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
  • 董浩平
  • 2293字
  • 2020-08-28 13:22:57

第三节 决策过程

决策是个“全过程”的概念。决策过程包括了如下阶段的工作(见图3-4):

图3-4 决策程序

1.诊断问题

决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而制订的,没有发现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制订新的决策来使组织活动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决策者首先要研究组织的现状,诊断存在的问题。

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就是要找出现有状况与理想状况之间的差距。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及不可控性,组织时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威胁;同时组织内部条件也经常发生变化。决策者应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变化,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决策者若进行初始决策,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对组织未来行动做出计划安排。若进行追踪决策,面对的问题可能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上次决策的执行过程,对以前决策的行动做出调整,重新进行决策;二是环境条件变化造成组织内部活动与其目标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组织根据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新环境变化的需要,从而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2.确定决策目标

明确的决策目标,给方案制订和选择提供了依据,为决策的实施和控制提供了基本标准。

确定决策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出目标的最低和理想水平。即明确组织改变活动方向和内容至少应该达到的状况和水平,以及希望实现的理想目标水平。

(2)明确多重目标间的关系。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目标,而更多地具有多重目标。在确定目标时,要选择其中一项作为主要目标。考虑到多重目标之间的关系,决策者在选择了主要目标后还要尽可能地兼顾其他的目标,避免在决策实施中不分主次,平均投放组织资源和精力。

(3)保持目标的可操作性。清晰、明确的组织目标必须符合三个特征:①可以计量或衡量;②规定有时间期限;③可确定责任者。只有符合这些基本特征,所制订的目标才可以作为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3.拟订备选方案

决策必须提供多种备选方案,供决策者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决策过程中,拟订可行的备选方案要比选择方案更为重要。如果备选方案的制订存在问题,决策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标准。

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在数量上要有所保证,必须是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数量越多,被选方案的相对满意程度就越高,决策质量就越有保障。因此,在拟订备选方案时,要充分利用组织内外的专家,发动群众献计献策,以产生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

4.比较和选择方案

在实际决策中,方案的拟订、比较和选择往往交织在一起,因为方案的拟订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渐进地、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有时,一个较好的方案通常是在与其他方案的比较中,受到其他方案的启发而形成的。

决策者要进行选择,就要了解各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做出评价和比较。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案实施所需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建立和利用这些条件需要组织付出何种成本。

(2)方案实施能给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的利益。

(3)方案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活动失败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几方面的比较,就可分别辨出各方案的差异和优劣。在方案比较和选择过程中,决策者以及决策的组织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决策方案中各项活动之间的协调,尽可能保持组织与外部联系方式的连续性,充分利用组织现有的资源,为实现新目标服务。

(2)注意决策过程中的反对意见。决策时要想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好的方案也可能有反对者。决策过程中只有一种声音往往是非常可怕的。决策的组织者要充分注意方案评价和选择过程中的反对意见,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多角度考虑问题,使所制订的方案更加完善,而且可以提醒大家去防范一些可能会出现的弊病。

(3)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决策者要充分听取各种意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形势的判断做出果敢的决断。议而不决,拖延时间,常会使组织失去采取行动的最好时机。在实际决策时,任何决策要想取得完全的统一是不太可能的,听任无休止的争论持续下去,最后也不能形成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决策。所以,决策者要能妥善地掌握“议”与“断”的度,该“议”时不要独裁专断,该“断”时切忌迟疑不决、优柔寡断。

5.实施方案

将所选择的方案付诸实施是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方案一旦选定以后,组织应该着手制订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决策方案执行过程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制订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2)确保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内容为执行决策的人充分接受和了解;

(3)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

(4)建立重要工作的报告制度,以便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行动。

6.监督与反馈

一项决策方案的执行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决策者必须通过不断的监督评价,及时掌握决策执行的情况,将有关信息反馈到决策机构,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决策者监督决策实施情况,取得各种反馈信息的目的,一是为了及时地采取措施纠正行动与既定目标的偏离,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二是针对客观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发现问题,确定新的决策目标,重新制订可行的决策方案。

以上步骤表明,决策是一个过程,不是在瞬间选定一个方案的单纯决断。如果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已被设计好,决策者的工作便是从这些备选方案中挑选方案。但事实上,决策者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工作,然后确定目标,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评价、权衡和选择,最后将选定的方案付诸执行。这些步骤结合起来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阶段都相互影响着,并时常产生一些反馈。虽然为了研究和介绍的方便,我们在理论上常把决策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但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决策过程的各步骤往往是相互联系、交错重叠的,不能将决策的各个步骤截然分割。