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老北京城墙的历史吗

环绕北京的城墙最早建立于元朝,于明朝最终定型,后来在清朝和民国时期继续使用,历经了七百余年的历史风云,见证了北京的发展和演变。

据有关史料记载,北京城墙的修建花费了众多的材料,仅用砖一项就达四千万块,更别说土、石、灰、木的数量了,简直多得难以统计。在明清时期,整个北京城的城墙共有四重,其中紫禁城的城墙位于最里面;由紫禁城城墙往外,是皇城城墙;接着往外数,便是内城城墙及外城城墙。

在元朝时期,城墙主要是土城墙,全部是板筑的夯土墙,周长为60里,墙基宽为24米,墙高为8米。后来到了明朝时期,东、西城墙在元朝土城墙的基础上包了一层砖,结实了一些。1542年,为了防范外敌的侵扰,皇帝决定修建外城,据史料记载,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嘉靖帝接受了修建外城的建议,至此以后,北京城有了内外城的区分,也出现了内城城墙和外城城墙的区分。

在清朝时期,城墙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对个别的部分进行了改建和修缮,并没有改变基本结构。

及至民国时期,北京城墙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很大的变化就是城墙被严重毁坏,天安门南段皇城城墙、西皇城根灵清宫一带皇城城墙、除中南海南岸经天安门至太庙以外的其余东西北三面皇城城墙被拆除,这些城墙虽然被拆除,但整个北京城的城墙结构还是完整的。

figure_0125_0070
元大都城墙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疏导北京城的交通,很多古老的建筑都被拆除,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大力反对拆除古建筑,尤其是反对城墙和城楼的拆除,但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当时,城墙和城楼被大规模地拆除,只剩下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内城东南角楼、德胜门箭楼被保存了下来。在1968年以前,很多城墙都还存在,但随着地铁的修建,很多城墙又被拆毁了,如今只在东南角楼的西侧还有一些断壁残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