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使演讲深入人心

我们常见的听众一般分为四种:

1.对演讲内容完全不了解的。

2.观点与演讲者相同的。

3.观点与演讲者相反的。

4.对于演讲漠不关心的。

对于这四种类型听众,想要使他们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其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种听众,是演讲者比较喜欢的听众,这样的听众是一张白纸,因为对于演讲者的观点,他是茫然不知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第二种听众,是演讲者最喜欢的听众,因为观点相同,非常容易产生共鸣。听众也不会产生排斥情绪。对于这样的听众需要注意的就是即使是细小的观点、看法也不能出现错误,因为会被听众发现,同时演讲的内容还要有所新意。

第三种听众,是比较棘手的听众,因为他们在听演讲者的演讲之前就已经否认演讲者的观点,在这样的演讲中演讲者就是试图影响听者的观点和信念,或者使听者建立起新的观念和信念,对于这样的听众,论点一定要明确,事实依据一定要真实有说服性,同时演讲者要有真情实感。

第四种听众,其实是最难以打动的听众,因为他们对于演讲者的内容,既不像赞同者一样喜欢,也不像否定者一样讨厌,而是没有添加任何的感情。

一、研究听众的需求

演讲是讲给听众们听的,是反映人们的心声、愿望的一种推动时代发展的活动,所以作为一名演讲者应该懂得人们想了解什么,想知道什么,不能闭门造车,不问世事,不了解群众。演讲的内容只有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需要、需求,才能打动听众的心。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曹操一次在行军时,走到了一个荒芜缺水的地方,将士们因为干渴而士气低落,这时曹操就说前面有一片杨梅林子,里面的杨梅有酸有甜,水分丰富。兵士们因为想到了杨梅的酸甜而大量地分泌了唾液,这样就不觉得干渴了,这样这支部队才成功地走出了这片地区。

这就是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来历,这就是因为曹操了解人们的需求是什么而做出的决定。

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主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工厂企业、学校、政府机关都要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演讲时,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喊口号,就显得不务实际,变成了唱高调、不求实效的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演讲容易使人们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很难起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如果我们邀请一些参与过某些战役或者有一定影响的人来进行演讲,由他们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一个人是如何爱国的,紧紧围绕爱国这个主题,阐明祖国、事业、人生的关系,这样就能够深深地感染听众,由这些德高望重的人们来传达爱国主义思想,就能够达到宣传爱国主义的目的。

作为一名演讲者,怎么样才能了解听众的需求呢?这首先要求演讲者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发话者,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听众,设身处地地想想,听众有什么需求,演讲者应该以朋友和对话者的身份,提出听众想要提出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解决它们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听众觉得演讲者是在和他们讨论一个问题,而不是在发号施令。

二、分析听众的心理

所谓的分析听众的心理,是一个演讲者的最基本的工作。我们分析听众的心理,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而是为了了解听众,贴近听众,是为了保持演讲的真实性、独立性,以及演讲的公正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观众来听演讲者演讲,首要的目的是从演讲中得到心灵的安慰。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好的演讲能给予人们心灵的共鸣”。

演讲者通过语言来安抚听众的情绪。所以,作为一个演讲者,通过分析听众的心理,在准备材料时多寻找些能够符合听众心理的材料。

分析听众的心理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选择听众喜欢的材料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想要诱导人们听取演讲,先得给对方一点小胜利;引导对方做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时,就得给对方一个强烈的刺激,使之对此事抱有成功的希望。因为当他被一种成功的意识支配着,他就会为可能到来的美好结果而去不断尝试。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思考自己,我们会思考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同时我们还会幻想,幻想我们的未来,或者产生一些奇异的梦。

那么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在进行演讲时只要选择和自身发展等相关的方向,就能够引起他心灵的共鸣。一旦听众产生了与演讲者共鸣的感受,可以说演讲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篇。

曾经有一个青年,向一个大文学家说:“我需要活着。”但是这位文学家却回答他:“我看不出你有活着的必要。”

这位文学家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希望这位青年人去死,只是青年人的话无法感动文学家的心灵,文学家感觉不到青年话中活力。

这个实例说明,一个演讲者,或许他脑子里有许多精妙的题材,有优秀的演讲稿,他设计了生动形象的现场表现方案。然而他每次讲起话来却是死板而缺乏生气,就像是背稿一样,这样的演讲稿甚至都不能感动演讲者自己,又怎么能感染听众呢。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演讲者不够了解听众的喜好,不能用脑中的题材,结合听众的需求表达出来。他缺乏一种精神活力,他对于自己所要讲的话,总觉得好像没有说的必要。这样他的演讲无法感动自己,更无法感动听众。

所以,华丽的辞藻仅能耀人眼目,对于演讲者而言,却不能感动人心,需要把自己的活力爆发出来,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演讲当中去。演说必须伴以热忱和真诚。

当一个演讲者发现听取他演讲的听众们总是昏昏欲睡时,首先他要检讨一下自己的演讲是不是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时就要像许多著名的演说家那样,学会在台上刺激一下听众。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三、和听众套近乎

所谓的套近乎,并不是要求演讲者放弃自尊一味地讨好听众,而是帮助演讲者拉近和听众的关系。听众的心理是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通过和听众套近乎,可以放松听众在遇到陌生人时本能的防备心理,使得听众能够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听取演讲者的演讲。同时,在演讲者和听众在某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时,套近乎可以帮助演讲者安抚听众的情绪,使得听众能够平心静气地听取演讲者的讲解。

最常见的套近乎方式一般在演讲开始时就可以进行,例如:

各位朋友:我是翻山越岭,历经千难万险才来到这里为大家来进行演讲的,虽然辛苦,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因为到这里我就发现,这里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热情,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啊。

短短几句话,一下子牢牢地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的心里暖和和的,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当然,“套近乎”并不是一味讲赞美的话,光说好听的。否则,会给人哗众取宠、油嘴滑舌之嫌。“套近乎”应该有感而发,有感而“套”,做到以情托声,声中有情。

运用心理控制调动听众情绪。前面讲到演讲首先必须了解听众的心理需求,但当进入演讲过程中,就更应该注意心理控制及听众情绪的调动。只有当演讲者做好了心理控制和听众情绪的调动工作,才能使演讲者与听众心心相通,达到演讲的最佳效果。“套近乎”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拉近和听众距离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每次都用一套方案,要根据不同听众的社会阅历、兴趣爱好、思想感情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给观众描述一段与听众相似的生活经历或在学习工作上相同或相似的事例,有时也可以将自己的内心烦恼、趣事展现给听众。

四、征服听众的方法

有时候演讲有其非常明确的功利目的:演讲需要“征服听众”,让他们的心随着演讲者的思考而思考,让他们的行动跟随演讲者的脚步。

这种“征服”的效果,不能通过混淆视听、欺骗蒙蔽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要靠真情实感来感染听众。

古往今来,“尊重”都是“征服公众”的一个重要条件。自尊心与安全感是人的共性。要征服一个人首先要尊敬这个人,这是征服听众的必要条件。演讲者登上演讲台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了别人面前,每一个下意识的动作都会影响到听众的感受和对演讲者的评价。所以只要演讲者怀有一丝一毫的骄傲,就会在演讲台上被无限放大。因此应谦虚谨慎地向听众表示你的诚意。这样,听众才不会小看你,相反还会认为你是一位诚实坦白、值得信赖之人,你的演讲即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并取得成功。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儒家的代表,但他从未以他渊博的知识向别人炫耀,他总是以包容一切的博爱精神来感化别人、教化世人。作为演讲者,必须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要征服听众,就应有卓越的演讲才能。所谓演讲才能就是一个演讲者的口才和语言能力。这是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学习来实现的。作为一名演讲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自己的语言魅力:有新颖奇特的观点;所有论述都是真情实感;有的放矢,尊重事实;思维清楚,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合理地安排演讲的布局;运用多种修辞来加强影响力;保持语言生动形象,有活力;语言简洁有力;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如果你能较好地掌握这些要求,那么就有了征服听众的较大把握。同时还要注意环境、音响、时间等因素的作用。

五、选择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作为话题

对于人们来说,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说起来总会比较得心应手,一个人说得最生动、激昂、富有吸引力的,必定是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清楚的事物。

而作为听众最为关心的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是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见到听到的熟悉的事情,空泛的理论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所以有真情实感的演讲总是比单靠从书本、报纸、杂志上东拼西凑的东西要感人。

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都不尽相同,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话题展开演讲,演讲者往往以个人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子,这样的小事往往是神秘、特殊而隐秘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很少能和其他人相重复,同时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figure_0083_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