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社会是走向共赢的最好策略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素昧平生的男女,偶尔在酒吧相遇,借着酒精的迷醉,有意或无意地藏起自己的理性,在宾馆里春梦一场,然后等天一亮就各自扬长而去,谁也不会忠于谁,彼此也不会为对方今后的不忠而产生任何不快。

惩罚机制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一般来说都是博弈双方合作时所得收益最大,但若一方不遵守合作约定,必定使另一方合作者吃亏。

figure_0116_0060

对于上述的问题,现代博弈论提供了深刻的解释:每一次人际交往其实都可以简化为两种基本选择:合作或是背叛。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囚徒困境:双方明知合作带来双赢,但理性的自私和信任的缺乏导致合作难以产生。

在这样的博弈中,背叛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但却直接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难道真的没有办法让人类走上集体合作的双赢之路吗?

资深博弈论专家罗伯特·奥曼在1995年指出,人与人的长期交往是避免短期冲突、走向协作的重要机制。罗伯特·奥曼在此所指的长期交往即构建一个“熟人社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重复博弈来协调人们利益冲突,增进社会福利。

在社会联系紧密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比较注意礼节、道德,因为大家都需要这个环境。在古朴乡村,犯罪率一般会很低,这是因为大家在一个村子里,世代生活在一起,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若做损人利己的事,必招致对方的记恨以及村民的道德谴责。

而在繁华的都市,人们相对陌生,同楼居民“电视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者甚多,如果法制不健全,犯罪率就有可能提高。

熟人社会的道德压力

figure_0117_0061

在熟人形成的社会共同体里,人们彼此知根知底,每个个体行为,在共同体的集体记忆里被保存起来,形成个体的“信誉历史”(credit history),人们据此和你打交道。这样,美德会不断得到邻居的赞誉,社会道德水平也会比较高。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人群之间构建一个熟人社会,可以让我们走上真正的和谐之路。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费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

费孝通先生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在越来越大的社会空间里,人们成为陌生人,由此法律才有产生的必要。因为当一个社会成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就会依赖于契约和制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必须通过制度和规则,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与信任。随着契约、制度和规则的逐步发育,法律就自然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