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比较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与首善之区建设
- 尤国珍
- 2411字
- 2021-04-01 13:13:39
序
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政党都要通过意识形态来阐明主张、引领社会、凝聚民众。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当今世界形势的剧烈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和尖锐。新时代,中国应该怎样建设、发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适应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值得我们当前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纵观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探索的艰难历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目标任务的转换和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意识形态工作在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转变中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但经历了较大的曲折。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不同时期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引领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规划的战略高度,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势,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想、新思路,对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使我们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从国际视野来看,无论是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还是国外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刻教训,都为我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启迪。因此研究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越南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实践规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显著特征。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北京市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首都稳、全国稳”的高度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及时分析研判形势,坚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经验规律,不断明确思路方向,保持了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平稳向好的态势。但是,当前首都的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仍处于问题易发多发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处于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阶段,也是首都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的关键几年。首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风险点需要认真排查研判,提早制定战略思路和对策以谋划应对。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外比较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与首善之区建设》是一位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著述。作者是我当年的博士生,此书是在其所获资助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于2004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和当代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我目睹了他的成长过程。经过在人大5年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系统学习,他逐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严谨的科研思路,具备了独立研究的能力。他在2009年博士毕业后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工作,继续选择党史党建作为研究方向,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研究成果。由于作者勤奋好学,先后于2015年和2017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和第八批“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
本书以首都意识形态战略定位为切入点,以总结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为背景,对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重点研究当前首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探寻新常态下首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创新的实现路径。
从总体上看,本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新的研究视角。意识形态不仅具有阶级性,意图维护统治,而且具有社会性,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和指引社会发展。目前关于首都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特别是中外比较视域下首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成果少见。本书采用中观层次的研究视角,查阅国家和北京市大量档案并作对比研究,得出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结论,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尝试。
二是研究方法上特别重视典型个案研究。理论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和抽象,也指导着实践。以典型案例对意识形态安全这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概念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是希望能够总结出意识形态自身发展和建设规律来指导现实的政治实践。本书以新时代条件下首都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变化为重点,以落实十八以来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指示和精神为立足点,探求首都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是提出新时代较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有效对策。意识形态在政治实践中,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就是为政权提供合法性论证。本书立足北京全国意识形态“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的特点,结合首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空前复杂”的态势,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当然,本书也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正如作者自己坦言的那样,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很复杂的现实性问题,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必不可少。本项目研究过程要对首都宣传、文化、网络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座谈,统计大量实证数据并总结意识形态管理的现状,以准确揭示北京与其他地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因此,如何客观分析首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是本书研究的难点。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助力。
杨凤城
2018年7月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