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生活中的博弈论
- 欧俊
- 1783字
- 2021-03-31 11:12:25
猩猩胜过高明的炒股专家
拉文当年是一只6岁的猩猩,一只受雇于华尔街互惠基金的猩猩。它用掷飞镖方法,从133家互联网公司中选出它的投资组合。
有位学者还让拉文和一组专家进行炒股比赛的实验。专家们运用各种投资分析手段去选股,包括选什么股,何时买,何时卖,等等,无不经过了所谓“交易系统”的严格论证。相对来说,拉文的选股方法就简捷得多了。它随意地用飞镖投向一块写满股票代码的木板,只要投中哪只股票,就买哪只股票。这个指数1999年的回报高达213%,跑赢华尔街的大部分专业投资。
那些殚精竭虑的投资分析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与一只猴子在股票报价表上用飞镖胡乱投射所选中的股票,在投资收益率上没有质的差别。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向,这就是著名的“随机游走理论”。
随机游走理论是随机策略在投资领域的经典应用。有一个游戏叫作“一、二、三射击”或称“手指配对”。在这个游戏中,一个参与者选择“奇数”,另外一个参与者则得到“偶数”。数到三的时候,两个参与者必须同时伸出一个或者两个手指。假如手指的总数是偶数,就算“偶数”参与者赢;假如手指的总数是奇数,就算“奇数”参与者赢。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对手所赢呢?有人回答:“闭着眼,瞎出”。这种方式运用到投资领域就是随机游走。
在随机游走理论中,股价有一个均值P,未来股价的Pn=Pεn(ε,音念艾普西隆)。εn为随机干扰变量,并且其均值为0。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的变化就像一个“醉汉”在路上横行。每一个时刻,他既可能往左走一步,也可能向右走一步。尽管股价这个“醉汉”总围绕着均值上下徘徊,但时间越长,他离均值就可能越远。
从随机游走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说过:“我每次演讲完毕回答现场观众提问的时候,总会有人站起来问我如何看待未来股市行情?没有一个人关心上市公司基本面,例如想知道固特异轮胎公司是不是一家可靠的公司或者它目前的股价水平是否合理。同时倒会有些人想知道牛市行情是否会持续下去,或者熊市是否已经露出狰狞的面目?我总是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有关股市预测的唯一规则就是:每当我得到提升,股市就会下跌。我刚刚说完这句话,就会有其他人站起来问我下一次提升会在什么时候?”
如果证券价格是服从随机游走理论的,那么这个金融市场就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金融工具都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各种信息。也就是说,各种证券都能被准确地定价,任何人与机构都不可能预测证券未来的价格。这样,就不存在入市的最佳时机,也不存在选择股票,更不存在金融分析。那些追求赌博带来刺激与兴奋的人,与小心翼翼地分析并选择金融资产的理性的投资者们也没有了任何区别。然而,事实上,在金融市场中,几家欢乐几家愁,总有人大发其财,更有人倾家荡产,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都是命运,巴菲特、索罗斯就是例子。看来金融市场并不完全满足随机游走的有效市场假设。
巴菲特教你如何正确认识市场
在金融市场的炒作中,对预期收益率、预期利率以及一切有关的信息的估计,往往有超常规的放大效应。这使得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价格不仅变换频繁,而且往往带有惊人的震荡幅度。比如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从1995年的5117.1点,到1998年年中突破9000点,只不过两年半的时间,竟然上升了75%。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的股票指数都有一天跌破10%的记录。
美国有6万名经济学家,他们中很多人被高薪聘请从事预测股票市场走势的专职工作,然而如果他们能够连续2次预测成功的话,他们可能早就成为百万富翁了。这应该能让我们认识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股票市场变化的准确率是相当糟糕的。
另一个例子同样能说明股票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在1981年7月和1982年11月间,美国发生了一次持续16个月的经济衰退。在这次长达16个月的衰退期间,失业率为14%,通货膨胀率为15%,最低贷款利率是20%。事后,很多人站出来说他们已经提前预测到这一切,但是衰退发生之前却没有一个人向公众说起过经济衰退将会发生。
然而,当80%的投资者都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即将回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时候,股市却突然出现了报复性的大反弹,让那些投资者的看法显得荒唐可笑。
由于市场的这种不可预测性,投资者与其去做各种分析,不如采取随机策略。当然,采取随机策略并不等同于毫无策略地“瞎出”,这里面仍然有很强的策略性。这种策略性的主要体现就是正确地认识市场,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应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