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汇编
- 杨定玉 胡雪芳
- 3872字
- 2021-03-27 17:45:24
骆美奂关于新疆之教育报告记录1946年11月
新疆与中土,历史上的因缘早在二千余年前已经发生,博望侯通使乌孙,以至大宛、康居、大夏诸地;班定远都获西域,号召三十六国,这是两汉时代有名的史绩。“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这是盛唐之际薛仁贵英勇的故事。下至元代,淹有此全部地域。清末自左文襄定天山南北路,随军植柳,昔人所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者,至此顿然改观。乃于光绪十年改建行省。
二千年来融合因缘,有三个主要的因素,肖以促成:第一,新疆是中西陆路交通的孔道,若干时期,中西贾易运输,都由此通路。其次,新疆是宗教的暖室,唐僧取经便是西出沙洲伊吾。新疆过去曾是佛教的重地(如库车),现在又是伊斯兰教的大本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疆在地势上是左右蒙藏,外接强邻,向为中国西北边防屏障。总裁曾谓“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内外蒙古、新疆、西藏,无一处不是保卫民族生存的要塞”。历来经营不遗余力,自亦出于巩固疆圉之必要。
新疆是中国各省中面积最大的一省,占全国总面积最大的一省,占全国总面积七分之一。它比江苏省大十四倍,而人口只四百万左右,仅有江苏省人口的八分之一。密度极低。人口所以稀少的原因,主要由于气候的干燥和交通的不便。新疆居大陆中部,纯为大陆性气候,冬严寒,夏酷暑,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不适宜于农耕。通常耕种地域,大抵倚旁山麓,有雪水灌溉之区;离山较远,地势虽平,反为荒地沙碛,不毛之地。这是人口稀少的一大原因。不过新疆的可耕之地,可收之区,尚未充分利用,所以现有人口,并没有达饱和点。如果水流加以整理,不使浪费,畜牧的方法设法改良,人口的容量还可大大增加。研究新疆史地的名学者斯坦因氏曾谓“虽是塔里木荒地,也可以全部设法利用”。如此说来,新疆人口,也许有大量增殖的一天。
天山横亘着新疆中部,划全省为两大盆地,南塔里木盆地,北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央,又绵延着沙漠。所以省境以内,东西南北的交通,不过高山峻岭,必经穷沙大漠,交通十分困难,因此限制了人口的移植,而形成人口稀少的结果。自公路开阔以来,从绥远经宁夏到迪化,或自西安经兰州而到迪化,都只要十天左右,较诸过去骆驼或骡车的行程,缩短了十倍,这种交通开发的猛进,新疆人口的状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为之改观。
新疆农产(如麦米高粱等)、畜产(如牛羊羊毛等)、矿产(如山金、沙金、石油等)的富藏,居民的复杂,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殊异,是尽人皆知的事,毋庸详细介绍。
上面简单说明新疆的历史、地理的情形,目的是在叙明新疆的教育背景。在这样环境中,教育是不容易办理的,不容易发展的。所以在十多年以前,新疆全省学校不过六十几个,全省学生不过二千余名,教育事业,可以说是非常落后。最近几年来,一方以省府确定鼓励各族自动与兴学的政策,一方面又预定了第一、第二两期的三年计划,按部就班,切实施行,教育事业,乃有飞跃的进步,兹述概况如次:
初等教育方面:全省学龄儿童共六一八,六五三名;现已有小学二,四六三校;六,四六四班;学生凡二七一,一〇〇名,约占全省学龄儿童百分之四十四。其余的学龄儿童中已受义务教育的有一六八,八二八名,失学的儿童只有一七八,七二五名,若照过去数年间小学发展的速率继续推行,新疆国民教育,在最近几年之内,不难完全普及。
中等教育方面:现有初级中学四所,即迪化第一、第二中学,伊黎中学,塔城中学;此外女子学院附属中学部兼有初高中,新疆学院附设有高中部。总计全省中学六所,七十七班,学生二千二百八十三人。
关于师范学校,过去因为小学急递增加,师资的需要异常迫切,虽大量增设简易师范学校,但以数量的发展太快,不免影响质的降低,乃从民国二十九年起,决定集中培养师资,将原有省伊黎、培城、焉耆、阿克苏四个简易师范,分别改设中学或教员训练班,同时将省立迪化师范学校班次大量扩充,现该校已有高级师范班两班,初级师范班二十二班,学生八百六十五名,此后另有师范学校两所,中学附设的师范班两班,教员训练班五班。闻三十二年度曾计划在各行政区(全疆分十个行政区)中指定中学附设师范班一班或两班,其未设中学不能附办师范班或师资已经够用的,则继续成立教员训练班,将程度较差的教员,调换训练,以期质的改进。该项计划,实施至何程度,尚未获确实数字。
关于职业教育:女子学院附设有职业学校,分高初两级,共有二十二班,学生八百一十名,伊犁、和阗各有初级职业学校一所,因限于设备,仅设纺织和缝纫两科。职业教育,依新省自然环境而论,最感急需,而设施却最少,今后实有积极提倡加速推进之必要。
高等教育方面:在民国二十二年以前,只有俄文法政专门学校一所,学生五十余名。二十三年改为新疆学院,逐年增设科系,现有学生十五班,二百五十名。民国三十二年春,将迪化女子中学改为新疆学院,先设文学系,后增医科。这是新疆现有的两个高等教育机关。
最后谈到社会教育:新省社会教育的推进,以民众学校为主,以冬夏学运动为辅。现有民众学校一,〇〇六校,三,〇五四班,学生一五四,三九六名,差不多全省各城市乡村和游牧区域均有设置。冬夏学运动系利用农事或牧畜的闲暇季节,普遍的在民众间组织,如各种识字及学习简单技能的团体,不限人数,不拘场合,随时实施教育。此外,在各县均设社会教育推进委员会,负责设计领导并推动地方社会教育工作,所举办的事业,有民众教育馆、图书馆、运动场、娱乐场所等。据民国三十一年年底的统计(以前所述数字均为卅三年夏季的统计),上述各项社会教育机关,计有民众教育馆一所,民众图书馆三十一所,民众阅报处五十七处,代笔处一百零七处,体育场五十八处,公园三十六处,俱乐部九十三所,戏园八所,剧团二十一团。
上述各类教育设施,均为作者三十二年夏赴新观察教育时所亲见或调查所得之材料,不厌详列数字者,用以表示新省教育飞速进步之实际情形,不欲徒托空言。依作者看来,此种飞速进步之原因,当归本厅新省教育政策与教育方法之成功,兹分述之:
新省居民复杂,宗教甚多,省府乃确定鼓励各族自动兴学的政策,因此各族都有文化促进会的组织。各文化促进会自筹经费(伊斯兰教有天课制度,教徒依所得自动纳课,此为经费之主要来源),自建校舍,自办学校,各自劝导本族儿童入学,彼此之间,暗中似有竞赛性质,因而学校大量增加。会立学校及其学生常较公立(省县办者)的多至三四倍。如前述小学,公立的凡五八〇校;二,六二一班;九,一六五名;会立的有一,八八三校;三八四三班;一八,〇三五名。前述民众学校,公立的凡二六六校,五三六班,一五,九五二名;会立的有七四〇校;二,五一八班;一三八,四四四名。相形之下,可以概见。新省教育之发达,此为主要原因之一。依目前情形,各文化促进会以经费充实,数额甚大,会立学校,仍有激增之势。政府如能对各会经费加以合理的指导监督,则办理效率,必更增高,对新省教育前途,必有莫大利助。
次所谓教育方法之成功者,即指语文教育而言。新省宗教甚多,语言文字,彼此互不相同。教育所乃确定方法,编定各科教材,分译为各族文字,印发应用。各族儿童,以此学习之方便,一变过去畏邂入学之心理,相率入学。此种方法,实为有效的过渡方法。到教育的基础已经奠定,渐渐加教国文,比较容易。闻自三十二年下半年起,新省小学,决定每周教授国文十小时,预计五年以后,全省中等学校,均可用国语教学云。
此外,就作者观感所及,新省教育,尚有若干特点,足资一述者:
其一,新疆教育,有优良活泼之学风,师生合作之精神,学生好学之精神,各种研究会、讲演会以及劳动服务之组织,均有良好的表现。每一学生,都爱好歌舞,娴习歌舞,歌舞空气,远较内地学校为浓厚。又常利用星期例假,师生携炊具菜蔬,赴郊外野餐,大有匹克匿克之风,矫健活泼,远非内地呆板沉寂之学校所能比拟。
其二,女子教育,已奠定良好之基础。新疆以回教信徒为独多,回教女子,向不出门,入学者尤属稀罕。自目下新疆各级教育,女子学校常能与男子学校相颉顽,与西北甘、宁、青各省相比较,成绩最佳。此种改变习俗,转移风气之举,厥为新疆教育特殊之成功。
新疆女子教育之所以成功,原因在能适应环境,切近人心。彼将各级学校,男女分设,即教职员亦男女分工——男校用男教员,女校用女教员。于是向日畏邂入学之心理除,而女子教育,得以长足发展。
其三,幼稚园为宗族融合之熔炉。新疆小学,因会立的居多数,各宗族子弟,常有分校教学之遗憾,但幼稚园则不然。幼稚园现有迪化、伊宁各一所,规模都相当宏大,兼收各宗族子弟,混合教学。有一校曾收十三种宗族子弟,每一儿童,至少能说三种族语,全体均能说国语。彼此间,融洽无间。又有中俄杂色者,都自认为中国人,设或视为俄人,则勃然而怒。由此足证解除宗族隔阂,融合宗族情感,应以幼稚教育阶段为着手点。所谓童而习之,长而行之,习矣而不察,可于无形中涵养民族团结之精神。
其四,新疆教育上唯一认为遗憾之点,厥为史地教学的不健全。历史教材的缺乏和不符标准,地理教材的不合事实——学生所用地图,都是外国绘制的维文或俄文版本,竟公然把中国江山,改变颜色。这样教学的结果,实有无限流弊。不过这里格于过去环境所形成的事实,现在环境已经改善,想来已有矫正和改进的措施。史地教学,对于宗族文化的交流,国旗意识的涵养,都有密切关系,办理边疆教育,对这一点,应特别注意,特别提倡。
作者入新之时间甚暂,对于新疆教育,偶窥一斑,未是全豹,本文所述各节,容有拼漏或误记之处,愿知此详者指正之。
骆美奂讲
梦 樵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89-4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