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絮 半生素衣

提及陆小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与徐志摩之间的婚恋故事。在与徐志摩有关的三个女性当中,陆小曼是最受非议的一个。在许多人心中,张幼仪是大度善良的名门闺秀,林徽因是多才多艺的清纯才女,但是陆小曼,却是风情万种的交际花,而对她的故事稍微了解一些的,言辞也许更加恶毒,祸水、淫妇之评屡屡有之,关于陆小曼的言论,似满城风絮,飘飘乎何其纷乱。

人们似乎是刻意忽略,陆小曼亦系出名门,多才多艺。她的父亲陆定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的税务司长等要职;母亲吴曼华是世家大族出身的才女,多才多艺,擅长工笔画。陆小曼生于1903年,自幼受父母熏陶,诗文书画无不精通,在学校习得英法等外文,十七岁开始应当时的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邀请,帮助外交部接待外宾,担任口译,自此而闻名北平社交界。

如果她在此时与徐志摩相逢,她就会像林徽因一样以一代才女之名而为人铭记,与徐志摩成为才子佳人的神仙眷侣。

但可惜,她先嫁作人妇。1922年,陆小曼的寄父母唐在礼夫妇替陆军军官王赓向陆小曼提亲,陆小曼的父母同意了。婚后不久,陆小曼便觉得自己和王赓在性情和爱好上有很大差异,夫妻渐渐失和。

徐志摩便在这样的情况下闯入了陆小曼的世界。徐志摩与王赓均曾受教于梁思成,二人是同门好友。徐志摩经常与王赓、陆小曼一起外出,游玩闲坐,谈文论道,在这个过程中,徐、陆二人渐生情愫。但他们的感情面临多大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陆小曼受到的是西式的教育,陆家家风也比较开放,但对于她要离婚改嫁,父母还是难以接受,认为此举有辱门楣。情路坎坷,二人均备受煎熬。陆小曼疾病缠身,徐志摩远走异乡,但终究真情难以抵挡。1925年底,陆小曼得自由身,成功与王赓离婚。而徐志摩也在不断奔走,希望说服自己的父亲。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结婚仪式,终成眷属,当时徐志摩三十岁,陆小曼二十三岁。

但二人的婚姻并未受到所有人的祝福,梁启超在他们的婚礼上将证婚词说成了一通训斥,认为陆小曼不守妇道,水性杨花。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也始终不愿接纳陆小曼,未出席二人婚礼,之后对陆小曼的态度也极差,过六十大寿时不许陆小曼出席,及至徐志摩去世之后,甚至不允许她参加徐志摩的葬礼。

婚后受到这样的家庭压力,陆小曼身体又极差,精神慵懒。为缓解病痛,抵御压力,她开始吸食鸦片,生活方面也比较挥霍,与徐志摩时常为了一些生活琐事争吵。当然,二人生活中更有许多美好。1927年,徐志摩的译著《曼殊菲儿日记》和两部诗集《巴黎的鳞爪》《翡冷翠的一夜》全部都题献给陆小曼,“你永远鞭策我向前,你是我字业上的诤友”(《巴黎的鳞爪》序)。而陆小曼也在徐志摩的影响下,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绘画上。

但也许婚姻正是爱情的坟墓,琐事消磨了感情,而未得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始终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摩擦。徐志摩为工作之便,欲迁往北京,陆小曼出于多种考虑不愿同往;而陆小曼和翁瑞午关系密切,不拘小节,又引徐志摩猜疑。1931年下半年,陆小曼本来已经改变主意,同意搬家,却没想到一场意外,她与徐志摩便天人永隔。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赶上林徽因的讲座,坚持在雾天搭乘飞机前往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在济南附近失事,机上两名机组人员和徐志摩共三人,无一生还。因飞机坠毁后起火,现场的唯一一件遗物是被徐志摩装在铁匣中的一幅画作。这是陆小曼画的山水长卷,之前徐志摩曾经请人装裱,并请胡适、贺天健、陈蝶野等人为之题跋,此次携带是为了请更多的名人做题跋,但却就此物是人非。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心如死灰,在给徐志摩的挽联中称“欲死未能因母老”,从此她开始为徐志摩守节,不再出入社交场所,不再跳舞,不再穿颜色亮丽的衣服。而她怀念徐志摩的方式,一是“遗文编就答君心”,将徐志摩的著作加以整理,一一出版;二是去实现徐志摩对她的期许,“做一个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种人”,开始认真学画,潜心创作。

陆小曼在还未与徐志摩结婚的时候,就在胡适的介绍下拜刘海粟为师学习人物画,1930年又在徐志摩的建议下拜贺天健为师习山水画,只是由于身体原因和其他杂务,时断时续,不很连贯。徐志摩去世后,她闭门不出,专心学习。后又经凌叔华介绍,随陈半丁习花鸟。她的书画创作始终未停。1929年,她参与了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组建筹备工作,后又成为该会最初的会员;1941年她在上海大新公司楼上开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新中国成立后,她依然坚持创作,1956年加入了上海中国画院,成为专业画师。陆小曼天赋极高,又得名师指点,作品画风清丽,格调淡雅,颇受名家好评。近些年艺术品市场对于陆小曼的关注度日渐升高,她的画作屡屡在拍卖活动中卖出高价,渐渐成为民国女画家中的代表人物。

陆小曼于文字创作方面,虽然不似绘画般专注投入,但其天赋于所发表的零星文章中亦可窥见。《小曼日记》秾丽大胆,小说《皇家饭店》人物鲜活,为徐志摩作品所作的几篇序言,寥寥数言可见情深。若她专心创作,当亦可大成。

本书的编纂,旨在为陆小曼正名,将陆小曼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展示给大家。她不是谁的依附,她因其才情亦可于文艺史中立足。关于陆小曼的文字已多有类似的图书,柴草先生所编辑的《陆小曼文存》等书,实在珠玉在前,难以超越;然而本书中陆小曼的画作,应该是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展现出来,编者在搜集过程中确费了颇多心思。当然,陆小曼画作多有赠人及售卖,许多为私人所藏不曾为世人所知,又因时光相隔,编者能力所限,所以难免遗漏或是混入伪作。遗憾难免,只能安慰一句留待后来补缺。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