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演讲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操纵巴黎工会逼迫中国签署不平等条约,这样的行为使得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学生愤慨,他们游行、示威、公开演讲。

这时期的演讲的目的非常明确,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通常演讲都具有以下几种目的:

一、使更多人了解演讲的信息

演讲是一种传播活动,它的主旨就是:演讲者说明、解释或阐明有关人或事或物的某些状况或特征等,使听者理解、明白演讲者传递的信息。

在这样的传播活动中,演讲者不能支配听众的想法和感情,只能传达自己的目的和感情。

二、使更多人信服接受演讲的信息

这是演讲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在演讲将信息传达出去后,他的工作并没有完成,他要确保他的目的和希望能够被听众接受和理解。这要靠演讲者在观察听众的神态、表情等信息来判断。

三、使人们按照演讲的要求行动起来

这是在前两种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高阶段的演讲,这个阶段听众们已经完全接受了演讲的内容,并把演讲者的要求贯彻到了行动当中去。演讲的目的是影响听者的举止,影响其去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

四、使人们从演讲中得到激励和鼓励

在这类演讲中,演讲者的目的一般不是要影响听者的思想、信念,而主要是企图更强烈、更深刻、更动人地再现听者已经具有的思想、观点、感情、愿望、信念等,使听者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强化,从而受到鼓舞和激励。在“使人激”演讲中,演讲者必须使自己成为听者的代言人,全面通晓、真挚地表达出听者的思想感情。此外演讲者还应当要求自己成为能对听者进行引导的长者。可以说,“使人激”演讲是演讲技艺的顶峰,一些彪炳史册的著名演说,如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丘吉尔首相的就职演说等,都是“使人激”演讲的成功范例。“使人激”演讲与“使人动”演讲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真正能“使人激”的演讲必先能“使人动”。

五、使人们从演讲中感到快乐

在“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动”的演讲里,都可能穿插一些幽默而富有趣味的内容,以活跃气氛、增强听者的兴趣,使其更乐于理解,接受某些观点或按某种观点去行动。“使人乐”演讲能够寓思想教育于娱乐之中,使听者摆脱紧张和疲劳,达到一种轻松的心境。

figure_0032_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