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中药有五味
——中药的四气五味
《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每味药物都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四气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之间仅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甘、苦、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
苦: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吐、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中药五味宜忌
五味五行对应图
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五行又生五味,五味对五脏各有其有利的作用。木气生酸味,火气生苦味,土气生甘味,金气生辛味,水气生咸味。气味相合而服用,能补精益气。这就是五味对五脏各有其利的作用,要根据四季、五脏的不同,五味随病症相配合,才适宜。
五味宜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