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科手术操作与技巧(第2版)
- 魏文斌 施玉英主编
- 2593字
- 2020-08-28 22:46:15
第十四章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儿童白内障远较成人白内障复杂,由于婴幼儿处于视觉及眼球发育的关键期,白内障造成的形觉剥夺以及手术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以及双眼视觉发育不良引起的弱视治疗非常棘手。此外,儿童眼组织未完全发育,白内障手术术中术后容易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由于儿童检查治疗配合困难,这些都使儿童白内障治疗更加复杂困难。
第一节 儿童眼解剖生理特点
1.眼球的发育基本在3岁完成,在2岁以内发育最为显著。眼轴出生时为17mm,2岁时为22mm,成人为23.5mm。角膜曲率出生时47~51D,2岁降低到43.5D。正常儿童眼轴不断增长,同时角膜及晶状体曲率逐渐降低,屈光状态不断变化。白内障手术后正常晶状体的变化被去除,术后出现明显的近视漂移,同时手术对眼球发育的影响,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很难准确获得一个连续而准确的屈光矫正。
2.眼的固视功能在出生后3个月内完成,如果在3个月内形觉剥夺影响固视发育,患儿可出现眼球震颤。
3.儿童血-房水屏障发育不完全,组织反应性高,术后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形成各种粘连,产生人工晶状体嵌顿、瞳孔膜闭、后发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各种并发症。
4.儿童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强,6岁以下儿童后发障发生率可达100%。
5.儿童眼球壁较软,术中容易出现塌陷,切口闭合不如成年人。
6.儿童瞳孔不易散大,玻璃体成形弹性强,术中不易形成深前房,容易玻璃体脱出与切口粘连。
7.儿童囊膜弹性大,撕囊容易向周边撕裂。
第二节 手术时机
由于儿童眼球发育的特点,年龄越小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越大,但对弱视治疗越有利;年龄越大出现手术并发症的机会越小,但对弱视治疗越不利。两者是一对矛盾,所以医生一定要权衡利弊决定手术时机。
1.双眼全白内障或混浊直径大于3mm的致密核性白内障,手术应在3个月内完成。
2.单眼全白内障或混浊直径大于3mm致密核性白内障,手术在发现后尽快完成。
3.由于晶状体摘除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患儿配合弱视治疗的能力差,手术有加重术后弱视程度的可能,并且使患儿失去了调节能力。因此,对有一定视力的局限性白内障,可以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增加瞳孔清亮区以促进视觉发育,随访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手术时机。
4.人工晶状体植入 2岁以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会比较安全,但单眼白内障患儿考虑到弱视治疗的需要,可酌情提前植入人工晶状体。
第三节 儿童白内障手术技巧
1.切口的制作
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注意隧道不能太短,以免术中虹膜脱出,术后加重炎症反应。手术结束前可用10-0显微缝线缝合切口一针,保证切口密闭并防止术后切口渗漏。
2.撕囊
儿童囊膜弹性大,容易向周边撕裂,开始不要试图做一个大撕囊孔,一般完成时都比计划撕囊孔大。一个完整的撕囊孔不但对手术安全很重要,也可为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提供一个牢固的襻支撑。前囊有钙化时可用剪刀剪开前囊孔,不整齐的部位可用玻璃体切割头修整。5岁以下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做后囊撕囊,可先向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但不要注入太多,使后囊变平即可,后囊向后太多反而给操作带来不便。以1mm注射针头钩开一个三角形小瓣,自此破孔向后囊后玻璃体前界膜前注入黏弹剂,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在3~4mm即可。由于后囊菲薄,术中应仔细寻找后囊瓣根部夹持,如果撕囊困难可在玻璃体切割时修剪整齐。
3.注吸皮质
尽量使用超声乳化注吸系统吸除皮质,因为在术中能维持恒定的眼压,手术时间短,可减少眼压波动引起的血-房水屏障损害;且冲洗量大,能最大限度冲洗残存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皮质冲洗干净后,可以将注吸头紧贴前囊膜下吸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见吸除过的晶状体前囊变得更透明,但对切口下很难操作,如果使用双通道注吸系统可以做到全周吸除。
4.前部玻璃体切除
儿童术后炎症反应重,玻璃体前界膜可以作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支架,因此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可以明显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率,形成瞳孔区永久的清亮区。这是近年来防止后囊混浊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对5岁以下儿童术后发生后发障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患儿。切除深度达到后囊后3mm可保证视轴清晰。术毕缩瞳,检查瞳孔无切迹,无玻璃体切口嵌顿。
5.人工晶状体植入
人工晶状体在眼内存留时间要达到几十年,囊袋内植入最理想,可最大限度减少与眼内敏感组织的接触,减少对眼球刺激,防止虹膜粘连和葡萄膜炎的发生。如后囊孔完整,也可将人工晶状体襻植入囊袋,将光学部放到后囊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防止后囊增生对视轴的影响,但对手术技巧要求高。对后囊孔不完整破裂较大或二期植入者,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借助完整的前囊撕囊边缘支撑人工晶状体襻。
为减少术后的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可选择肝素处理或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应考虑术后近视漂移。术后预留度数可参考下列数值:2~3岁为+2D~+3D;4~5岁为+1D~+2D;6~7岁为0D;8岁以上按成人预留,预留度数应考虑对侧眼屈光状态,尽量减少屈光参差。
6.双通道微切口手术
利用双手微切口技术的注吸系统完成,具有切口小,前房压力稳定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清除皮质及前囊下上皮细胞。手术步骤:在2点及10点处分别做透明角膜切口1.2mm,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用截囊针或专用微切口撕囊镊做连续环形撕囊。一个切口做灌注另一个切口做抽吸,两切口可交换做灌注和抽吸,这样就可以吸取全周皮质及前囊下上皮细胞,做到最大量吸除晶状体上皮细胞。可在一个切口做灌注,另一个切口伸入玻璃体切割头做后囊切开及前玻璃体切除。如需植入人工晶状体可通过1.7mm切口植入微切口人工晶状体,如Acrismart人工晶状体,术后切口不用缝合。
儿童白内障手术最棘手的问题是术后炎症反应及后发障发生率高。手术器械直接损伤及眼压大范围波动可进一步破坏房水屏障,微切口技术减少了虹膜脱出机会,并能保持在眼球密闭状态下手术,眼压可保持稳定,注吸皮质及玻璃体切除时没有注吸短路现象而提高了效率,手术损伤小,可减少手术后炎症反应、术后粘连和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节 术后弱视的治疗及预后
先天性白内障一般都伴有弱视,而且弱视治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是否能恢复最佳视力。儿童白内障术后首先需要做屈光矫正,并通过遮盖及视刺激治疗提高视力。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必须理解弱视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弱视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家长及儿童的密切配合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双眼白内障尽量缩短手术间隔,一般在第一只眼术后一周内完成双眼手术,以免第二只眼弱视加重,术后需要积极治疗弱视。但伴有眼球震颤及小眼球的患儿预后差。
(施玉英 卢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