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罗宾·邓巴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

▲“邓巴数”的提出者

▲高产的畅销书作家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

罗宾·邓巴1947年出生于一个工程师家庭,少年时的他对哲学及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获得了哲学及心理学学士学位。1974年,他又获得了布里斯托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狮尾狒(gelada)的社会组织”。

2007年至今,邓巴在牛津大学担任认知与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一职。在牛津大学,他探究了行为、认知和神经内分泌机制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了解这些机制在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将其用于指导人们更好地应对自己周遭的各类关系,帮助他们克服社交生活中的种种障碍。

1998年,邓巴入选英国科学院院士。他还曾是英国科学院百年纪念项目“从露西到语言:社会脑的考古学研究”的联合主任。2014年,邓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赫胥黎纪念奖”,这也是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最高荣誉。

“邓巴数”的提出者

20世纪90年代,罗宾·邓巴经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尺寸与其平均的社会群体规模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大量的实验及观察,邓巴提出,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关系数量在150左右——人们知道其中的每个人是谁,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也了解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这个数字又被命名为“邓巴数”。

邓巴数理论被认为是很多社交网络服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许多互联网从业者,尤其是对社交网络有研究的人,都极力推崇这一概念。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就曾公开表示,微信群中的很多功能都是根据这一理论设置的,如群人数在40人以内时,可以直接加入,而大于40人时就必须得到对方的同意,而大于100人时无法通过识别群二维码来入群,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微信群成员之间相互熟识,实现沟通效率的最大化。

尤瓦尔·赫拉利和Facebook公司内部的社会学家卡梅伦·马洛(Cameron Marlow)也都曾表示,邓巴数为他们的研究及社交网络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了解邓巴数背后更深层次的人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背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互联互通的未来社会。

ROBIN DUNBAR

高产的畅销书作家

邓巴教授的作品被媒体誉为“带着最新研究和新成果的热气”“强劲有力且发人深省”。他的《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被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奉为“大众科学的神作”。年逾古稀的他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写作热情。

时隔20多年,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表面上似乎颠覆了人类的社交行为,却没有超越邓巴教授的诸多精彩论述。在《最好的亲密关系》一书中,邓巴提出,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新的社交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社交的本质。人类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关系的动物,只有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过上幸福、自足的生活。《社群的进化》指出,人类社交生活的开展主要受限于大脑新皮层的面积,自人类袓先从非洲一路走来,人类大脑就处于不断增大的进程中,而我们的社群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各种神奇的变化。

在《大局观从何而来》一书中,邓巴更是提出,我们可以运用处理小规模社群的经验来应对无限连接的互联网社会,充分发掘个人魅力,在社交生活中掌握传播、连接的主动权。而《人类的算法》一书则算得上是邓巴对自己多年的人类学研究的一次总结,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进化史上留下诸多浓墨重彩、震古烁今的艺术印记,正是因为我们具有六大卓尔不群的非凡特质。

可以说,罗宾·邓巴在“深度理解社群”四部曲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又富有指导性的知识体系,他将带领我们深入人类社群生活的腹地,探寻其中相互交织的种种奥秘!

作者演讲洽谈,请联系

speech@cheerspublishing.com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

湛庐文化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