪里有那么多可以虚度的年华呢?

一个有了梦想的人,会感到有股强大的力量推着自己不断前进,而促使他们为自己的将来作精心的设计。从没听过任何一个有卓越成就的人是个毫无梦想、毫无计划的人,人生不相信误打误撞。

1976年的冬天,19岁的迈克尔在休斯敦一家实验室里工作,他希望自己将来从事音乐创作。写歌词不是迈克尔的专长,他找到善写歌词的凡内芮,同她一起创作。凡内芮了解到迈克尔对音乐的执着以及目前不知从何入手的迷茫,她决定帮助他实现梦想。她问迈克尔:

“想象你5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迈克尔沉思了几分钟告诉她:“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很受欢迎的唱片在市场上。第二,我能住在一个很有音乐氛围的地方,能天天与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内芮接着他的话说:“我们现在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第四年你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约。”

“第三年你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唱片公司听。”

“第二年你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第一年你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好。”

“第六个月你就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改好,然后让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第一个月你就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现在的第一个礼拜你就要先列出一张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现在我们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内芮一口气说完。

“你说你5年后,要生活在一个很有音乐氛围的地方,然后与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对吗?”她补充说,“如果,第五年你已经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第四年你应该有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第三年,你可能得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第二年,你应该搬到纽约或是洛杉矶去住了。”

凡内芮的5年规划体系让迈克尔很受益。次年(1977年)他便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敦,搬到洛杉矶。大约在第六个年头的1983年,一位当红歌手诞生了——迈克尔的唱片专辑在北美年畅销几千万张,他一天24小时都与顶尖的音乐高手在一起工作。

一个有着梦想的人会无比坚定、坚强,面对逆境从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